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新文人畫”閱讀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議論文閱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題。 新文人畫 的概念首先在新,新舊文人劃分的主要標準是時間分段。在中國文化史上,五四新文化運動是新文化開端的依據。因此,當時那些新文化的倡導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題。

新文人畫”
的概念首先在新,新舊文人劃分的主要標準是時間分段。在中國文化史上,五四新文化運動是新文化開端的依據。因此,當時那些新文化的倡導者、建設者,都應列為新文化人。此后凡擁護并積極參與新文化建設的知識分子也都應屬于新文化人之列。這些人當中的畫家之作品即是新文人畫。如果把古代的文人之畫稱為文人畫,那么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一些接受過新思想、新文化洗禮但又繼承了傳統文化精神的現代畫家如徐悲鴻、林風眠、劉海粟、豐子愷、黃賓虹、潘天壽,石魯、李苦禪、錢松巖、李可染、陸儼少等都應被看作新文人畫的代表。

新文人的產生是在國家和民族危亡時期,站在世界文化和人類命運的高度對傳統文化進行了反思。新文人中最早提出改革中國畫的是康有為,1917
他在《萬木草堂藏畫目》中開門見山地提出:“
中國近世之畫衰敗急矣”
,并主張“
復古為新”
,“
合中西而為畫學新紀元”
。1918
陳獨秀在《新青》雜志上以《美術革命》為題,主張“
采用洋畫的寫實精神。發揮自己的天才,畫自己的畫,不落古人的窠臼。”
顯然,康、陳的主張是基于大的文化背景來思考中國畫的發展方向的。1919
,蔡元培曾特別指出:“
彼西方美術家能采用我人之長,我人獨不能采用西人之長乎?故甚望學中國畫者,亦須采西洋畫布景實寫之佳,描寫石膏物象及田野風景……
今吾輩學畫,當用研究科學之方法貫注之,除去名士派毫不經心之習,革除工匠派拘守成見之譏,用科學方法以入美術。”
較之康、陳從文化的層面指明中國畫革新之必要,蔡元培從美術教育的角度指出了中國畫革新的途徑。

此后的徐悲鴻、林風眠無不受其思想的影響,他們不僅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吸收西方繪畫藝術之長,對中國畫進行了大膽的變革和創新,并且通過表現內容的變革,為中國畫注入了時代精神和人文主義內涵,如“
愚公移山”
這一來自《列子》的寓言所凸顯的人格尊嚴和進取意識,與中國文人畫含蓄幽婉的隱逸境界大相徑庭,卻與西方人文精神旁通。徐悲鴻創作《愚公移山》這一題材本身,即已表明他擁有20
世紀人文主義者的眼光,在表現形式也借鑒西洋畫解剖和明暗法,通過塑造人物健康體魄恰當地揭示了寓言蘊涵的人文精神。林風眠長期被其反對者和極左勢力貶斥為形式主義者,其實他在自身苦心經營的藝術語言中,真切地表達了歷經磨難而不失終極追問的人文情懷,尤其他早積極響應蔡元培“
以美育代宗教”
的召喚,創作了《摸索》《痛苦》《人道》《十字街頭》等頌揚人文先驅、揭露社會黑暗、反映民生疾苦的巨幅油畫。在暮寓居香江時期,他又重拾早油畫主題,創作了彩墨畫《痛苦》《噩夢》《耶酥》等具有鮮明反思意識和人文精神的作品。

半個世紀過去了,大師的理想仍然停留在理想之中。文化大革命對文化和文人的摧殘使得中國畫面臨一次滅頂之災,改革開放使中國畫又面臨市場經濟和西方文化兩個方面的沖擊,各種文藝思潮的涌入和繪畫市場的誘惑進一步加深了繪畫界的浮躁、急功近利等混亂狀態。中國畫未來該如何發展,值得深思。

(選自《文藝評論》
第8
期)
1
.下列與“
新文人畫”
有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
.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后,擁護并積極參與新文化建設的知識分子中的畫家之作品即是新文人畫。
B
.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一些接受過新思想、新文化洗禮但又繼承了傳統文化精神的現代畫家的畫就是新文人畫。
C
.新文人的產生是在國家和民族危亡時期,一些新文人站在世界文化和人類命運的高度對傳統繪畫進行了反思。
D
.“
新文人畫”
的作者們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吸收西方繪畫藝術之長,主張“
合中西而為畫學新紀元”“
用科學方法以入美術。”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
分)(

A
.康有為并主張“
復古為新”
,“
合中西為畫學新紀元”
,是基于大的文化背景來思考中國畫的發展方向的。
B
.陳獨秀主張的采用洋畫的寫實精神,畫自己的畫,同時他也認為要從文化的層面指明中國畫革新的必要。
C
.蔡元培曾主張“
以美育代宗教”
,林風眠積極響應,創作了頌揚人文先驅、揭露社會黑暗、反映民生疾苦的巨幅油畫。
D
.徐悲鴻、林風眠不僅對中國畫進行了大膽的變革和創新,并且通過表現內容的變革,為中國畫注入了時代精神和人文主義內涵。
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
.在中國繪畫史上,五四新文化運動是新文人畫開端的依據。其后的畫家如徐悲鴻、林風眠等等是新文人畫的代表。
B
.和中國古代文人畫家含蓄幽婉的隱逸理念相比,新文人畫作者擁有20
世紀人文主義者的眼光和變革、創新的意識。
C
.徐悲鴻創作的《愚公移山》表明,這幅畫作不僅借鑒了西洋畫的表現形式,更重要的是揭示了寓言蘊涵的人文精神。
D
.林風眠創作的彩墨畫《痛苦》《噩夢》《耶酥》等,真切地表達了歷經磨難而不失終極追問的人文情懷。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1
. D
(“
合中西而為畫學新紀元”“
用科學方法以入美術。”
不是“
新文人畫”
的作者們的觀點。)
2
. B
(“
從文化的層面指明中國畫革新的必要”
是文章作者的評價。)
3
. B
(“
中國古代文人畫家含蓄幽婉的隱逸理念相比”
這句話分析錯誤,原文是 “
愚公移山”
表現的境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512388.html

相關閱讀:宋石南《大學的三種精神》閱讀答案
高二議論文賞析閱讀:《淺議經典文化教育》閱讀答案
《人類的集體道德記憶》閱讀答案
“藝術批評”閱讀答案
摘編自孫燾《美,價值觀的意義建構》閱讀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