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石申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春秋戰國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石申,一名石申夫,魏國人,戰國中期天文學家、占星家。生卒年不詳,大約生活在公元前4世紀。著有《天文》8卷,西漢以后此書被尊為《石氏星經》。著名的《甘石星經》,為后人托名甘德、石申。
天文成就
   《石氏星經》該書早已失傳,但在《史記?天官書》、《漢書?天文志》中引有該書有關五星運動、交食、恒星等方面的一些零星片斷。唐代瞿曇悉達編撰的《大唐開元占經》中有不少輯自《石氏星經》的星占條文,這些條文通常冠以“石氏曰”加以注明其中最有價值的是記載121顆恒星坐標位置的內容。根據這些坐標考慮歲差的影響加以推算,證明大部分坐標值確系戰國時期所測,只有小部分可能是漢代測量的。這說明這121顆恒星中極大部分的坐標確實是石申給出的。 西方有文字記載的最早星表是公元前2世紀的依巴谷星表,而輯自《石氏星經》中這121顆恒星位置的星表比它還要早100多年,它是世界上最古的星表。
   《史記?天官書》記載,戰國時期著名的天文學家有四家:“在齊,甘公;楚,唐昧;趙,尹皋;魏,石申!边說各家的天文學都有占星術的內容,在他們的著作中能夠看到當時戰亂相尋的形勢,記錄著為政治事件占驗的各種各樣的說法,即“田氏纂齊,三家分晉,并為戰國。爭于攻取,兵革更起,城邑數屠,因以饑謹疾疫焦苦,臣主共憂患,其察視祥候星氣尤急,近世十二諸侯七國相王,言從(縱)衡者繼踵,而皋、唐、甘、石因時務論其書傳,故其占驗凌雜米鹽!薄妒酚浾x》引南朝時代梁阮孝緒的《七錄》說,“石申,魏人,戰國時作《天文》八卷也!笨上咽。
   《漢書?天文志》中引述的石申著作的零星片斷,可以使我們窺見他在天文學和占星術兩個方面的研究內容,“歲星(即木星)贏(五星早出為贏)而東南,《石氏》‘見彗星’,……贏東北,《石氏》‘見覺星(又名天?bang)’;……縮(五星晚出為縮)西市,《石氏》‘見檀云(即天檀,彗星的一種,形狀為尾部尖銳),如!弧s西北,《石氏》‘見槍云(即天槍,彗星的一種,形狀為兩端尖銳),如馬’!妒稀贰畼、檀、?、彗異狀,其殃一也,‘必有破國亂君,伏死其辜,余殃不盡,為旱、兇、饑、暴疾’。”
   石申在天文學方面的貢獻,是他與甘德所測定并精密記錄下的黃道附近恒星位置及其與北極的距離,是世界上最古的恒星表。相傳他所測定的恒星,有138座,共880顆。從唐代《開元占經》中保存下來的石申著作的部分內容看,其中最重要的是標有“石氏曰”的121顆恒星的坐標位置(今本《開元占經》中佚失6個星官的記載),F代天文學家根據對不同時代天象的計算來驗證,表明其中一部分坐標值(如石氏中、外星官的去極度和黃道內、外度等)可能是漢代所測;另一部分(如二十八宿距度等)則確與公元前4世紀,即石中的時代相合。
   石申與甘德在戰國秦漢時影響很大,形成并列的兩大學派。石申的著作,在西漢以后被尊稱為《石氏星經》。漢、魏以后,石氏學派續有著述,這些書都冠有“石氏”字樣,如《石氏星經簿贊》等。三國時代,吳太史令陳卓總合石氏、甘氏、巫咸(殷商時代的天文學家)三家星官,構成283官、1464星的星座體系,從此以后,出現了綜合三家星宮的占星著作,其中有一種稱為《星經》,又稱為《通占大象歷星經》,曾收入《道藏》。該書在宋代稱《甘石星經》,托名為“漢甘公、石申著”,始見于晁公武《郡齋讀書志》的著錄,流傳至今。書中包括巫咸這一家的星官,還雜有唐代的地名,因此不能看作是石申與甘德的原著。
其它
   月球背面的環形山,都是用已故的世界著名科學家的名字命名的。其中選用了5位中國人的名字,因為石申對天文學研究作出了杰出貢獻,所以他的名字也登上了月宮。以石申命名的環形山,位于月球背面西北隅,離北極不遠,月面坐標為東105°、北76°,面積350平方公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042741.html

相關閱讀:戰國四大名將簡介:戰國時期實戰的最高水準
春秋時期的名人之芊叔為什么罷官?
魯國的傳奇寡婦
鐵農具和牛耕導致春秋戰國土地制度變革說質疑
臧文仲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