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伍員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春秋戰國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伍子胥(?~公元前484)
   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謀略家。名員(音云,yun第二聲),字子胥。春秋時楚國人。屬今監利縣人,縣城大車站外有其雕像。也有一說在襄樊市谷城冷集區沈灣(原系光化富鄉村,1949年劃歸谷城)人封于申地,故又稱申胥。伍子胥的父親叫伍奢,伍員的哥哥叫伍尚。<伍子胥-奇謀戰圣>稱:伍子胥是姑蘇城的創建者.他的祖父叫伍舉,因為侍奉楚莊王時剛直諫諍而顯貴,所以他的后代子孫在楚國很有名氣。
   伍子胥本為楚國人。性剛強,青少年時,即好文習武,勇而多謀。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因遭楚太子少傅費無忌陷害,父、兄為楚平王所殺,被迫出逃吳國,發誓必傾覆楚國,以報殺親之仇。入吳后,知公子光有大志,乃助其刺殺吳王僚,奪取王位,得進用為“行人”(掌朝覲聘問之官),與謀國政。輔佐吳王闔閭修法制以任賢能,獎農商以實倉廩,治城郭以設守備。又舉薦深通兵學的孫武為將,選練兵士,整軍經武,使吳成為東南地區一強國。根據吳與周邊各國的強弱形勢及利害關系,與孫武等制定先西破強楚,以解除對吳之最大威脅,繼南服越國以除心腹之患的爭霸方略。周敬王八年(前512),針對楚國執政者眾而不和,且互相推諉的弱點,提出分吳軍為三部輪番擊楚,以誘楚全軍出戰,彼出則歸,彼歸則出,“亟肆以罷(疲)之,多方以誤之”(《左傳?昭公三十年》),待楚軍疲敝,再大舉進攻。此后數年間,吳軍連年擾楚,迫楚軍被動應戰,疲于奔命,實力大為削弱。隨即展開大舉攻楚的準備,爭取與楚有矛盾的蔡、唐兩國作為吳的盟國,使楚北方門戶洞開,為爾后避開楚軍防守正面實施突襲創造了條件。又出兵攻越,給楚造成吳不會大舉攻楚的假象,并施反間于楚,使楚不用知兵善戰的子期,而用貪鄙無能的子常為帥。十四年,與孫武等佐闔閭統領大軍沿淮水西進,由楚防備薄弱的東北部實施大縱深戰略突襲,直搗楚腹地,以靈活機動的戰法,擊敗楚軍主力于柏舉(今湖北麻城東北,一說今漢川北),并展開追擊,長驅攻入楚都郢(今荊沙江陵西北),終成破楚之功(見柏舉之戰)。由于懷有強烈的個人復仇愿望,在楚未能安撫民心,激起楚國上下反對,致使吳軍難以立足。闔閭死后,繼事吳王夫差。二十六年,吳、越夫椒之戰,越慘敗幾于亡國,夫差急于圖霸中原,欲允越求和之時,伍子胥預見到兩國不能共存之勢,又洞察越王勾踐圖謀東山再起之心,力諫不可養癰遺患,而應乘勢滅越。夫差不納,坐視越國自大。三十六年,及見夫差欲率大軍攻齊,越王勾踐率眾朝賀,再度勸夫差暫不攻齊而先滅越,以除心腹之患,又遭夫差拒絕。知夫差昧于大勢而不可諫,吳國必為越國所破滅,為避禍而托子于齊國鮑氏,反遭太宰伯?誣陷,被逼自殺。死后僅十年,越滅吳,終應其言。春秋末期吳國興亡,伍子胥舉足輕重。其治國用兵,以務實為旨,遠見卓識,謀略不凡!稘h書?藝文志》著錄兵書《伍子胥》十篇、圖一卷,雖已亡失,當證伍子胥生前有其軍事著作。
   注:由于懷有強烈的個人復仇愿望,在楚未能安撫民心,激起楚國上下反對,致使吳軍難以立足其原因應該是:他本是楚國人,攻破楚都后,楚昭王逃跑了,子胥沒能抓到他,于是把仇人楚平王的尸體挖出來并用鞭子抽了300下才罷手``````````
   及吳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以泄仇恨。最終卻被吳王夫差疏遠,以致被迫自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042743.html

相關閱讀:春秋時期的名人之芊叔為什么罷官?
戰國四大名將簡介:戰國時期實戰的最高水準
臧文仲
鐵農具和牛耕導致春秋戰國土地制度變革說質疑
魯國的傳奇寡婦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