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一
假期瘋玩太放松
進高中就苦了,考完要趁暑假多玩玩。抱著這樣的想法,不少學生在假期玩瘋了,兩個月不摸書本。因此,在進高中的第一次摸底考中考砸鍋的學生不在少數。田偉說,如果初中平均分為70分到80分,高中第一次考試50分到60分的平均分是常有的事。
假期里適當放松很重要,但準高中生應保持學習的狀態和勁頭,不定期地翻翻初中的筆記和課本都是不錯的方法,也可找高年級的學生聊聊,事先了解高中生活。
誤區二
高一課程搶先學
趕早不趕晚,不如趁假期把高中課程都上了。田偉說,其實,假期里就開始上高一課程,并不是提高學習的好方法。初中的學習還是知識傳授為主,如果孩子仍以這種方式學習,即使在高強度的暑期培訓下短期內學習效果顯著,但他的學習能力并未真正提高。田偉建議,與其上新課,學生不如增加閱讀,培養自我學習的能力。高中英語的詞匯量要求將會大大增加,準高中生可以多積累點詞匯,比如閱讀一些英語名著簡寫本,或學生英文報刊。
誤區三
視野太窄沒主見
初中學習注重模仿,但高中的學習,即使你把課本全背下來,也頂多掌握了60%到70%的知識量。田偉說,高中學生應放寬自己的視野,除了多關注社會和身邊的事物外,還應有學習主見,即使是做過的有答案的題目,也可以再主動思考一下:為什么要這么做,還有沒有其他的解答方法等。
家長應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能力,比如去超市買東西,可讓孩子多做一些決定。在日常生活中做決定,也是給孩子一次獨立思考機會,能帶動孩子學習主見的培養。田偉說,現在不少高校自主招生,最看重的也正是學生是否具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歷史的學習,可能在很多同學的認識里面,就是記記背背,考試時候把背的東西拿出來組織組織就可以了。但是實際上,想把歷史學好學精,記憶是基礎,可光靠記憶是絕對不行的。因為歷史當中大量的史料背后所蘊藏的深一層的規律性東西,是必須通過思考得來。
歷史考試時候的題目要去盡量小心解答。不要盲目的回答。要分析題目是從哪一個方面來問的問題。分析各個字。要分清問題的答題角度;需要用到的知識。平時老師要著手練習學生對于問題的分析;要有創新。同時考試中有分析題,對于分析題,是運用史實說明一定道理的題目,要求依據題意,通過史實進行分析,說清道理,得出結論。它的基本形式是“簡述某個歷史事件,分析它的特點、性質、作用、影響或成功、失敗等”或者“以某個或某幾個歷史事件為例,說明某個道理”。這類題目一般比敘述題難度大,不僅要掌握史實,而且要用史實來說明道理。在說理上,要求一步一步地向前推進,直到得出結論。
總之,學有法則,學無定法。每個同學在學習這個問題上要不斷總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形成自己的學習習慣,而不要盲目模仿別人,照搬別人的方法。萬事開頭難,但如果你能夠長期堅持做好上述工作,就會培養一種科學的思維習慣,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使你一生受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727221.html
相關閱讀:轉變歷史習題講評課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歷史模塊與歷史教學
高中歷史知識點:西班牙內戰
從一則材料分析中國的對內改革方針
武昌起義的經過 歷史意義及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