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高中歷史知識點:和平與發展:相互促進的進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和平與發展——相互促進的進程:

1、和平問題關系人類的生存和命運,是人類必要的前提,發展是人類的基本目的,也是當前人類繼續生存的條件。維護和平是促進發展的前提。
(1)生產力的提高和社會文明的進步,離不開和平環境。
(2)戰爭對社會生產力造成嚴重的破壞
2、促進共同發展是維護和平的有力保障。
(1)發展需要各國建立聯系,形成利益共享。
(2)發展可以縮小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差距。
(3)發展可以壯大自己,維護自身安全。


和平與發展的相互關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1、相輔相成:和平問題關系著人類的生存和命運,是人類進步的必要前提。發展是人類生存的基本目的,也是當前人類繼續生存的條件。
2、相互促進:和平與發展作為當今世界的兩大戰略問題,不僅與整個人類的文明進程相互促進,而且彼此之間也相互促進。
首先,維護和平是促進發展的前提。生產力的提高和社會文明的進步,都不可能長期脫離和平環境而實現。即戰爭對生產力的發展也有某種推動作用。這個觀點并不錯。如為了計算導彈的彈道而發明了計算機;為了加速戰爭的進程,減少傷亡,美國最先研制出原子彈并用于實戰,但后來人類利用核能發電,造福人類。但是戰爭對生產力提高與發展的推動畢竟畸形的、片面的,而和平環境下生產力的提高才是常態。
其次,促進共同發展是維護和平的有力保證。表現有三點,即:
一是共同發展與經濟聯系加強、形成利益共享的關系;
二是縮小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差距,構建起平等互利關系的平臺;
三是隱含的,即發展、壯大自己,可以為本國的安全提供可靠保證,同時也為維護世界和平提供保證。如阿以、巴以之間從戰爭到走上和解、和平。
只有共同發展,既承認巴勒斯坦人民的領土權利,也承認以色列猶太人的生存權利,才能達到雙方的和平。


面臨的挑戰:

和平與發展是抵御和消除全球性問題(如環境污染、人口增長、資源枯竭、艾滋病蔓延等)的根本途徑;解決和平與發展問題需要國際社會長期的不懈努力。
1、和平與發展還是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是許多國家都在追求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問題。如環境污染、人口急劇增長、自然資源枯竭、艾滋病不斷蔓延等。
2、從現實國際社會來看,威脅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因素依然存在,和平的道路并不平坦,發展的前面是嚴峻的挑戰。對世界和平構成威脅的因素趨于復雜:
①小規模地區沖突和局部戰爭不斷;
②在當今國際社會,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屢有表現;
③各種分裂勢力、恐怖勢力和極端勢力越來越成為危害國際社會安寧、穩定的重要因素;
④走私販毒、環境惡化等問題日益突出。
3、世界的發展很不平衡,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不但沒有縮小,反而在擴大。
4、一些影響和平與發展的全球性問題絕非一朝一夕能夠徹底解決,這就使人類面臨的安全和生存形勢更加復雜。



發展中國家在和平與發展中的地位作用:


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成為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建立公正合理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一支強大力量。
發展中國家不僅占全球人口、地域的大多數,占聯合國成員國絕大多數,而且是社會動蕩、軍事沖突的多發地區。有材料統計,1945年至1975年間世界上共發生143次局部戰爭和大規模武裝沖突,其中,發生在亞洲的74次,非洲的44次,美洲的20次,歐洲的只有5次。發展中國家成為軍事沖突的多發地,并不都是發展國家本身的原因,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的壓迫奴役、不公正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都是造成發展中國家不穩定的重要原因。發生在發展中國家的軍事沖突,盡管原因多種多樣,都有和經濟發展直接或間接聯系在一起的資源、社會等問題在起作用。外部勢力也正是借助這些國家在發展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插手其中。由于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它們也就成了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建立公正合理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一支強大力量。




相關高中歷史知識點:聯合國的成立

聯合國含義:


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在1945年10月24日在美國加州舊金山簽定生效的《聯合國憲章》標志著聯合國正式成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存在著一個類似于聯合國的組織國際聯盟,通?梢哉J為是聯合國的前身。聯合國對所有接受《聯合國憲章》的義務以及履行這些義務的“熱愛和平的國家”開放。2011年由于南蘇丹共和國宣布獨立并被第65屆聯合國大會一致通過決議,聯合國由原來的192個成員國,增至193個。



聯合國成立:


1、產生:
⑴提出設想:1941年美英《大西洋憲章》第一次提出建立新國際組織的設想;
⑵名稱由來:1942年發表了《聯合國家宣言》第一次使用聯合國家一詞;
⑶首次宣告要建立:1943年蘇中美英華盛頓會議,簽署《關于普遍安全的宣言》首次宣告要建立一個普遍性的國際組織。
⑷1944年敦巴頓橡樹園會議,正式命名,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針原則;
⑸1945年雅爾塔會議,進一步確立“五大國一致”的原則;
⑹1945年舊金山會議。51個國家的代表簽署了《聯合國憲章》;
⑺同年10月24日,中憲章開始生效,聯合國(UnitedNations)正式成立。1947年,聯合國大會決定,10月24日為聯合國日。
2、宗旨:
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發展國際間以尊重各國人民平等權利及自決原則為基礎的友好關系;進行國際合作,以解決國際間經濟、社會、文化和人道主義性質的問題,并且促進對于全體人類的人權和基本自由的尊重。
3、主要機構:
⑴大會:聯合國大會由全體會員國組成。
⑵安全理事會:是聯合國中最重要的常設機構,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的主要責任。
⑶經濟社會理事會:反饑餓、反疾病、反愚昧。
⑷人權理事會:保障人權。
⑸托管理事會:
⑹國際法院:在海牙。
⑺秘書處:聯合國秘書長是聯合國的行政首長,由大會根據安理會推薦委派。




