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分)
近讀《胡適文存》中有關論詩之作,我覺得胡先生的意見前后幾十間一以貫之,很少變化。這大概也就是胡先生的堅定不移的性格之一個例證,一有所見,便終生以之。
到了民國十一,胡先生評康白情的《草兒》說:“看來毫不用心,而自具一種有以異乎人的美。”評俞平伯《冬夜》說:“艱深難解。”為汪靜之《蕙的風》作序說:“他的詩有時未免太露,然而太露究竟遠勝于晦澀。”評詩的標準依然是著重在詩之是否“明白清楚”,換言之,即所謂詩之“可懂性”。
《嘗試集》以后,胡先生自己沒有多少作品,即使偶有所作,也不離《嘗試集》的作風,論詩的標準也依然未變?墒窃凇秶L試集》(民國八)以后的一二十間,新詩的風氣已有了改變,“可懂性”已不復是唯一標準,而且有些人還故意地走向晦澀之途,有人說是受了晚近法國詩派的影響。這一現象是胡適先生始料不及的。他極力主張打破束縛自由的枷鎖鐐銬,沒想到五言七言的形式固然打破了,可是又來了洋式的精神上的束縛。在形式上打破傳統是比較容易的事,在這一點上胡先生是成功的,在詩的內容方面誘導詩人走上白居易的路線,而不是走上李商隱的路線,則比較難,胡先生似乎無能為力。所以,在這一二十間,胡先生沉默了。這沉默可不是屈服。他仍然不變他的“明白清楚主義”。
(選自梁實秋《雅舍雜文
·
胡適之論詩》,有刪改)
24
.
文中胡適先生有關新詩創作的主張主要有哪些?請加以概括。(4
分)
▲
▲
25
.如何理解材料劃線句中的“白居易路線”和“李商隱路線”?請具體解釋。
(6
分)
▲
▲
26
.你是否同意胡適先生
有關新詩創作的主張,試舉例說明理由。(5
分)
▲
▲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24
.
(4
分) 參考答案:(1
)內容上強調可懂(提倡明白清楚);(2
)形式上追求自由(主張打破傳統)(各2
分)
25
.
(6
分)參考答案:“白居易路線”指詩歌詩歌創作中追求語言的平易、內容的通俗易懂,“李商隱路線” 指詩歌創作中追求語言的晦澀、內容的艱深朦朧。(各3
分)
26
.
(5
分)答案示例:(可答同意,也可答不同意,但要言之成理)
同意。(1
分)詩歌創作只有在內容上強調可懂(提倡明白清楚),形式上追求自由(主張打破傳統),
才算達到了極致。(2
分)
如余光中的《鄉愁》,柯巖的《周總理,你在哪里?》等詩歌,形式自由,語言平易,通俗易懂,因此得以廣泛流傳
。
(2
分)
不同意。(1
分) 詩歌有著多種多樣的風格流派,每種流派都有其存在的藝術價值,而且每位詩人創作風格又具有多變性。
(2
分)
如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食指的《相信未來》
等當代的朦朧詩,意象新奇,含義深曲,感情潛在,結構跳躍,手法新異(多用象征和隱喻),因而也有較深遠的影響。(2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554544.html
相關閱讀:《人類的集體道德記憶》閱讀答案
高二議論文賞析閱讀:《淺議經典文化教育》閱讀答案
宋石南《大學的三種精神》閱讀答案
摘編自孫燾《美,價值觀的意義建構》閱讀答案
“藝術批評”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