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解題思路
專題
26
散文解題思路
專題
27
專題
28
比較說明
一情節類
1
.概括情節
==
按開端
---
發展
---
高潮
---
結局幾個階段概括情節大意
篇目:
1
.最后的黃豆
2
。第九車箱
3
。審丑;
4
。保護人;
5
。面包;
6
。董師傅游湖;
7
。侯銀匠。
5
.
1
面包
6
。
1
游湖
一詞語類
1.
詞語含義==
釋詞義
+
指作用
+
表感情
2
.
文章題目的作用:
A
點出主要事件,
B
提出中心,
C
交代事件的時間地點,
D
引起讀者興趣,
E
文章的線索,
F
運用修辭手法
,
如比喻,雙關等,暗示主旨。
篇目:
1
父親的樹
2
。海市
3
。聽雨
4
?拥揽谕庥幸豢锰覙
5
。悲壯的超越。
9
竟、
14
坑道口桃樹
篇目:
1
.青衫;
2
。在西域讀李白;
3
。是那片古趣的聯想;
4
。舊燕;
5
。幽徑悲;
6
?飶]晚鐘。
6
此、
10
卷藏、
16
如此、
20
.
1
背十字架、
22
感覺
一.
小說的情節類題型與散文的詞語類題型迥然不同。
二.
散文的
9
句段作用、
10
選材作用與小說的
3
情節作用比較:
9
側重于結構、內容上的客觀作用,
10
側重于作者在抒情寫意上的主觀故意,
3
情節對情節的作用要依其位置而定。
2
.情節設計(同
12
)
3
.情節作用
==
對情節
對人物
對主題
對環境
細節
1.3
嚼黃豆的作用
2.1
乘車
2
.
2
來信
3
.
3
報道
4
.
4
家務
6
.
3
趙無定心理
7
.
1
董師傅人生觀
2.
句子含義==
關鍵詞
+
修飾限定成分
+
上下文
6
酸楚、
17
弘揚
3
青衫老而不散、
7
生動了大唐山水、
20
.
2
永遠背下去
3
.賞析句子
==
修辭手法
+
語言特色
+
表達效果
2
樹樁、
10
俗人
14
舊燕傷感、
19
古藤悲憤
4
.結構線索。結構運行模式
:A
基本式
;
B.
搖擺式;
C.
意識流。
幾種線索
:
事情演變過程
,
人物活動
,
具體物件
.
雙線結構
.
9
.句段作用
==
形式結構上的作用
+
內容上的作用
16
生不逢時
8
劍城的冬天、
13
燕巢
二人物類
5.
人物性格:
從環境看
從情節看
從刻畫手法看
6
.賞析刻畫手法(同
13
)
1
.
2
撒豆
3
.
2
側面
3
.
1
曾大爺
4
.
2
瑪蘭
5
.丈夫
6
.
22
董師傅
7
.
2
侯銀匠
二要點類
4
.歸納要點
==
定范圍
----
抓關鍵
----
作比較
---
整合信息形成答案。
11
.
2
聽雨的人生境界
12
燕子生活情形
三.小說的
5
人物性格和散文的
7
。
2
人物特征有相同之處,但有真假之別,來源也不相同。如曾大爺的性格與趙樹理性格的比較。
5
.評價作者觀點
==
引用作者觀點
+
表明自己態度
+
說明理由
15
古今協調
25
對“征服了一座山”的看法
7
.領會創作意圖
==
A
。通過塑造人物形象來表現某種價值觀、道德觀或人物品質;
B
,通過人物命運發展來反映某種社會現狀;
C
。借助人物形象來表達作者的某種主張或寄托某種情感。
6
.概括主旨
概括主旨要據形悟神,做到“五看”:看題目、看首尾、看抒情議論句、看作者生平背景、看散文的題材。
11
對劍橋古趣的聯想的主題
三主題類
8
.把握主題==
1
.
從環境上看主題
2
.從情節看主題
3
.從人物看主題
4
.從結構和手法看主題
5
.
3
面包
三特征類
7
.
1
景物特征
==
景物特征(形聲色味)和內在品質(精神本質)
+
景物的寓意或象征意義
+
景物中寄托的作者感情
/
景物對表現主題的作用
3
把樹比作旗桿的象征義
24
廬山特點
四.
小說的主題與散文的主題在實質和概括方法上都有很大不同。小說的主題決定于人物形象的社會意義,它來源于環境、情節、人物的描寫和手法的運用;而散文主則是作者在特定環境中的特定情緒,它來源于據形悟神,要求“五看”,其中關鍵是背景和題材。
9
.標題作用
1
設置懸念
;
2.
作小說線索
;
3.
為塑造人物服務
;
4.
推動情節發展
;
5.
表現主題
。
1
.
4
最后的黃豆
3
.
