1、 改革開放以后,中國政府調整對外政策的依據主要是( )
A.霸權主義、強權的威脅
B.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
C.社會制度的意識形態
D.國際形勢和國內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2、新時期我國對外方針的出發點是( )
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兩大主題
D.保持國際穩定,實現共同繁榮
3、以下不屬于中國開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活動是( )
A.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謀求兩伊戰爭問題的公正、合理解決
C.謀求柬埔寨問題的公正、合理解決
D.堅持原則,伸張正義,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4、中國首次參加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是( )
A.1987年 B.1990年 C.1993年 D.1996年
5、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中國十分重視聯合國在維和領域的
B.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采取了一系列促進裁軍的積極行動
C.不合理的國際舊秩序存在的根源是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D.當前,舊的國際政治格局已經瓦解,新的國際政治格局已經建立
6、中國采取“感同身受,同舟共濟”態度主要是針對哪一問題( )
A.兩伊戰爭 B.柬埔寨問題
C.東南亞金融危機 D.世界裁軍問題
7、與中國建立了面向21世紀的全面伙伴關系的法國總統是( )
A.桑特 B.布萊爾 C.希拉克 D 高中化學.普金
8、1997年底,中國與東盟發表了首腦會晤聯合聲明,確立了面向21世紀的( )
A.全面伙伴關系 B.建設性伙伴關系
C.睦鄰互信伙伴關系 D.全面對話伙伴關系
9、中國領導創立的“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于( )
A.1991年 B.1997年 C.2001年 D.2003年
10、中國與“上海合作組織”各成員國之間的合作領域最初開始于( )
A.政治、經濟 B.軍事、政治 C.能源、交通 D.交通、司法
二、材料解析題
11、黨的十六大強調:“我們主張建立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各國政治上應相互尊重,共同協商,而不應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經濟上應相互促進,共同發展,而不應造成貧富懸殊;文化上應相互借鑒,共同繁榮,而不應排斥其它民族的文化;安全上應相互信任,共同維護,樹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協作的新安全觀,通過對話和合作解決爭端,而不應訴諸武力相威脅。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中國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
請回答:
(1) 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國當前對外關系的目標是什么?
(2) 為什么要堅持這一目標?
(3) 其現實意義是什么
三、問答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外交政策做了哪些調整?這些調整對新時期外交的發展有什么影響?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45475.html
相關閱讀:武昌起義的經過 歷史意義及影響
轉變歷史習題講評課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高中歷史知識點:西班牙內戰
從一則材料分析中國的對內改革方針
歷史模塊與歷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