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經濟倫理價值觀思想的源發由來已久。早在夏代,出現了商品交換后,人們就萌生了經濟活動的倫理思考。傳統儒家經濟倫理價值觀思想集中體現為重義輕利、重農抑商、崇儉黜奢等。
在中國傳統倫理中,儒家特別重視義利之辨。理學大師朱熹說:“
義利之說,乃儒者第一要義。”
首先儒家提倡“
義以為上”
。儒家認為,義與利在價值上并非相等,義作為當然之則,本身具有至上性。故孔子說:“
君子以義為上。”
又說:“
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因此,儒家提倡要“
見利思義”
。在義與利發生沖突或矛盾時,儒家主張“
重義輕利”
或“
存義去利”
?鬃诱f:“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董仲舒提出“
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
的命題。至宋明時期,理學家提出“
存天理,滅人欲”
的命題,把義與利絕對的對立起來,F代學者張岱認為,儒家義利之辯,就是把義看作最有價值的、最值得追求的東西,而且“
儒家所謂義指道德原則,義的內容就是仁,仁是最高的道德規范”
,即道德至上論。故張岱把儒家的道德價值論稱之為“
內在的價值論”
。
重農抑商是中國歷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經濟價值思想,其主張是重視農業、以農為本,限制工商業的發展。“
重農”
,在觀念上樹立農業是“
立國之本”
的思想,把務農推崇為“
民之正途”
,以維護小農的自然經濟性質,從而確保與之相依存的封建地主經濟!稘h書》云:“
農,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
抑商”
,從本質上看,就是利用國家政權干預經濟生活,人為地抑制商品經濟的發展,否則,就是“
離經叛道”
。《史記》記載:商人“
子孫不得仕宦為官吏”
。從商鞅變法規定的獎勵耕戰,到漢文帝的重農措施,直到清初恢復經濟的調整,都是重農抑商政策的體現。“
農本商末”
或“
重農抑商”
的觀念在中國古代社會可謂根深蒂固。
主張節儉,反對奢侈,是傳統儒家經濟倫理思想的基本價值取向。儉,即節省、不浪費、儉樸、勤儉、省吃儉用等多種意義。《左傳》云:“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奢,即奢侈,揮霍浪費錢財,過分追求享受等含義?鬃诱f:“
禮,與其奢也,寧儉。”
司馬光在《訓儉示康》中云:“
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
中華民族一向以勤儉為美德,以奢侈浪費為恥辱,并把“
勤”
、“
儉”
視為“
治生之道”
。“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是中華民族精神代代相傳的座右銘。在中華民族的奮斗史上,成由勤儉、敗由奢靡的事例舉不勝舉。其中,統治者能否做到節儉,關系到國家和百姓的富裕、生產和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穩定和政權的鞏固。
(節選自遲成勇《儒家倫理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構》,有刪改)
6
.下列關于“
儒家經濟倫理價值觀”
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儒家經濟倫理價值觀思想形成于夏代出現商品交換之時;它集中體現在重義輕利、重農抑商、崇儉黜奢等三個方面。
B
.儒家經濟倫理價值觀特別重視義利之辯。儒家認為,義的價值要高于利的價值,甚至認為義是當然之則,應該“
義以為上”
。
C
.儒家經濟倫理價值觀最基本的經濟價值思想是重農抑商,重農的目的是維護小農的自然經濟性質,從而確保與之相依存的封建地主經濟。
D
.儒家經濟倫理價值觀基本價值取向是崇儉黜奢。其中,“
儉”
含有“
節省、不浪費、儉樸、勤儉、省吃儉用”
等多種意義。
7
.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A
.義利之辯被宋朝理學大師朱熹認為是“
儒者第一要義”
。儒家認為,義具有至上性,孔子就說:“
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B
.儒家觀點認為,因為儒家經濟倫理價值觀重“
義”
,而義的內容就是仁,仁是最高的道德規范,即道德至上論,所以是一種“
內在的價值論”
。
C
.中國歷代封建王朝都限制工商業的發展,重視農業,在觀念上樹立農業是“
立國之本”
的思想,把務農推崇為“
民之正途”
。
D
.中華民族一向把奢侈浪費看成是恥辱,而把勤儉抬升到人的“
品德”
的高度,并把它視為“
治生之道”
。
8
.從全文看,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A
.義和利是矛盾的,沖突的。儒家主張“
重義輕利”
或“
存義去利”
,以金錢來衡量人的價值從來就不是儒家的“
義利觀”
。
B
.“
農本商末”
或“
重農抑商”
的觀念在中國古代社會可謂根深蒂固。從秦漢到唐宋明清,歷朝歷代都有重農抑商的政策,從而保護了農民的利益。
C
.《史記》記載的商人“
子孫不得仕宦為官吏”
就是一種“
抑商”
的手段,“
抑商”
的本質就是利用國家政權干預經濟生活,人為地抑制商品經濟的發展。
D
.國家和百姓能否富裕起來、生產和經濟能否得到發展、社會是否穩定和政權是否鞏固,都在于統治者能否做到節儉。
參考答案:
6.A
(儒家經濟倫理價值觀思想并非形成于夏代出現商品交換之時,注意原文“
源發”“
萌生”
等詞)
7.B
(偷換概念,儒家觀點錯,應是張岱的觀點。后句中的“
內在的價值論”
應指“
儒家的道德價值論”
。注意文中“
故張岱把儒家的道德價值論稱之為‘
內在的價值論’”
一句)
8.C
(A
絕對化,義和利不是絕對的對立關系,注意文中“
在義和利發生沖突或矛盾時”
等句;B“
從而保護了農民的利益”
于文無據;D
強加因果,推斷失當)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510876.html
相關閱讀:高二議論文賞析閱讀:《淺議經典文化教育》閱讀答案
“藝術批評”閱讀答案
摘編自孫燾《美,價值觀的意義建構》閱讀答案
《人類的集體道德記憶》閱讀答案
宋石南《大學的三種精神》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