4
審丑
7
.
2
人物特征:
從作品對人物進行的多側面多角度描寫中抓住關鍵詞語提煉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兼顧正反內外等方面。
1
砍樹人和父親、
13
戰士群象
5
李白的特征
五.小說的標題和散文的標題既有相同處也有不同處:相同點是都可以點明時地人事等背景、作行文線索、暗示主題等;不同點是小說標題跟情節、人物有關,如設懸、推動情節、為刻畫人物服務,而散文標題則是為了激發讀者興趣。
四環境類
10
.社會環境==
交代人物的生存環境、社會關系、作品的時代背景等
7
.
3
花轎對寫侯菊的作用
四手法類
8
.結構特點
==
作者思路,一般是緣起
—
描述(對象)
---
聯想
—
感悟;
看結構特點要看:A.
段落層次
,
段間關系
.B.
主次詳略
,C.
過渡照應。
8
23
“這么一想”的承上啟下作用
11
.自然環境
==
1
渲染故事氣氛
;2
奠定情感基調
:A
清靜和平
,B.
熱鬧生機
,C,
蕭索孤寂
/
冷清沉悶;3
烘托人物形象(或心情)、
4
推動情節發展;
5
暗示社會環境;
6
通過象征意義揭示社會生活的本質特征,表現主旨(或深化作品主題);
7
。交代人物的活動背景,為刻畫人物作鋪墊。
2
.
4
荒原圓月
10
.選材作用
==
按被問對象的位置定作用+
看對象有無對比
/
反襯
/
突出
/
強調作用
5
戈壁對海市的作用
11
.
1
古詩文對聽雨的作用
2
插入韋爾喬的畫的作用、
17
寫其它藤蘿的作用
六.小說中的
11
自然環境描寫與散文中的
7
。
1
景物特征有異同:同是寫景,但小說中的寫景是配角,只起鋪設環境氛圍或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而散文中的景物不僅可以當配角,還常常當主角,如白楊樹、舊燕、藤蘿,作者往往托物言志,借以表達主題。
五手法類
12
.設計情節手法==
節奏與詳略
巧合與誤會
串連與并連
延遲與突轉
懸念和懸尾
伏筆與照應
明線與暗線
對比、襯托、鋪墊等
11
.修辭手法
==
確認修辭手法
+
修辭本身的作用
+
結合句子語境揭示修辭表情達意的作用
9
引用、比擬、排比、反問
七.手法在散文中的地位要比小說高,這是因為散文要把潛藏在內心深處的感情(主題)借助于零碎的跨時空的素材表達出來,達到“形散而神不散”的境界,必然要依賴多種多樣的表達方式和藝術手法;而小說則只需要在環境、情節、人物上下功夫,主題自然而然就有了。
13
.刻畫人物手法==
在情節進行中,對人物進行肖像、語言、行為、心理、細節描寫+
側面描寫
7
.
4
側面描寫,明寫侯菊暗寫侯銀匠
12
表現手法.
==
使用的手法
+
內容
+
效果
/
作用
18
將古藤悲劇擴大為幽徑悲劇的作用
14
.描繪環境手法
A
。寫自然環境B
。寫社會環境
13
.表達方式
==
確認表達方式
+
在內容上的具體表現
+
結合原文分析其作用
15
.語言表達技巧,
包括主人公語言和作者語言
.
作者語言除風格外
,
還有遣詞造句和修辭句式等方面的特點
.
14
.人稱作用
==
確認人稱
+
結合原文分析人稱在表達上的作用
16
.表現手法6
種,包括
表現手法、表達方式、修辭手法、結構手法、藝術特征、構思技巧等,詳見《53
》P256--262
。
6.3
。
2
修辭
2.3
第九車箱人稱
五探究類
15
.探究意圖
==
理清文脈
+
整合提煉
+
提出獨特意見
.
4
對樹樁的懸想、
7
看海市、
18
對文題“壯士的超越”的理解
11
探究作者在劍橋古趣聯相中的思想感情
八.探究題的異同:小說側重于探究作品中的文化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要求讀者作個性化的閱讀,發表個人獨到的看法;而散文則側重于探究作者選擇某材料、采取某藝術手法的意圖,這往往與抒情寫意或增強表達效果有關。
六探究類
17
.探究題==
1
。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
.探討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
3
.對作品進行個性化的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
2
.第九車箱思考
4
.
4
董師傅人生啟示
6
.
4
“保護人”的內涵
18
.綜合判斷
1
.
1
4
.
1
16
.綜合判斷
12
、
15
1
、
4
、
21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460923.html
相關閱讀:閱讀測試中暗示的解答功效
高考人物傳記復習對策
認識實用類文本的文體特征與主要表現手法
探討實用類文本閱讀的解題規律
現代文閱讀常用術語和答題格式表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