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這五個人。
齊桓公
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促進國家的統一,“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為霸主。齊桓公是公元前685年即位的。他在政治、經濟上作了一系列改革,使齊國強大起來。春秋首霸--齊桓公由于齊桓公率兵擊退戎族、狄族的進攻,又率齊、魯、宋等八國之師破蔡伐楚,阻止楚軍北進,他的威信由此大增。公元前651年,他大會諸侯于葵丘(今河南考城),訂立盟約,成為中原第一個霸主。
晉文公
晉文公公元前633年,楚成王率領楚、鄭、陳等國軍隊圍攻宋國都城睢陽(今河南商丘)。宋國派人到晉國求救。晉文公采納了部下的正確意見。爭取了齊國和秦國參戰,壯大了自己的力量。而后,又改善了晉同曹、衛的關系,孤立了楚國。這時,楚國令尹(官名,相當于宰相)子玉大怒,發兵進攻晉軍。晉文公為了避開楚軍的鋒芒,以便選擇戰機,命令部隊向后撤退九十里。古代軍隊行軍三十里叫做一舍,九十里就是三舍。晉軍“退避三舍”,后撤到衛國的城濮(今山東省憋縣)。城濮離晉國比較近,補給供應很方便,又便于會合齊、秦、宋等盟國軍隊,集中兵力。公元前632年4月, 晉楚兩軍開始決戰。晉軍誘敵深入,楚軍陷入重圍,全部被殲。城濮之戰創造了在軍事上先退讓一步,后發制人的著名戰例。此后,晉文公請來周襄王,在踐土(今河南廣武)和諸侯會盟。周天子策封晉文公為“侯伯”(諸侯之長),并賞賜他黑紅兩色弓箭,表示允許他有權自由征伐。晉文公成了中原霸主。
宋襄公
宋襄公一心想成為霸主。周襄王十三年(公元前六三九年)春,宋、齊、楚三國國君相聚在齊國的鹿地。宋襄公一開始就以盟主的身份自居,認為自己是這次會議的發起人,同時又認為自己的爵位也比楚、齊國君高,盟主非已莫屬。但是楚成王令楚兵把宋襄王拘押起來,然后指揮五百乘大軍浩浩蕩蕩殺奔宋國。最后宋襄公被楚國抓走后又放掉。急功近利,空講仁義的"仁義之師"成為千古笑柄,宋襄公的霸業不過曇花一現。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018414.html
相關閱讀:臧文仲
魯國的傳奇寡婦
春秋時期的名人之芊叔為什么罷官?
戰國四大名將簡介:戰國時期實戰的最高水準
鐵農具和牛耕導致春秋戰國土地制度變革說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