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唐朝歷史感興趣的同學,可能會很輕松地說出唐朝的每一位皇帝,但大家可能并不了解皇帝的武將幫手們。其實,掌握越多歷史常識,對于我們的歷史學習越有幫助,我們更容易理解歷史書中所描述的歷史事件。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唐朝名將列表及簡介,我們一起來了解唐朝的那些名將。
高三歷史常識:唐朝名將列表及簡介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藥師,漢族,雍州三原(今陜西三原縣東北)人。是唐朝文武兼備的著名軍事家。后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
李靖軍功卓越。上元元年(760),唐肅宗把李靖列為歷史上十大名將之一,并配享于武成王(姜太公)廟。他才兼文武,出將入相,為唐朝的統一與鞏固立下了赫赫戰功。 唐太宗曾給予高度評價:“……尚書仆射代國公靖,器識恢宏,風度沖邈,早申期遇,夙投忠款,宣力運始,效績邊隅,南定荊揚,北清沙塞,皇威遠暢,功業有成!
英國貞武公李?(594年-669年,“?”音“績”),原名徐世?,字懋功。唐高祖李淵賜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改名為李?,曹州離狐(今山東菏澤東明縣東南)人,唐初名將,與李靖并稱,被封為英國公,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早年從李世民平定四方,后來成為唐王朝開疆拓土的主要戰將之一,曾破東突厥、高句麗,功勛卓著。
李?一生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將入相,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為長城。顯慶二年(657年)奉旨與蘇敬、孔志約、許敬宗、于志寧等編《新修本草》二十卷,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藥典。
李孝恭(591年-640年),唐朝宗室、名將。西魏、北周八柱國之一李虎曾孫,北周朔州總管李蔚之孫,隋朝右領軍大將軍李安之子,唐高祖李淵的堂侄。
唐朝建立后封趙郡王。武德二年(619年),任信州總管,次年獻計并率軍攻打南方的蕭銑,立下戰功,升任荊州大總管,后因治理荊州有方遷任襄州道行臺左仆射,武德六年(623年),又率軍攻打輔公?,用一年時間將江南平定,因功拜揚州大都督,之后因被人告發謀反而免官改任宗正卿,又歷任涼州都督、晉州刺史。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升任禮部尚書,改封河間郡王。
薛仁貴(公元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禮,字仁貴,漢族,山西絳州龍門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名將,著名軍事家,政治家。
薛仁貴出身于河東薛氏世族,在貞觀末年投軍,征戰數十年,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功勛卓著,留下“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故事。
王忠嗣(706年?750年),初名訓,祖籍山西太原祁縣,后移居華州鄭縣(今陜西華縣)。
父王海賓以驍勇聞名,官至太子右衛率、豐安軍使。王忠嗣九歲時,王海賓戰死于吐蕃松州保衛戰中,追贈為左金伍大將軍。忠嗣接入宮中撫養,玄宗收為假子,賜名忠嗣,常與忠王李亨一起游玩。有一次玄宗和他論兵法,他“應對縱橫,皆出意表”。
郭子儀(697年-781年),華州鄭縣(今陜西華縣)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軍事家。
郭子儀早年以武舉高第入仕從軍,積功至九原太守,一直未受重用。
安史之亂爆發后,郭子儀任朔方節度使,率軍勤王,收復河北、河東,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郭子儀與廣平王李?收復西京長安、東都洛陽,以功加司徒,封代國公。至德三年(758年),進位中書令。至德四年(759年),因承擔相州兵敗之責,被解除兵權,處于閑官。寶應元年(762年),太原、絳州兵變,郭子儀被封為汾陽王,出鎮絳州,不久又被解除兵權。
更多高三歷史常識分享
李光弼(708年-764年),營州柳城(今遼寧省朝陽)人,契丹族人。李光弼于唐天寶十五年(756)初,經郭子儀推薦為河東節度副使,參與平定安史之亂。
歷史上郭子儀名氣比李光弼大,但是,論戰功、論軍事才能,李光弼要勝過郭子儀。李光弼是平定安史之亂的主帥之一,《新唐書》評論,李光弼“與郭子儀齊名”,“世稱‘李郭’”。論戰功,李光弼則是唐朝“中興第一”,“再造唐朝”的第一功臣。而李光弼還是一位杰出的少數民族軍事家。
李晟(727年-793年),字良器,洮州臨潭(今屬甘肅)人,唐朝宰相、軍事家。李晟原為邊鎮裨將,以戰功累遷至右金吾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涇原四鎮北庭都知兵馬使,封合川郡王。后來,李晟入朝任右神策軍都將。
建中二年(781年),李晟以神策先鋒都知兵馬使討伐反叛的河朔三鎮。建中四年(783年),涇原兵變,李晟前往奉天勤王,加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京畿、渭北、?坊、商華兵馬副元帥。興元元年(784年),李晟收復長安,平定朱?之亂,兼任鳳翔、隴右、涇原三鎮節度使、行營副元帥,改封西平郡王。貞元三年(787年),李晟被罷去兵權,改封太尉。貞元九年(793年),李晟去世,追贈太師,謚號忠武。
韋皋(746年?805年9月13日),字城武。京兆萬年(陜西西安)人。唐代中期名臣,韋元禮七世孫,韋賁之子,出身京兆韋氏,排行第二十三。
代宗廣德元年(763年)為建陵挽郎。大歷初任華州參軍,后歷佐使府。德宗建中四年(783年)以功擢隴州節度使,興元元年(784年)入為左金吾衛大將軍。
以上內容就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高三歷史常識:唐朝名將列表及簡介》,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繼續了解相關資料,為以后深入學習歷史打下基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933096.html
相關閱讀:高中歷史知識點:西班牙內戰
武昌起義的經過 歷史意義及影響
歷史模塊與歷史教學
轉變歷史習題講評課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從一則材料分析中國的對內改革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