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走到毛岸英烈士墓前時,靜默良久,右臂有傷的他用左手撫摸著毛岸英的墓碑,哽咽無語。“岸英的犧牲,對黨,尤其對主席,都是一個無法挽回的損失。”周恩來對陳毅元帥說。
周恩來 資料圖
本文摘自:人民網,作者:曜歌,原題:揭秘:周總理的三頓“年夜飯”
總理周恩來生活很儉樸,但他卻是世人皆知的美食家。因為他生于淮揚菜的發祥地淮安楚州城,因此對淮揚菜更是情有獨鐘。紅燒獅子頭便是周恩來特別喜歡吃的一道菜。
據在周恩來身邊做菜多年的老廚師王詩書、桂煥云回憶,總理喜歡吃燴干絲、紅燒百葉結、紅燒獅子頭等。“文革”爆發前,每逢過年,周恩來和鄧穎超必要請工作人員一道吃頓“團圓飯”。這時,周恩來和鄧穎超都要親自下廚,做幾樣拿手菜。而總理最拿手、每次下廚必做的一道菜,就是紅燒獅子頭。
1958年“大躍進”之后的三年自然災害期間,總理堅持不吃肉、蛋、魚類食品,獅子頭便再也上不了他的餐桌。直到1965年國民經濟完全好轉了,他才又允許廚師為他做紅燒獅子頭。
1958年朝鮮憑吊毛岸英
1958年2月14日,周恩來總理第一次正式率團訪問朝鮮。周恩來此行肩負著重大的使命,他要會見朝鮮的最高領導人金日成,商談中國人民志愿軍撤出朝鮮的問題。
那一年的2月17日是大年三十,周總理一行前去憑吊檜倉陵園,檜倉陵園在朝鮮平壤以東100公里外,是一座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的陵園。包括毛澤東的長子毛岸英在內的134名志愿軍烈士長眠于此。那天天降大雪,同行的有陳毅元帥與粟裕大將。周恩來走到毛岸英烈士墓前時,靜默良久,右臂有傷的他用左手撫摸著毛岸英的墓碑,哽咽無語。“岸英的犧牲,對黨,尤其對主席,都是一個無法挽回的損失。”周恩來對陳毅元帥說。
2月18日正值春節大年初一,周總理與金日成叫上了隨行的陳毅等相聚,在融洽的氣氛中一起過了春節,席間還喝了不少中國的茅臺酒,吃了朝鮮過節的打糕、八寶飯和珍貴的“野雞年糕湯”。就是在那次春節酒宴上,雙方達成一致,中國人民志愿軍全部撤出朝鮮。
2月19日大年初二,這一天上午,周總理和金日成分別代表本國政府簽署了聯合聲明,正式宣布中國人民志愿軍10月全部撤出朝鮮。
1960年春節與演員聯歡唱歌扭秧歌
1960年的春節,周總理和鄧穎超、李先念、陳毅、王震等一起來到首都劇場的三樓宴會廳和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演職員們一起過年。
那天,劇院做了最大的努力,也只準備了一些茶水、糖果和職工自己蘸的冰糖葫蘆,端了上來請來賓們品嘗。陳毅副總理吃了一口便問:“你們是從哪里搞到這樣好吃的東西?”劇院的演員們解釋說,這是有關部門為劇場特批的白糖和紅果,做好以后在演出休息時賣給觀眾吃,每一張戲票只能夠買兩串冰糖葫蘆。陳毅聽了哈哈大笑:“我曉得了,觀眾是為了吃到冰糖葫蘆才來看戲的!”大家都跟著笑了起來。然而,周總理卻沒有笑,他看了看大家輕聲說:“這是說明糧食不夠吃,肚子里空,群眾餓。”一句話說得大家都停止了笑。
那時正處在三年經濟困難時期,所以總理從家里帶來了一些酒和花生米分別擺在休息室的各個桌子上,面對這些當時很珍貴的食品大家連動也沒有動。周總理發現后,一再說:“來,來,大家都吃一點兒嘛。”可是,仍然沒有人肯吃。后來,一個青年女演員鼓足勇氣伸手抓了一小把花生米,坐在旁邊的一位老演員趕快用胳膊碰碰年輕人,青年演員頓時漲紅了臉,覺得窘迫得很,急忙把花生米又送回盤子里。女演員的手被周總理的手一下子給擋住了。周總理說:“年輕人正是長身體的時候,要多吃一些嘛,花生米就是留下來讓大家吃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136864.html
相關閱讀:吳鐵城怎么死的?吳鐵城因何事失去蔣介石信任
解密拜倒在東洋女間諜“石榴裙”下的民國高官
揭秘: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與袁世凱的恩怨情仇
1936年蔣介石憑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內戰危機?
揭秘:武昌起義前孫中山領導的十次武裝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