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題。
文化創造是原有的文化傳統的延續和創新,絕不是憑空的臆想和獵奇。正如列夫·
托爾斯泰所說,“
正確的道路是這樣,吸取你的前輩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牛頓在給胡克的信中寫道,“
如果我看得更遠,那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上”
。我們增強文化創造活力,不是站在哪一個巨人的肩上,而是站在一個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的肩上。文學上任何有價值的創造都是在文化傳統基礎上進行的。中華文化遠流長、博大精深,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它是中國文學最深厚寬廣的思想、情感、文化、語言和藝術基礎。傳承和發揚民族文化傳統,是我們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下,更應當清醒認識我國傳統文化的歷史意義和現實價值,堅守文化立場,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要像十八大提出的那樣,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廣大作家應當加強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深入挖掘和提煉有益的思想精神價值,借鑒有生命力的藝術形式,將其融匯在文學創造之中。要懷著自豪、禮敬和虔誠的態度,汲取有益的文化因素,做到厚積薄發,為增強文化創造活力不斷提供滋養。要堅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把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有機結合起,賦予傳統文化以新的時代氣息,創作更多富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優秀作品。
文化是由人創造的。人在文化發展中是最關鍵、最活躍的因素。文學創作是一項需要創造熱情、創造沖動、創造精神的特殊腦力勞動。作家是否具有足夠的創造力,在其作品中是否含有新的文化創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作家素質決定的。要增強文化創造活力,必須不斷提高個人的學識,增加生活的閱歷,提高對生活的認識,這樣創造活力才有“
底氣”
。古人常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作家要向書本學習、向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不斷強化自我修養、砥礪意志品質、提升道德情操、積聚人格力量。作家應當成為思想的智者。要善于透過紛繁復雜的世間萬象看到事物本質,從人民群眾的實踐創造中總結提煉,把獨到的感悟融入自己的作品,使作品有新的內涵、新的創造、新的提升、新的境界。文學創造活力的激發,還要求作家具備“
勇開風氣之先”
的膽量和氣魄。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
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
冒’
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業。”
作家很需要這種“
闖”
的精神和“
冒”
的精神,不能人云亦云,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當然,在創造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失誤,全社會都要允許和寬容在創造過程中的失誤,給予更多的包容、更多的體諒、更多的幫助,形成尊重創造、包容差異的氛圍。要真正將“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的方針貫徹到創作中去,發揚“
學術民主、藝術民主”
精神,讓作家在潛心進行創造性勞動的時候,更加地心無旁騖,更少后顧之憂,使作家的聰明才智盡情發揮。
(出自
1
月9
日《人民日報》,有刪節)
1.
下列對于“
文學創造”
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有價值的文學創造是在民族文化傳統基礎上進行的。列夫·
托爾斯泰就說過,“
正確的道路是這樣,吸取你的前輩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
B.
文學創造需要作家不斷提高個人的學識,增強生活的閱歷,提高對生活的認識,還要求作家具備“
勇開風氣之先”
的膽量和勇氣。
C.
我國作家的文學創造應融匯中華傳統文化中有益的思想價值、有生命力的藝術形式,所以,廣大作家應加強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
D.
在文學創造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失誤,全社會都要允許和寬容在創造過程中的失誤,給予更多的包容、體諒和幫助。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
富有文化創造力的文化人都像牛頓一樣“
站在巨人的肩上”
,即站在一個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的肩上。
B.
中華文化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國文學思想、情感、文化、語言和藝術最深厚寬廣的土壤。
C.
人是文化發展的最關鍵、最活躍的因素。作家素質的高低決定著作家創造力的高低和其作品中是否含有新的文化創造。
D.
只有把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有機結合起,賦予傳統文化以新的時代氣息,才能創作出更多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優秀作品。
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在建設優秀文化傳承體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作家應當加強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把傳統文化的精華融匯在文學創造之中。
B.
作家應該不斷地學習,向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不斷強化自我修養,砥礪意志品質,提升道德情操,積聚人格力量。
C.
作家要善于通過現象看本質,從實踐創造中總結提煉,把獨到的感悟融入作品,使作品富有創造性:有新的內涵、新的提升、新的境界。
D.
文章論述了作家應扎根在實踐中,繼承優秀文化傳統,增強文學創造力,創作出更多的富有中國特色的優秀作品,為建設小康社會做貢獻。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1.B 2.C 3.D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477811.html
相關閱讀:《人類的集體道德記憶》閱讀答案
宋石南《大學的三種精神》閱讀答案
“藝術批評”閱讀答案
高二議論文賞析閱讀:《淺議經典文化教育》閱讀答案
摘編自孫燾《美,價值觀的意義建構》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