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議論文的一般閱讀訓練方法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議論文閱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議論文的一般閱讀訓練方法:
議論文也是一種運用十分廣泛的文章體裁。知識短文《議論文的閱讀》指出:閱讀議論文必須把握文章的論點、論據和論證。此外,還要把握文章的結構和語 言。這一句話就是我們進行議論文閱讀的綱要,要提高議論文閱讀能力,必須按照這個綱要從抓準論點、找準論據、斷準文章的論證方法、分析議論文的結構、 分析議論文語言的嚴密性和邏輯力量這五方面認真進行訓練。
(一)抓準論點。抓論點有以下幾種方法。
1. 標題關聯分析法。
就是根據標題與中心論點的關系和作用,直接抓住或分析出論點的方法。議論文的標題與中心論點的關系有四種:
①揭示論點,例如:課文《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正確的答案不止一個》;
②暗示議論的緣由,例如:《紀念白求恩》
③提示論點,例如:課文《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④提示議論的范圍,例如:《談骨氣》、《想和做》。
2. 位置關系分析法。先從論點的常規位置出發,到文章和段落的首、尾、中間找出中心句,初定論點;再分析這些論點之間的關系及其和文章整體、題目的關系,分辨出中心論點和分論點。論點的呈現情況有以下幾種:
(1)統領文章整體或者與題目吻合的觀點是中心論點,例如:《談骨氣》開篇第一句話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就其位置及其和題目的聯系看,我們能肯定這句話是中心論點。
(2)在反復出現的觀點性語句中,首先出現的、較全面的、肯定性判斷語句是中心論點。又如《想和做》第五段中有想和做是分不開的,一定要聯結起來這一 句,第七段中又有一面做,一面想。做,要靠想來指導;想,要靠做來證明,想和做是緊密地聯結在一起的一句,將這兩句相比較,不難判斷前句是中心論點, 后句不過是歸納并且揭示了想和做的辯證關系。
(3)有些題目就是中心論點,而提挈段落、層次的中心句就是分論點。例如《中國共產黨八十年的奮斗業績和基本經驗》,在論述了中國共產黨的光榮業績之后的第917段,每一段的段首句都提挈了全段內容,這些段首句就是各段的分論點。
(4)因為過渡句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所以議論文中的有些過渡句也常常具有歸納上文分論點和提出下文分論點的作用。例如《懷疑與學問》中的過渡句:懷疑 不僅是從消極方面變偽去妄的必要條件,也是從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明的基本條件就承上啟下,既總結了上文的分論點,又提出了下文的分論點。
3. 語言標志揣摩法。一定的內容總有一定的形式標志。
論點的語言是明確的判斷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陳述,是一個完整的句子;再者,論點總帶有提挈、歸納的特點,在篇段中間或末尾出現的論點常有可見、總之一類歸納性詞語。這種方法只是位置關系分析法的一種補充。
4. 分析歸納提煉法。
前面所談的三種方法在典型議論文的閱讀中都是行之有效、易于掌握的。但是閱讀非典型議論文則必須從論證過程中提煉出論點來。運用這種分析方法有三個途徑。
(1)抓關鍵語詞。有些議論文雖然沒有點明論點,但行文中反復地使用同一個詞語強調語意,這個詞語一般是論點的中心。
例如《哨子》這一篇文章就具有這種特點。文章在敘述完自己的教訓之后,每一段幾乎都出現一句類似的話:為了你的哨子,你付出了過高的代價。直到最后一段。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就可以圍繞這句話來提煉。
(2)分析論據。有的文章只有論據和對論據的分析,而把論點蘊含在論證過程內部。這時要從論據的意義上去挖掘所蘊含的觀點。
例如《偃旗息鼓和圓滿結束》這一篇課文,以《人民日報》上的《全國武術比賽偃旗息鼓》這條新聞標題中成語使用不當的現象為例,以《詞源》對偃旗 息鼓的解釋為論據指出了這一類問題存在的心理根源,提出了善意的規勸。作者的觀點是顯而易見的,這就是:寫文章用詞要準確明白、樸實。
(3)感受整體意蘊。無論哪種非典型性議論文,只要反復體味,感受整體意蘊,論述中心也是不難把握的。
(二)找準論據。
我們都知道,用來支撐、證明論點的根據稱為論據。
論據有兩種: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對論據的分析和判斷,關鍵是準確的判斷論據的類別。這一點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因為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的類型由論據的類型決定。
1. 論據的位置及其與論點的關系。
按照議論文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常規思路,應該先提出論點,再用論據進行論證。因此,論據的位置似乎應該在論點的后邊。但是,文無定法,只要表 達、闡釋、論述暢達自如,條理清楚,中心明確,言之有物、有理,就可能是好文章。因此,先陳述事實,然后再生發出道理、引出論點的議論文也是經?梢钥吹 的。在我們的課本中,由事實引出論點的議論文占絕大多數。因此以位置為根據來分析、判斷論據的方法是不可靠的。而要依據支撐關系分析、判斷,才能找準論 據。無論哪種論據都或前或后地圍繞、支撐著論點進行陳述、闡釋,和論點有著密切的邏輯聯系。這種支撐關系可以由材料內涵中揣摩出來。
2. 事實論據的分析和判斷。
事實論據的分析和判斷一般沒有困難,因為充當事實論據的事例必須是典型、確鑿的事實,也就是既有共性特征又有個性特征、有代表性的、真實的事例。這給我們的事實論據分析和判斷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但是,在分析和判斷事實論據的時候,對概括性的事實論據卻常常容易忽視。我們要加以注意。
3. 道理論據的分析和判斷。
道理論據比事例論據的外在形式更具有鮮明性,只要是支撐論點的馬列主義經典論述、名言警句、公理格言等都是道理論據,判斷起來一般沒有困難。但是有兩點需要注意。
(1)有些直接用作論點的道理,同時也充當具有自證作用的論據。有些名言、諺語、公理、典章、法則等被直接用來充當論點,它往往具有自己證明自己的作用,此時,這個論點同時又具有了論據的作用。
例如《懷疑與學問》這篇文章開篇的程頤名言學者先要會疑。張載名言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需有疑。這兩句名言就具有論點、論據兼用的作用。
(2)并不是所有的引言都是道理論據。雖然引用名人名言能夠構成道理論據,但是只有那些對論點具有理論支撐作用的引言才是道理論據。例如《懷疑與學問》這 篇課文所引孟子的話:盡信書不如無書,簡明概括地闡述了觀點,是道理論據。而《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這篇課文中所引用的德國發明家古登貝爾和美國 實業家羅蘭?布歇內爾所說的話就都不是道理論據,而是事實論據。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651340.html

相關閱讀:“藝術批評”閱讀答案
宋石南《大學的三種精神》閱讀答案
《人類的集體道德記憶》閱讀答案
摘編自孫燾《美,價值觀的意義建構》閱讀答案
高二議論文賞析閱讀:《淺議經典文化教育》閱讀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