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秦惠文王(公元前357年~前311年),名嬴駟,秦孝公之子。
46,太子贏蕩即位。秦惠文王在位27年。死后葬于陜西咸陽市秦都區,陵墓呈覆斗形。
10萬平方公里。在政局動亂的春秋戰國時代,它直接參與了中原合縱與連橫的政治、軍事角逐,特別是先后同強秦經歷了400余年的反復軍事較量,成為當時秦國稱霸西戎的主要對手。公元前650年前,義渠在吞并了北地諸戎后,進一步向東向南發展,首先把斗爭的矛頭指向了秦國。公元前651年,義渠收留晉國人由余為使臣,派他出使秦國,以緩和兩國緊張關系。由余到秦國后,秦繆公以上卿款待,并向他請教治國之道。由余說:“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懷忠信以事其上,一國之政猶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圣人之治也。”繆公聽了大為贊賞,便用離間計召降了由余。此后,秦用由余計攻北地義渠,“益國十二,開地千里”。義渠在戰爭失敗后,吸取教訓,養精蓄銳,筑城廓以自守。公元前430年,義渠發大兵攻秦,從涇北直攻到渭南,迫使秦兵退出渭河下游,此后30年內,是義渠國最強大的時期。它的地域東達陜北,北到河套,西到隴西,南達渭水,面積約20萬平方公里。
本來在巴蜀與秦國之間隔著楚國占領的漢中,楚國是一直想攻入巴蜀的,而苴國由于地處進入巴蜀腹地的要道,把守著劍門,首當其沖,與楚國發生多次戰斗,結仇很深。此次,苴、巴兩國危難,鄰國中能夠與蜀國一較高低的只有秦、楚。苴侯考慮楚國與自己土地相鄰,又一直想吞并自己,求楚無異于引狼入室。而秦國與巴蜀中間隔著楚國的漢中,只有一小部分土地與自己相連,戰勝蜀國后勢必離去。如果不走,就將陷入巴蜀和楚國漢中郡的包圍。因而求秦國是風險最小的。而蜀國派使者入秦,提出與秦結為盟國,目的是為了使秦國不出兵的。
312年聯合韓魏攻楚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占領漢中。秦惠文王命魏章率領公子疾、甘茂在丹陽(現在的河南西峽以西、丹水以北地區)大敗楚軍,占領了漢中,解除了楚國對秦國本土和巴蜀的威脅。這樣,秦國的關中、漢中、巴蜀連成一大片,秦國對六國形成了居高臨下的壓迫形勢。同時,這一帶地區的良好的地理環境也讓秦國的糧草問題得到了解決。
張儀立此大功,自然是坐火箭直接上升到了國家的高級管理層,
若有不恰之處,請指出 。QQ:905511129, 備注(監督人) class="Toz253">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045801.html
相關閱讀:臧文仲
魯國的傳奇寡婦
戰國四大名將簡介:戰國時期實戰的最高水準
春秋時期的名人之芊叔為什么罷官?
鐵農具和牛耕導致春秋戰國土地制度變革說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