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羅阿(法)
何謂幸福?方登納在《幸福論》那冊小書中所假設的定義是:“
幸福是人們希望永久不變的一種境界。”
當然,如果我們肉體與精神所處的一種境界,能使我們想:“
我愿一切都如此永存下去”
,或如浮士德對“
瞬間”
所說的“
留著罷,你,你是如此美妙”
,那么,我們無疑是幸福的了。
但我們知道,即在我們愿望之時,那種不變,那種穩定,已經是不可能的了。且就令“
瞬間”
能夠加以鞏固,它所給予我們的幸福,亦將因新故事的發生而歸于消滅。
構成幸福的,既非事故與娛樂,亦非賞心悅目的奇觀,而是把心目中自有的美點傳達給外界事故的一種精神狀態,我們祈求永續不變的也是此種精神狀態而非紛繁的世事。在確定幸福的性質(這是我們真正的論題)之前,先讓我們把幸福所有的障礙加以考察,以便我們抓住問題的實質。
首先可以看到的是接踵而至的災禍與疾病。禁欲派曾說:“
過去的痛苦已不存在,現在的痛苦無從捉摸,而未來的痛苦還未發生。”
事實可不然,我們著實無法把那些連續隨著分解開來。過去的痛苦回憶,能把現在的感覺繼續加強,更何況精神影響肉體的力量,令人難以置信。有真病的人,亦有自以為病的人,更有自己致病的人。
其次便是失敗:愛情的失敗,事業的失敗,行動的失敗。愿望受挫了,計劃擱淺了,機會錯過了,希望毀滅了。但如果人們對于自己一生的事故,用更自由的精神去觀察時,往往會識得他們所未得到的,正是所不希冀的。我屢屢聽到作家們說:“
我要寫某一部書,但我所過的生活不允許”
,這是真情。但若他熱烈地要寫那部書,他定會過另一種生活。
野心與貪心使我們與別人沖突,但還有更壞的災禍的成因:即是和我們自己的沖突。“
我也許做錯了,也許自誤了,但我已竭盡所能……”
當我們回顧昨日的行為以至一生的行為而能說這種坦白的話時,那么,我們是幸福的。只要有此內在的調和,多少苦惱都可消滅。
可事實告訴我們,自己與自己的協調是稀有的。我們中每個人的內部都有一個“
社會人”
與情欲熾盛的“
個人”
,即靈與肉、神與獸。在此,蘇格拉底的“
認識你自己”
的教訓就變得重要了。一個智慧之士,若欲達到寧靜的境界,首先應將使他思想變形的激情與回憶,回復成客觀的,可以與人交換向人傾吐的思想。
此外,是幻想未來:在危險未曾臨到先自害怕,先自想象危險的境況,是“
不幸”
的又一原因。
對于這些或實在或幻想的病,有沒有逃避之所或補救的良方呢?
