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多樣性:文化討論的起點》閱讀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議論文閱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多樣性:文化討論的起點 單世聯 ① 人類和世界的文明化,意味著不同文化之間更多是一種和平的交流而不是沖突的交流。因此,在有關文化多樣性的討論中,不應把尊重和維護多樣性 多樣性:文化討論的起點
單世聯

人類和世界的文明化,意味著不同文化之間更多是一種和平的交流而不是沖突的交流。因此,在有關文化多樣性的討論中,不應把尊重和維護多樣性當作討論的結束,而應當視之為文化討論的起點。
  ②
一種文化首先應發現并張揚自己的優點和特殊價值。一種文化只有在有了比較和鑒別,能夠發現并辨識自己的美時,其存在才是有意義的。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但因此也養成了妄自尊大、坐井觀天的文化觀。進入近代以來,中國在遭遇西方的挑戰時一敗再敗,不得已而形成一種“
文化失敗”
的觀念,以至有“
五四”
新文化運動的自我揭發和自我批判。有學者認為,只有通過“
五四”
新文化運動的揭發和批判,中國文化的“
美”
才真正呈現出來。新文化運動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批判不但沒有割斷儒家,而且還是儒家新發展的前提條件。對儒家思想的發展來說,“
五四”
批判也是積極的、必要的,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自我意識也才是清醒的,才可能真正發現中國文化特別是儒家思想的真價值。

在文明社會中生活這一事實本身就意味著對其他文化的承認。賀麟在1947
說:“
我們從一開始,認識西洋文化的方法就錯了。……
直到最近十來,才漸漸地有一種覺悟,覺得西洋文明,不僅是物質文明,而在物質文明的背后,有很深的精神文明的基礎。”
綜合地看,西方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都有值得中國欣賞學習之處,這里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單向選擇。只有全面認識西方文化,認真反省中國文化,才能對西方之“
美”
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不同文化之間沒有對其他文化的認識和欣賞,沒有自覺的交流和交融,對其他文化的承認也可能是被動的、消極的。但若因此而以為可以通過各種不同文化的相互欣賞來消除文化沖突,顯然是不清醒的。就一種文化而言,可以發現一脈相承的發展過程;就不同文化而言,可以發現人類精神創造的共同法則。“
共性”
或普遍性不是存在于各個文化之外、之上的另一種文化,而是體現、蘊含在各個文化之中的為全人類所實踐并能共同接受的文化價值、意義、形式和風格。只有在著眼于文化的個性或特殊性的同時,又能堅持文化的共性或普遍性,才能進入處理文化多樣性的最高境界——
不同文化之間互相傾聽、模仿、學習,自覺地取長補短,在差異中發現共性,在交流中建立共識。
(摘自
12
期《上海采風月刊》有刪改)
16
.簡要分析本文的論述思路。(6
分)
17
.文中畫線的句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文化觀?(6
分)
18
.結合全文,你認為在文化多樣性時代,不同文化間交流應有什么樣的的認識和態度。(6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16
.①
首先提出觀點,應該將不同文化之間的互相尊重和維護作為文化討論的起點;②
對自我文化,應該在鑒別和批判的基礎上,清醒地發現和張揚自我文化的優點和特殊價值;對其他文化,應該認識、承認和欣賞,全面認識;(或答:從對自我文化和對其他文化兩個方面論述文化交流應該具有的認識和態度;)③
不同文化之間應該自覺交流,互相模仿和學習,形成文化的共識。
17
.①
對文化的自我批判不會影響其存在的特殊價值;②
對文化的自我批判是文化健康發展的必要因素;③
缺少自我批判和審視,文化可能會陷入妄自尊大或“
文化失敗”
的困境。
18
.①
在認識和承認文化多樣性的前提下進行文化間交流;②
對自我文化和其他文化持有清醒的認識和認同;③
既堅持文化的個性與特殊性又堅持文化的共性或普遍性,在差異中發現共性,在交流中建立共識。(或:不抱殘守缺,不完全照搬,在相互欣賞彼此文化的基礎上進行文化間交流,互相交融并建立文化共識)④
文化互賞、交流,最終形成融合是一個漫長甚至是沒有盡頭的過程。(答出任意三點即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512406.html

相關閱讀:“藝術批評”閱讀答案
《人類的集體道德記憶》閱讀答案
高二議論文賞析閱讀:《淺議經典文化教育》閱讀答案
宋石南《大學的三種精神》閱讀答案
摘編自孫燾《美,價值觀的意義建構》閱讀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