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合作組織:
是哈薩克斯坦、中國、吉爾吉斯斯坦、俄羅斯、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于2001年6月15日在中國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間國際組織,前身是“上海五國”機制。
上海合作組織成立:
時間:2001年10月;
地點:上海;
與會者: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 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六國。
文件:《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 ;
性質:是一個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區域合作組織;
意義:對加強中國與俄羅斯及中亞各國的政治和經濟合作,起到重要作用。中國積極參與上海合作組織的活動,并發揮了主導作用。
相關高中歷史知識點:中國成功舉辦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會議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的成立:
1、原因:
(1)亞太地區經濟的快速增長和聯系加強。
(2)經濟區域化趨勢的推動。
2、過程:
(1)1989年,澳大利亞等12國在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舉行亞太經濟合作會議首屆部長級會議,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成立。
(2)1991年,亞太經合組織漢城會議,通過《漢城宣言》,正式確定該組織的宗旨和目標。
3、組織宗旨:
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堅持開放的多邊貿易體制和減少區域內貿易壁壘。
4、組織特點:
當今世界最大的區域性經濟合作組織。
5、組織性質:
是一個經濟貿易合作論壇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對中國的貢獻:
1991年,中國正式加入亞太經合組織;
積極支持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提出“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彼此開放,共同繁榮”原則;
在上海舉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第9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意義:
1、亞太經合組織自成立以來,在貿易和投資自由化、貿易和投資便利化以及經濟技術合作三個方面取得了成就。
2、亞太經合組織地跨亞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四大洲,成員國之間存在著文化和歷史的差異,對其經濟集團化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相關高中歷史知識點:新時期的外交建樹
新時期的外交建樹:
新時期中國對外政策轉變為不與大國結盟的獨立自主政策的內涵:
1、不同美蘇任何一方結盟,也不聯合任何一方去反對另一方,而是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改善、發展同它們的關系,同時堅決反對它們的霸權主義和軍備競賽。
2、處理國家關系和國際問題時,不以意識形態定親疏,不受一時一事所左右,而是從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來決定自己的政策。這是一種實事求是的外交思想和策略,為中國進一步改革開放、發展經濟創造了良好的周邊環境和有利的國際條件。
新中國五十年外交的特點:
①維護中國核心利益的根本目的“不變”,就是始終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保障國家的發展。但側重點隨著國內外形勢的變化有所改變,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維護國家主權的前提下,“經濟外交”的比重明顯增加。保障國家的發展,為經濟建設服務,成為新時期中國外交的重要內容。
②獨立自主的根本原則沒有變,但獨立自主的表現形式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在變。具體表現為從一邊倒聯蘇抗美,到一條線聯美抗蘇,發展到新時期的不結盟。
③和平共處的基本準則沒有變。加強同第三世界國家的團結與合作的政策沒有變。
新時期中國對國際形勢的認識:
1、兩個超級大國要發動世界大戰都存在很多制約因素。世界上有力量打世界戰爭的只有美蘇兩家,它們進行軍備競賽,但是一直難以突破軍事均勢。兩國雖然擁有大量核武器,足以摧毀對方多次,但是誰也沒有取得消滅對方而保存自己的能力。它們在世界各地的爭奪相持不下,陷于僵局。它們發動的侵略戰爭,都以失敗告終,因此,不敢貿然發動戰爭。
2、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長超過了戰爭力量的增長。首先是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國家,包括中國在內,已經成為維護和平、制約戰爭的重要力量。其次是西歐、東歐、日本等雖然分別同美蘇保持著不同程度的聯盟關系,但它們都不愿打仗,而且獨立自主傾向都在發展,因而也是維護和平、制約戰爭的重要力量。世界人民的意志歸根結底是制約戰爭的決定性因素。 因此中國對戰爭因素與和平因素的消長趨勢作了新的判斷:即制約戰爭、要求和平的因素增長超過了戰爭因素的增長。
新時期中國調整外交政策原因:
1、經過建國以后三十多年來的努力,中國的國力有了很大提高,國家安全戰略環境也有了很大改善,集中精力進行和平建設真正有了可能。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把國家工作重點轉到經濟建設上來,這需要一個長期和平的國際環境。
2、國際上美蘇爭奪的戰略態勢發生了變化。在美蘇勢力基本平衡、對峙爭霸的格局中,中國作為一個有一定實力的大國,無論與哪一方結盟或建立戰略關系,都有可能打破力量平衡,助長某一方的霸權主義傾向。而中國作為和平力量獨立于兩個大國之外,則對維護世界和平有重要意義。
3、中國把和平與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認識到和平是發展的必要條件,發展是和平的根本保證。和平因素的增長超過了戰爭因素的增長、世界和平可以維護較長時期。
新時期外交成就:
1、開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對世界和平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以后,積極參加了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和其他國際組織的活動。
2、積極參與地區性國際組織的外交活動:2001年10月,在上海成功舉辦合作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3、中國積極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以建設和平的周邊環境:成立并積極參與上海合作組織的活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473962.html
相關閱讀:高中歷史知識點:西班牙內戰
歷史模塊與歷史教學
從一則材料分析中國的對內改革方針
轉變歷史習題講評課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武昌起義的經過 歷史意義及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