最廣闊最仁慈的避難所是大自然。故旅行是救治精神病苦的良藥。痛苦的人所能棲息的另一處所,便是音樂世界。
還有一種“
幸福練習”
雖不能積極產生幸福,卻能助你達到幸福。試舉幾條秘訣:
——
對于過去避免作過于深長的沉思。對一切無可補救的事情,不要反復不已的咀嚼。精神應時常加以沖刷、蕩滌、更新。無遺忘即無幸福。
——
精神的歡樂在于行動之中。對于聰慧之士,行動往往是為逃避思想,但這種逃避是合理的健全的。
——
選擇努力方向與你相同,并對你的行動表示關心的環境。
——
不要想象那些遙遠的無可預料的災禍而自苦。
還要把幸福的題旨重說一遍嗎?永續的平衡狀態在人事中是不存在的,信仰、明智、藝術,能令人達到迅暫的平衡狀態。隨后,世界的運行,心靈的動亂,破壞了這種均衡,而人類又當以同樣的方法攀登絕頂,永遠不已。最美的愛情,分析起來只是無數細微的沖突,與永遠靠著忠誠的媾和。同樣,若將幸福分析成基本原子,亦可見它是由斗爭與苦惱形成的,惟此斗爭與苦惱永遠被希望所挽救而已。
(選自《20
世紀文史哲名著精義》)
12-13
題為選擇題,請在答題卡“
選擇題答題區”
作答。(12
題選對一項給2
分,選對兩項給5
分,多選不給分)
12
.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兩項是(5
分)
A
.如果浮士德所說的“
瞬間”
能夠固定下來,我們就能得到長久的幸福。
B
.生活中的病人,都是因為那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力量的精神影響導致的。
C
.人們回看自己的一生的事故,可以認識到“
所未得到的,正是所不希冀的”
,作者看來,這種自由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D
.當世界的運行、心靈的動亂,破壞了生活中迅暫平衡狀態時,我們仍應以信仰、明智、藝術等力量再次攀登絕頂,追求幸福。
E
.行動可以產生精神的歡樂,是為了合理、健全地逃避思想。
12
.C.D
(A.
曲解文意,從原文的“
且就令‘
瞬間’
能夠加以鞏固,它所給予我們的幸福,亦將因新故事的發生而歸于消滅”
,可以看出長久的幸福是不可能的。B.
以偏概全,真病的人就不是。E.
以偏概全,原文是“
往往是”
。)
13
.下列的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
分)
A
.過去的痛苦已不存在,現在的痛苦無從捉摸,而未來的痛苦還未發生。因此,我們不必痛苦。
B
.作者認為,蘇格拉底的“
認識你自己”
是重要的,它可以幫助人們將使他思想變形的激情與回憶回復成客觀的,讓人達到寧靜的境界。
C
.“
我也許做錯了,也許自誤了,但我已竭盡所能……”
這是我們每個人回顧昨日的行為以至一生的行為說的話。
D
.避免對過去作過分深長的思考,可以讓我們產生幸福。
13
.B
(A.
強加因果 C.
曲解文意,是為了論述“
如果我們能這樣說,我們就是幸福的”
。D.
原文是“
不能積極產生幸福,卻能助你達到幸福”)
14
.在作者看來,不幸產生的原因有哪些?請分點加以概括。(4
分)
14
.答:不幸的原因有:①
接踵而至的災禍與疾病;②
愛情、事業、行動等的失敗(或因野心和貪心和別人產生沖突);③
自我的沖突;④
幻想危險的未來(或幻想未來:在危險未曾臨到先自害怕,先自想象危險的境況。)(答對一點1
分,共4
分)
15
.一項國與國之間的對比研究表明,富國平均要比窮國幸福。但是,收入超過了一定程度以后,
幸福與收入的關系并不大,幸福并不會隨著收入增加而增加。住大房子也一樣,住大房子比較容易感到幸福,但是房子大到一定程度以后,與幸福的關系就不大了。為什么會這樣呢?請結合作者對于幸福的理解進行分析。(4
分)
15
.答:作者認為,構成幸福的,是把心中自有的美點傳達給外界事故的一種精神狀態,而不是事故、娛樂或奇觀;(1
分)人們渴望這種精神狀態永續不變,但在人事中它是不存在的。因此,幸福不可能永久。(1
分)收入高、房子大都可能給予我們幸福,但新事情的發生會消滅它,因為收入和房子帶來的只是迅暫的精神平衡,這種平衡容易遭到世界的運行、內心動亂的破壞。(1
分)因此,收入超過一定程度、房子大到一定程度后,它們與幸福的關系就不大了。(1
分)(答對一點1
分,共4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538732.html
相關閱讀:高二議論文賞析閱讀:《淺議經典文化教育》閱讀答案
摘編自孫燾《美,價值觀的意義建構》閱讀答案
宋石南《大學的三種精神》閱讀答案
《人類的集體道德記憶》閱讀答案
“藝術批評”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