相關高中歷史知識點: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的反戰運動



在20世紀60~70年代的美國反戰運動中,學生和民眾反對政府戰爭政策的行動:


1、青年學生:
拒絕服兵役、焚燒征兵卡或逃往國外;把反戰思想帶入軍隊;同民眾一起進行大規模示威抗議活動;最激烈抗議美軍入侵柬埔寨。
2、民眾:
①主要通過反戰示威游行表達強烈的反戰情緒。
②美軍在越南制造的暴行也令國內民眾日益懷疑戰爭的正義性,因此在民意調查中越來越表現出對政府戰爭政策的不滿。
3、國會:對戰爭的正確性持懷疑態度。
學生和民眾的廣泛反抗,使美國政府不得不調整戰爭政策,最終選擇從越南撤軍。



美萊村慘案:

1968年3月15日,美國陸軍上尉歐內斯特·麥迪那通知他屬下的士兵,北越第48營就駐扎在被他們稱為“平克維爾”的美萊村。情報人員預測,這個小村莊的婦女和兒童,將在早上7點鐘去趕每周一次的集市,不會呆在村子里。于是,在中尉威廉·凱利的指揮下,第11輕步兵旅的查理連隊奉命去燒毀房屋,炸毀地下掩體和地道,殺死所有的牲畜。美軍士兵還有組織地處死了504名越南婦女、兒童和老人。1969年秋,大屠殺發生一年多以后,美萊村發生的故事,連同隨查理連采訪的美國攝影師拍攝的照片,登上了美國報紙。對這件暴行的報道,美國人的反應各有不同。有人拒絕相信這件事曾發生過,聲稱這個故事是一些同情共產黨的人栽贓陷害,有人則認為這種事發生在戰時是自然的,但更多的人則憤怒了。盡管尼克松政府、美國陸軍部以及一個專門的國會委員會試圖抹掉這個骯臟的事實,但由于羅恩·瑞登豪爾等憤怒的士兵以及記者塞摩爾·荷西的努力,事情終于被曝了光。記者荷西因此在1970年獲得了普利策國際報道獎。


美軍入侵柬埔寨及其反應:

為了對付柬埔寨境內支持越南共產黨的力量,1969年3月,美軍開始秘密轟炸柬埔寨境內的北越軍事基地。1970年3月18日,美國策動柬埔寨親美的朗諾—施里瑪達集團趁國家元首諾羅敦·西哈努克親王出國訪問的機會,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西哈努克親王的政權。3月19日,美國宣布承認朗諾政權,并向其提供軍事、經濟援助。隨即,西哈努克親王宣布成立柬埔寨民族解放陣線。在朗諾的默許下,4月30日,美國尼克松政府宣布美軍進入柬埔寨,目標是“清除敵人的主要庇護所”。美國及南越軍隊10萬余人侵入柬埔寨柴楨省鸚鵡嘴、磅湛省的廣大地區,進攻那里的北越軍事基地。這一軍事行動激起國內反戰民眾的憤怒,引發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大學生抗議活動,150萬學生參加,波及1200多所大學。此事在國會也引起軒然大波,許多議員認為未經國會授權,甚至未與國會進行商榷,就對另一個國家實行沒有法律或條約作依據的軍事入侵,這樣行事總統的權力,在美國歷史上是沒有先例的。




相關高中歷史知識點:和平與發展——當今世界的主題

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含義:


霸權主義是指大國不尊重弱小國家的主權和獨立,蠻橫地對別國進行干涉、控制和統治,推行侵略擴張政策,謀求一個地區或世界的霸主地位的行徑。
強權政治是指超級大國以強凌弱,肆意干涉別國內政,任意宰割別國人民,侵害他國利益的政策和活動。



和平與發展——當今世界的時代主題:


1、原因:
(1)世界各國的聯系越來越密切。
(2)兩次世界大戰的災難,現代化殺傷武器的發展帶來反思。
2、表現:
(1)當今世界形勢總體趨勢,世界各國的共同利益明顯增多。
(2)重視發展戰略已成為各國的主要政策取向。
(3)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和平與發展是世界各國人民的普遍愿望。
3、和平與發展的辯證關系:
(1)和平與發展相輔相成。
(2)維護和平是發展的前提。
(3)共同發展是維護和平的有利保證。
4、威脅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因素:
(1)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威脅;
(2)地區性沖突和局部戰爭時有發生;
(3)分裂勢力、恐怖勢力和極端勢力的危害;
(4)世界發展不平衡,富國與窮國懸殊的差別,成為各國共同發展的嚴重障礙;
(5)環境污染、人口急劇增長、資源枯竭、走私販毒、艾滋病等問題的威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587367.html

相關閱讀:歷史模塊與歷史教學
轉變歷史習題講評課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武昌起義的經過 歷史意義及影響
高中歷史知識點:西班牙內戰
從一則材料分析中國的對內改革方針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