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三國歷史感興趣的同學,可能會很輕松地說出三國的每一位帝王,但大家可能并不了解帝王身邊的助手。其實,掌握越多歷史常識,對于我們的歷史學習越有幫助,我們更容易理解歷史書中所描述的歷史事件。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三國著名歷史人物龐統簡介,我們一起來了解三國著名歷史人物龐統。
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三國時劉備手下的重要謀士,與龐統同拜為軍師中郎將。與劉備一同入川,于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時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謚曰靖侯。后來龐統所葬之處遂名為落鳳坡。
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劉備在葭萌關屯駐已經一年。龐統就戰略問題,向劉備獻上三條密計:“陰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璋既不武,又素無預備,大軍卒至,一舉便定,此上計也。楊懷、高沛,璋之名將,各仗強兵,據守關頭,聞數有箋諫璋,使發遣將軍還荊州。將軍未至,遣與相聞,說荊州有急,欲還救之,并使裝束,外作歸形;此二子既服將軍英名,又喜將軍之去,計必乘輕騎來見,將軍因此執之,進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計也。退還白帝,連引荊州,徐還圖之,此下計也。若沉吟不去,將致大困,不可久矣”(《三國志?蜀書?龐統傳》)。
劉備認為中計有道理,依計而行。斬楊懷高沛,揮兵直指成都,一路勢如破竹,所經過的地方都順利攻克,很快便打到了涪城。在涪城,劉備大會將士,置酒作樂,志得意滿。他乘著酒興對龐統說:“今日之會,可謂樂矣!饼嫿y卻說:“伐人之國而以為歡,非仁者之兵也。”時劉備已醉,怒道:“武王伐紂,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當,宜速起出?”于是龐統起身而退。劉備馬上后悔了,請他回來。龐統回到原來的位置上坐下,不看劉備,也不道歉,飲食自若。劉備說:“向者之論,阿誰為失?”龐統說:“君臣俱失”(《三國志?蜀書?龐統傳》)。劉備大笑,酒宴上又恢復了歡樂的氣氛。
裴松之評價劉備和龐統的這次爭論說:“謀襲劉璋,計雖出于統,然違義成功,本由詭道,心既內疚,則歡情自戢,故聞備稱樂之言,不覺率爾而對也。備酣宴失時,事同樂禍,自比武王,曾無愧色,此備有非而統無失。其言‘君臣皆失’,蓋分謗之言耳。”
點擊查看:更多朝代著名歷史人物簡介
不久,劉備包圍雒城(現今的德陽廣漢一帶)。龐統率眾攻城,被飛箭射中,死去。時年三十六歲。劉備極為痛惜,一說到龐統就流淚。為表彰他的功勛,任命他的父親為議郎,后升任諫議大夫。劉備追賜龐統為關內侯,定其謚號為靖侯。
龐統死后,葬于落鳳坡,墓地只有簡單的維護,據說這是劉備為其親選的墓地,可府北看南,是一塊風水寶地,現有墓碑一塊。
在龐統墓約2公里處,有劉備為其建的祠墓,三進四合布局,石木結構(石墻、石柱、石漫、石柱廊、石窗),古樸敦厚、肅穆莊重。依次排列著山門、“龍鳳”二師殿、“棲鳳”殿、龐統陵墓。祠內存有龐統及龐統雕塑像,歷代匾聯、碑刻、字畫等大量珍貴文物史料。宋代文人陸游路過龐統祠墓時,曾作詩一首:
鹿頭山過龐士元墓
士元死千載,凄惻過遺祠。
海內常難合,天心豈易知。
英雄千古恨,父老歲時思。
蒼蘚無情極,秋來滿斷碑。
點評:龐統善能知人,議論英發,多出奇計,言必有中,實為一代英才。可惜英年早逝,未成大功,令人嘆惋。
以上內容就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高三歷史常識:三國著名歷史人物龐統簡介》,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繼續了解相關資料,為以后深入學習歷史打下基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830913.html
相關閱讀:歷史模塊與歷史教學
轉變歷史習題講評課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武昌起義的經過 歷史意義及影響
從一則材料分析中國的對內改革方針
高中歷史知識點:西班牙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