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中國古代文化史?贾R點及解題思路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中國古代史的劃分在高中教材中是以時間為順序劃分的,從先秦開始,經歷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遼宋夏金元、明清(鴉片戰爭前)。而對于每一時期的內容同學們首先要知道它的階段特征,這就是同學們在高考歷史答題時的中心思路;然后一定要記住并理解其中最重要的內容,這對同學們在考試中獲得選擇題和非選擇題的基礎知識分屬是非常重要的;最后還要選擇典型的試題題作練習,并且在做完之后,對每一道試題進行分析,幫助同學能夠聯系并記憶其他知識點,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這樣高中歷史學習起來就容易的多了。

針對這樣的特點同學們要加強對主干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訓練,采用以不變應"萬變";同時也要關注時事熱點問題,以變應"變",F就這兩個問題談一點對中國古代文化史學習的方法。

首先,我們分析每一時期的文化階段特征。

(1)先秦時期:春秋戰國時期形成的思想科技和文藝成就奠定中國古代文化發展的全部基礎;

(2)秦漢:科技文化大發展,統一性與多樣性的結合,奠定了中國科技文化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

(3)三國兩晉南北朝:文化科技繼續進步,思想方面儒、道、釋開始互相滲透;

(4)隋唐:博大精深、全面輝煌,在所有文化領域都有突出成就,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化;

(5)五代十國、遼、宋、夏、金、元:我國古代文化達到了高度繁榮的水平,四大發明完成,為人類文明的發展影響深遠;

(6)明清(鴉片戰爭前):承古萌新,西學東漸,古典文化進入總結時期成就突出。

其次,我們要注意其最重要的知識點,也就是在高考中常出現的考點,并要對其進行分析。

⑴先秦時期:諸子百家(道家?老莊;儒家?孔孟荀;墨家?墨子;法家?韓非子);分析百家爭鳴的歷史條件、各家本質、影響。

(2)秦漢:哲學(董仲舒)、史學(司馬遷)、宗教(佛/道);分析用于加強政治統治的改造的儒家學說??董仲舒提出的大一統思想。

(3)三國兩晉南北朝:文學("建安文學"、田園詩、民歌)、哲學?宗教?藝術;分析中原文化對少數民族地區的輻射。

(4)隋唐:詩、書、畫、教育;分析此時期文化繁榮的原因和表現。

(5)五代十國、遼宋夏金元:主要是宋元時期的科技(三大發明)、文學(詞曲);分析宋元時期文化發展與隋唐的關系.分析宋元與隋唐文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6)明清(鴉片戰爭前):科技新成就及古典巨著、明清小說名著、早期啟蒙思想及西學東漸;分析明清文化的總特點。

從2004各地高考試題來看,對文化史的考查還是以記憶和相應的理解為主。如湘鄂渝卷的第20題:前往日本傳播唐文化的高僧是

A.玄奘B.文凈C.鑒真D.法顯

解題思路:此題是對基本知識的考查,注意不要混淆了"玄奘西游"和"鑒真東渡"。答案為C。

又比如廣東卷的第5題:下列關于徐光啟思想和活動的表述,正確的是

A.支持"反清復明"活動B.積極引進西學

C.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D.領導東林黨的政治活動

解題思路:此題是考查的是對徐光啟的主張和行為的記憶和理解,答案為B。

還有一些題型突破了單一的知識點,經常從歷史文化圖片作為突破口,或以知識體系、或小專題的形式命題。如上海卷第28題:2004年4月,美國副總統切尼在復旦大學發表演講,校方贈送切尼一件禮物(圖略,圖為一本孔子所著古籍)。事后幾位學生議論為什么送這件禮物。

甲說:"估計是宣揚中國古代優秀的教育思想。"

乙說:"可能是弘揚中華文化,讓世界了解中國。"

丙說:"也許是讓外國人知道中國的****思想比西方早兩千多年。"……

問題:請概要寫出你對甲、乙、丙三種說法的理解。

解題思路:首先應理解孔子思想的實質,然后要結合題中的意境,最后才是結合學生的發言內容進行比較、推敲。

參考答案:甲側重孔子是中國古代教育家或孔子的有些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現實意義;乙突出孔子是儒家的創始人,儒家文化曾是中國的主流文化。丙的說法有一定的道理,孔子主張"仁",孟子提出過"民本",但與西方啟蒙思想家提出的"****"觀念有本質區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934809.html

相關閱讀:從一則材料分析中國的對內改革方針
武昌起義的經過 歷史意義及影響
歷史模塊與歷史教學
高中歷史知識點:西班牙內戰
轉變歷史習題講評課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