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269年),趙國名將趙奢率軍于閼與(今山西和順西),擊敗秦軍的一次奔襲作戰。
秦穰侯魏冉,為擴大定陶封地,派客卿灶越韓魏兩國攻占齊國的剛、壽地區,由魏入秦的謀士范睢向秦昭襄王提出,攻齊剛、壽是戰略錯誤,因中隔韓、魏,難以固守。建議采用“遠交近攻”戰略,使攻占土地盡為秦有。又認為地處中原的韓、魏系天下樞紐,欲兼并天下,應先用兵韓、魏以“斷山東之脊”(《戰國策·魏策四》)。秦昭襄王欣賞范雎的見解,任其為客卿,參與軍事謀劃。但北方強趙的存在,使秦對兼并韓、魏有所顧忌,遂尋機打擊趙國。三十四年(前281年),秦攻取趙地3城后,趙以公子部為質于秦,并與秦簽訂以焦、魏、牛狐交換3城的協議。后又反悔。四十六年,秦昭襄王以趙不履行協義為由。派中更胡陽率大軍攻趙閼與。趙惠文王急召名將廉頗、樂乘等,詢問是否可救。兩人均認為閼與距邯鄲(今河北境)甚遠,道路崎嶇險阻,難以救援。唯趙奢認為,兩軍相逢勇者勝。于是,趙惠文王命趙奢率軍救援閼與。趙奢軍出邯鄲30里即筑壘扎營,按兵不動。為隱蔽作戰企圖,傳令軍中:“有敢于談及軍事者,一律斬首”。秦軍一部進屯武安(今湖北武安西南)西面,擊鼓吶喊,欲誘趙軍援救武安,鉗制趙軍。趙奢立斬一名要求救援武安的士兵,不為秦軍所動。駐屯28天之久,繼續增強營壘防御,造成趙軍怯弱,唯保邯鄲假象。秦派間諜潛入趙營探聽虛實,趙奢佯作不知,令屬下讓其任意活動,并放歸秦營,以麻痹秦軍。秦間諜把趙軍情況告于胡陽。胡陽大喜,認為閼與即可攻取,放松了對趙援軍的戒備。趙奢遂率全軍偃旗息鼓,疾馳兩天一夜,趕到距閼與城50里處筑壘設營。秦軍攻閼與不克,突聞趙援兵到來,倉卒分兵迎擊。趙奢采納軍士許歷建議,發兵萬人搶占閼與北山高地。秦軍后到,攻山不下。趙奢乘勢,居高臨下,猛擊秦軍。閼與守軍也出城配合。秦軍不支,死傷逃散過半,大敗而歸,閼與之圍遂解。趙奢因功被封為馬服君。
點評:此戰,趙奢隱蔽作戰企圖,麻痹敵人,促其驕傲輕敵,爾后出其不意,突然發動攻擊,以及搶先占領要地,使己方處于有利地位的作戰指導,是此戰獲勝的主要原因。秦國向東兼并的兵鋒也因之受到一次挫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033604.html
相關閱讀:春秋時期的名人之芊叔為什么罷官?
鐵農具和牛耕導致春秋戰國土地制度變革說質疑
戰國四大名將簡介:戰國時期實戰的最高水準
臧文仲
魯國的傳奇寡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