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這封電報引起的直接反應,毛澤東當年的翻譯師哲的回憶是:“引起了毛主席的極大不快,甚至是很生氣。”當然,生氣歸生氣,毛澤東最后還是接受了莫斯科的勸告。兩天后,基于莫斯科的建議,毛澤東決定同周恩來一道去重慶與蔣介石談判。對這段經歷,毛澤東一直憤憤不平,斷言斯大林要他去重慶,其實就是“不許革命”。
斯大林與毛澤東 資料圖
本文摘自:《安徽日報農村版》2015年07月10日11版,作者:佚名,原題:1945年中共上海起義計劃緣何放棄
1945年中共上海起義計劃緣何放棄1945年8月,中共中央曾有過一個在上海發動武裝起義的計劃,但很快放棄。在這一決策變化的背后,既潛藏著多方政治力量的角逐與博弈,也包含了中共對戰略重點轉移的考量。
上海武裝起義箭在弦上
1945年8月10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奪取大城市及交通要道的部署給華中局的指示》,命令新四軍出動1、6兩師及蘇南、蘇中部隊擔任奪取南京、上海之線的任務。在接到中央的指示后,華中局緊急行動起來。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還成立了上海起義的領導機關——上海黨政軍委員會,任命張執一為書記,具體組織人民武裝起義。
在進行一番緊急部署后,8月19日,華中局報告中共中央:“上海我可掌握控制的力量總共二十萬人……偽方只有稅警團、保安隊維持秩序,甚恐慌。根據目前客觀力量,可以發動群眾武裝起義。因此,華中局于今晨正式發出訓令,上海工人、市民與近郊游擊隊,實行武裝起義,繳除偽軍、偽警武裝,占領上海。”
20日,中共中央批準了華中局在上海發動起義的計劃。毛澤東當天接連數次致電華中局,要求他們堅決徹底地執行起義方針,除發動南京、上海、杭州三角區內數百萬農民武裝起義策應外,還應迅速調派新四軍有力部隊入城援助。他并且電示華北各區局,要他們效仿華中局的做法,對于北平、天津、唐山、保定、石家莊,也“迅速布置城內人民的武裝起義,奪取這些城市,主要是平津”。
斯大林命令“不許革命”
但就在這個時候,情況發生了急劇變化。8月21日,中共中央兩次急電華中局,命令停止武裝起義。第一封電報稱:“20日電悉。浙東主力到上海有被消滅危險,不如仍在浙東,困難時可退浙南……”當日午夜24時,中央又發出第二封電報指出:“關于上海起義問題,我們(經)過(仔)細考慮結果,認為在目前上海起義對我們和人民是不利的,應即停止起義,保存我們在工人中及其他人民群眾中的組織基礎,以便將來進行民主運動。”
中共上海起義計劃從8月10日制訂到21日取消,只有短短11天時間。中共中央的決策為何發生如此急劇的轉變?
原來,幾乎就在發布起義命令的當天,毛澤東收到了來自莫斯科的電報,電報落款很奇怪地使用的是“俄共(布)中央委員會”的名義。當然,誰都清楚這是來自莫斯科最高決策者的電報。電報明確要求毛澤東接受蔣介石的邀請,去重慶談判。說如果發生內戰的話,中華民族將有毀滅的危險。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213056.html
相關閱讀:揭秘: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與袁世凱的恩怨情仇
1936年蔣介石憑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內戰危機?
吳鐵城怎么死的?吳鐵城因何事失去蔣介石信任
揭秘:武昌起義前孫中山領導的十次武裝起義
解密拜倒在東洋女間諜“石榴裙”下的民國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