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教材
1、以把握歷史知識結構基本要素特征為支點。
原因可分為:歷史原因和現實原因;內因和外因;必然性原因和偶然性原因;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根本原因和一般原因;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背景與條件;各個側面原因。
經過一般包括:時間、地點、人物(個人、政黨、階級)、方式、重大事件等。
特點、意義一般包括性質、功績、經驗教訓。
性質一般從目的、人物、內容、結果等方面思考。
2、閱讀與辨證思維結合。也就是說,閱讀與理解和思考結合,流暢地讀,有理解地讀,有思考地讀。
如何記憶歷史知識
有人不是說歷史不就是靠死記硬背嗎?,有一點道理,歷史知識是需要記憶的,不記憶基礎知識可是大失誤。怎麼記呢?試試下面的方法:
1、機械記憶,就是死記硬背了,但是學死,不是死學,用死知識回答活問題。
2、理解記憶,對內容理解越深,記憶效果越明顯。記憶的知識越多,理解能力越強。
3、直觀記憶,可以利用圖、表等進行比較歸類,幫助記憶。
4、反復記憶,可不要忘光了再來。
高中歷史講的內容和初中完全不一樣,高中歷史很深奧,并不是憑看幾眼課本就能理解的,高中歷史最關鍵的就是你要理解,所以最簡單的學習方法就是要學會上課認真聽老師講的每一句話.
歷史是記憶性較強的學科,但僅僅死記硬背史實是遠遠不夠的,應注重考查我們分析史實、理解的能力。因而歷史應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在記憶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和運用。理出一條線索,找出各個歷史事件之間的相互關系,弄清每件史實前因后果,在今后歷史學科的學習中非常重要。同時,我們還應將歷史與馬列主義的方法論緊密相連,用方法論作指導,去正確的評價每一歷史事件。
從歷史教材的布置上看,它大概形式是這樣:先是目錄和大事年表,目錄是整本書的知識框架,這個不用解釋,大家都懂的,大事年表,就是記載大事的年表;第二點,就是每章都會有引言,開篇引言吧!第三點,就是主要內容;第四點,就是原始資料;第五點,就是插圖,表格之類的,輔助了解正文的,或者是相關內容的;第七點,就是,學術爭鳴;第八點,就是思考題和練習題!
教材上面的每一個內容,都有它的優勢,我們應該學會利用它們的優勢,如果這點,你利用好了,那你就是一個會讀書的人,就可以真正掌握高中歷史啦!要學好高中歷史,其實,真的不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746090.html
相關閱讀:武昌起義的經過 歷史意義及影響
高中歷史知識點:西班牙內戰
歷史模塊與歷史教學
轉變歷史習題講評課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從一則材料分析中國的對內改革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