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
一切藝術問題都是氣韻問題,中國書法是訓練抽象的氣韻與輪廓的基本藝術,我們還可以說它供給中國人以基本的審美觀念,而中國人也學得線條美與輪廓美的基本意識,也是從抒發而來。中國抒發所使用的工具為毛筆,毛筆比之鋼筆來的瀟灑而機敏易感,故書法的藝術水準,足以并肩于繪畫。中國人把“書畫”并稱,亦既充分認識此點。中國大畫家像董其昌、趙孟?同時又為大書法家,無足為異。趙孟?為中國著名的書畫家之一,他講自己的繪畫山石有如書法中之“飛白”,而其繪畫樹木,有如書法中之篆體。繪畫的筆法,其基本且肇端于書法的“永”字八法?芍獣ㄅc繪畫之秘笈,系出同源。
據我看來,書法藝術彰顯出氣韻與結構的最純粹的原則,其與繪畫之關系,亦如數學與工程學天文學之關系。欣賞中國書法,意義存在于忘言之境,它的筆畫,它的結構只有在不可言傳的意境中體會其真味。一幅繪畫還得傳達一個對象的物體,而精美的書法只傳達它自身的結構與線條美。中國之毛筆,具有傳達韻律變動形式之特殊效能,而中國的字體,學理上是均衡的方形,但卻用最奇特不整的筆姿組合起來,是以千變萬化的結構布置,留待書家自己去決定創造。
書法不獨替中國藝術奠下審美基礎,它又代表“性靈”的原理。中國書法發現了一切氣韻結構的可能的姿態,而他的發現系從自然界攝取的藝術的靈感,特別是從樹木鳥獸方面,沒有一種自然界的氣韻形態未經中國畫家收入筆底,形成一種特殊的風格。中國文人能從一枝枯藤看出某種美的素質,因為一枝枯藤具有自在、不經修飾的雅逸的風致,具有一種含彈性的勁力。中國文人接觸了這樣的景物,他把這種神韻融會于自己的書法中。他又可以從一棵松樹看出美的素質,把這種氣脈融會于他的書法風格中。
這些樹木動物之所以為美,因為它們有一種對于波動的提示,常常充溢著飽滿的氣韻而千變萬化,永遠不會罄盡他它的形態,易辭以言之,自然界的美,是一種動力的美,不是靜止的美。此種動力的美,方為中國書法的秘奧關鍵。中國書法的美是動的,不是靜止的,因為它表現生動的美,它具有生氣,同時也千變萬化無止境。
波動的動力原理,結果產生結構上的一種原理。僅僅平衡與勻稱的美,從未被視為最高之風格。中國書法有一個原則,即一個四方形不宜為完全的四方形,卻要此一面較他一面略高,左右相濟;而兩個平均的部分,其位置與大小也不宜恰恰相同。這個原則叫做“筆勢”,它代表動力的美。其結果在這種藝術的最高范型中,我們獲得一種組織上的特殊形體,它的外表看似不平衡卻互相調劑,維持著平衡。是以中國書體,其頂頭向一面斜傾者較之平頂者為可愛。這樣結構形式的最好模范為魏碑張猛龍碑,他的字體常有鸞鳳騰空之勢,但還是保持著平衡。
(選自《人生的盛宴》有刪節)
12
.下列關于“
中國書法”
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中國書法可以訓練抽象的氣韻與輪廓的藝術。
B
、中國書法以毛筆為工具,書法家往往同時又是大畫家。
C
、中國書法筆畫和結構的真味往往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D
、中國書法美的關鍵在于其能夠表達自然界的波動的美。
1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有關認識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中國書法的一個原則是要表現動力的美,而中國的毛筆正好具有傳達韻律變動形式的特殊效能。
B
、樹木動物美在其往往充溢著飽滿的氣韻而千變萬化,永遠不會罄盡他的形態,能表現對波動的提示。
C
、繪畫比書法更難之處在于繪畫需要傳達一個對象的物體,而精美的書法只傳達它自身的結構與線條美。
D
、即使是一枝枯藤或者一棵松樹,中國文人也能從中看出某種美的素質并將其融會于他的書法風格中。
14
.結合全文,歸納“
中國書法”
的特點。(5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答案網整理
12
、B
。從第一段可知,“中國的大畫家像董其昌、趙孟
?同時又為大書法家”,“繪畫的筆法,其基本且肇端于書法的‘永’字八法”。
13.C
。文中沒有指出繪畫比書法更難。
14.
(1
)中國書法是訓練抽象的氣韻與輪廓的藝術,給中國人以基本的審美觀念,線條美與輪廓美的基本意識,書法是繪畫的基礎。
(2
)中國書法代表“性靈”的原理,它發現了一切氣韻結構的可能的姿態,表現波動的美,不對稱的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552825.html
相關閱讀:宋石南《大學的三種精神》閱讀答案
高二議論文賞析閱讀:《淺議經典文化教育》閱讀答案
“藝術批評”閱讀答案
摘編自孫燾《美,價值觀的意義建構》閱讀答案
《人類的集體道德記憶》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