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剛性之美與審美文化反思》閱讀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議論文閱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剛性之美與審美文化反思 文 / 楊晶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 , 蒙古族形成了獨特的文化風格 , 民族風俗習慣和審美觀念。這種從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和文化傳統中發展而來的審美觀念、 剛性之美與審美文化反思
文/
楊晶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
蒙古族形成了獨特的文化風格,
民族風俗習慣和審美觀念。這種從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和文化傳統中發展而來的審美觀念、意識,
突出表現為獰厲、樸野、原力、勁健等外在形式,
總體而言可稱之為剛性之美。這種審美意識,
在蒙古族史詩中以各種不同形式得以表達和實現。蒙古史詩中蘊含的勇敢、充滿力量和反抗邪惡勢力的斗爭精神,
無疑構成了蒙古族史詩的主旋律。史詩的典型描寫如獸性藝術類比、薩滿祭祀的查瑪面具的特征描寫,
其中就多次描述神秘怪異之美,
這種由民間文化信仰而生的獰厲之美,
與其他少數民族的神秘猙獰之美迥然有別,
它突出表現在由某種功利帶來的可怖、威嚴、畏懼的審美內涵,
體現了重在內容而非形式的剛性之美。這種審美范疇多與蒙古族史詩等口傳文化相聯系,
深受蒙古族獨特歷史社會背景的影響。
史詩中對于古樸尚“白”遺風的禮贊、對自然風光游牧方式的依戀,
這種獨特的民族心理結構從審美主體方面深刻的影響了文學樸野美的性質和內容。蒙古族對于女性的健碩之美的頌揚,
最恰切地表達了游牧民族對女性“外柔內剛”的審美要求。馬的勁健的形體與民眾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
是蒙古族民眾恒定的心理積淀的體現,
是蒙古族審美和思維的體現。從薩滿祭祀演化而來的舞蹈(
薩滿儀式化的蒙古族的安代舞、東北的秧歌舞),
向世人展示仍存活于當代日常生活中的蒙古族崇尚原始力量的審美觀念的魅力,
形象地體現出蒙古族來自于民間原生態文化的審美價值。剛性之美不同于漢民族審美范疇中的陽剛之美。漢族的陽剛與陰柔是兩個相對而生的概念。起初是哲學范疇的概念,
它原為陰與陽、柔與剛兩對概念,
剛性美與柔性美形成了對舉統一的關系,
這一點在為數眾多的美學著作中較為常見。漢族的陽剛是由哲學范疇陰陽對立而創構的美學范疇,
陽剛和陰柔的對舉統一貫通始終,
二者契合相生,
共同成就了漢民族審美范式的延展。從淵源的追溯中可以看出,
陽剛產生于宇宙陰陽對立統一的根本規律,
而且是與陰柔相生相存,
融通和合。從深層上追述,
文藝的動力、根源是陰陽,
體用、表現是陰柔。在比照蒙古族剛性之美的淵源、拓展剛性深層意義時,
我們更注重剛性生命精神的野性、樸拙、迷狂,
這些由薩滿原始宗教所突顯的原始初民的審美范疇,
而這迥然不同于漢民族的陽剛審美范疇。從審美表現形態上比附,
蒙古族的獰厲、樸野、原力、勁健的審美表征涵蓋了蒙古族生產生活方式、文化藝術各個領域。而陽剛陰柔之美作為漢民族的美學范式,
蘊含了世間的文采形式美、文學藝術美。

跨文化、跨民族的比較研究是人類學研究的方法之一。作為蒙古族人民美學精神之源的“剛”性之美附著于歷史文化中并流傳后世。蒙元時期各民族文化之間的廣泛交流融合,
元代的文學審美風潮也一改前代的含蓄、文雅、簡古的特色,
逐漸形成疏狂、拙野、壯偉的特色。在當下語境,
從人類學角度闡釋蒙古族剛性之美的實踐意義,
是一條具有可行性的途徑。
蒙古族至今還保留有許多帶有原始意味的文化、風俗、習慣和藝術,
它的價值正在于它的原始性。而這些具有原始色彩的歌舞及藝術形式與日常生活和日常情感有著更為密切的聯系,
更多地用于日常生話,
體現日常審美情感。體現了該民族特有的思維方式、心理結構,
價值觀念、自然觀以及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能力,
是人類創造力、想象力、智慧和勞動的結晶。因此,
從全球化的發展角度而言,
蒙古族審美研究為促進不同文化、不同文明在全球化語境中的共生和發展提供有力參照。
(節選自

《文藝理論研究》)
1
.下列有關“剛性之美”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3
分)
A

蒙古族所崇尚的剛性之美,
外在形式突出地表現出獰厲、樸野、原力、勁健等特點。

B

蒙古族陽剛之美中的獰厲之美,
重視內容,看輕形式,在其史詩的典型描寫中有體現

C

剛性之美的審美范疇多與蒙古族史詩等口傳文化相聯系,
深受蒙古族歷史背景的影響
。

D
.蒙古族由
薩滿原始宗教所突顯的原始初民的審美范疇與漢民族的陽剛審美范疇不同。
2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3
分)
A

蒙古史詩崇尚古樸尚“白”遺風、依戀自然風光游牧方式,
這種獨特的民族心理結構從審美主體方面深刻的影響了蒙古文學的形式和內容。
B

蒙古族對于女性的健碩之美的頌揚,
對馬的勁健的形體的欣賞,最恰切地表達了游牧民族“外柔內剛”的審美要求
。
C

蒙古族的安代舞、東北的秧歌舞,形象地揭示出蒙古族審美價值的民間原生態來源,體現了蒙古族崇拜原始力量的觀念在日常生活中的留存。
D

相比而言,只要我們更注重剛性生命精神的野性、樸拙、迷狂,就能更深刻地體會到剛性美學的深層意義。

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3
分)
A

漢族的陽剛是由哲學范疇陰陽對立而創構的美學概念,
陽剛和陰柔對舉統一,相比之下蒙古民族的審美要求迥然不同,是絕對剛性,排斥陰柔性

B
.蒙古族的審美表征獰厲、樸野、原力、勁健,和漢族的審美表現形式不一樣,也與文采形式與文學藝術無關。
C

元代的文學審美風潮一改前代的含蓄、文雅、簡古的特色,
表現了民族文化之間的廣泛交流融合,這種融合可以說一定程度上背離了蒙古族的文化傳統。
D

蒙古族保留至今的許多帶有原始意味的文化、風俗、習慣和藝術,在全球化語境中,有審美研究方面的重要價值,為促進不同文化的共生和發展提供有力參照。
參考答案:
1

B
。
2

C
。
3

D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553423.html

相關閱讀:宋石南《大學的三種精神》閱讀答案
“藝術批評”閱讀答案
《人類的集體道德記憶》閱讀答案
摘編自孫燾《美,價值觀的意義建構》閱讀答案
高二議論文賞析閱讀:《淺議經典文化教育》閱讀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