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解析高二歷史易錯點:國有經濟與國營經濟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國有:國家所有的(包括所有權和經營權)(《現代漢語規范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語文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國營:由國家投資經營,在我國有中央經營和地方經營兩種形式。由中央各部門直接投資經營的叫中央經營,或單稱國營;由縣以上各級地方政府投資經營的叫地方經營。(《現代漢語詞典》修訂本,商務印書館1994年版)

通過比較發現:國有包括所有權和經營權,國營側重經營權。

國營經濟:指由國家直接經營的經濟,其性質是由國家性質決定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國營經濟是資本主義性質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國營經濟是整個國民經濟的領導力量,是無產階級專政的經濟基礎(《新華詞典》,商務印書館,1981年版)。

國有經濟:指生產資料歸國家所有的經濟類型。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國有經濟屬于全民所有制經濟,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現代漢語詞典》修訂本,商務印書館,1994年版)。

比較國營經濟和國有經濟可以發現:國營經濟注重國家直接經營,國有經濟注重國家所有。那么,國營經濟的所有權歸誰呢?國有經濟是不是由國家經營呢?二者的實質又是什么呢?

通過分析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歸屬發現,不管國營經濟還是國有經濟,其實質都是全民所有制經濟。建國初期全民所有制經濟稱國營經濟;當今全民所有制經濟稱國有經濟,它反映的是我國經濟在兩個不同時期中的不同的指導思想以及體制。

建國初期,我國經濟處于計劃經濟時期,當時的指導思想是:國家對全民所有制不僅具有所有權,而且還要進行具體的經營。即國營經濟中所有權和經營權同時并存。

當前我國經濟已經進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期,指導思想是:國家對國有資產具有所有權、監督權,但一般不進行具體經營。即國有經濟中所有權和經營權可以分離。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有所降低,但在關系國家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均占支配地位。

從建國初期到改革開放前,我國經濟體制還處于計劃經濟體制階段。在此時期,全民所有制經濟的經營權和所有權是同時并存的。在沒收官僚資本,建立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的表述中,如果僅從經營權和所有權歸屬的角度看,可以用國有經濟代替國營經濟,但考慮到兩個概念雖實質相同,但分屬不同的時期,體現的內涵不同,還是不宜替換。

在整個中國近現代史中,國營經濟和國有經濟體現了我國不同歷史階段的經濟體制和指導思想特征,所以不可輕易替換。特別指出,改革開放后,國營經濟的稱謂逐漸淡化了。我們談論較多的國有經濟則充分體現了現階段我國經濟的指導思想。

歷史的學習,可能在很多同學的認識里面,就是記記背背,考試時候把背的東西拿出來組織組織就可以了。但是實際上,想把歷史學好學精,記憶是基礎,可光靠記憶是絕對不行的。因為歷史當中大量的史料背后所蘊藏的深一層的規律性東西,是必須通過思考得來。

歷史考試時候的題目要去盡量小心解答。不要盲目的回答。要分析題目是從哪一個方面來問的問題。分析各個字。要分清問題的答題角度;需要用到的知識。平時老師要著手練習學生對于問題的分析;要有創新。同時考試中有分析題,對于分析題,是運用史實說明一定道理的題目,要求依據題意,通過史實進行分析,說清道理,得出結論。它的基本形式是“簡述某個歷史事件,分析它的特點、性質、作用、影響或成功、失敗等”或者“以某個或某幾個歷史事件為例,說明某個道理”。這類題目一般比敘述題難度大,不僅要掌握史實,而且要用史實來說明道理。在說理上,要求一步一步地向前推進,直到得出結論。

總之,學有法則,學無定法。每個同學在學習這個問題上要不斷總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形成自己的學習習慣,而不要盲目模仿別人,照搬別人的方法。萬事開頭難,但如果你能夠長期堅持做好上述工作,就會培養一種科學的思維習慣,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使你一生受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716149.html

相關閱讀:轉變歷史習題講評課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武昌起義的經過 歷史意義及影響
從一則材料分析中國的對內改革方針
高中歷史知識點:西班牙內戰
歷史模塊與歷史教學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