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想要讓子女通過耳濡目染獲得良好的修養和崇高的理想,就需要言傳身教兼而有之。在語言上,直接地面對面的交流是很重要的,通過直接地溝通掌握子女的思想動態,為子女確立未來的發展方向,但是對于父母來說,更為重要的是要通過親力親為、自身的以身作則的榜樣性的力量來打動子女,讓子女獲得內心的前進的動力,這樣的教育和培養才是成功的,才能幫助子女在未來的成功路上鋪好橋梁! ∈Y介石有時也讓兩個兒子與自己一起參加軍事行動,以便于言傳身教。曾經于1939年至1954年擔任蔣介石侍衛長達15年的俞濟時,曾談及蔣經國和蔣緯國兄弟兩人小時隨蔣介石在外作戰時的情景:1925年以前,蔣介石還只是位青年軍事將領,并沒有全國性聲望,一年到頭南征北討,兩個兄弟有時就帶在身邊。在外作戰,一切食宿都簡陋,蔣介石睡覺時也僅能睡在臨時搭的行軍床上,碰到冬天天冷,沒有暖和的炕可以睡,蔣介石的行軍床太窄,兄弟兩人只能有一個人跟著父親擠在床上,另一人必須睡在地上。每到那時,蔣經國都會讓弟弟睡在床上,自己睡在地上。以后次數多了,蔣介石過意不去,就協議兩兄弟,輪流睡在床上。有時候,蔣緯國在地上睡了一夜,醒來時嘴唇發紫,蔣經國會上去揉揉他的面頰,拉著他的手,教他跳躍暖身。 對于孩子而言,行為比語言更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力。因此蔣介石常在孩子是非觀念薄弱的階段,不僅用善言,而且要用行動來塑造他們的品德! 蛩妥映鰢魧W鍍金 自從洋務運動的開展和“師夷長技以制夷”被提出之后,大批中國青年都渴望到國外深造。蔣介石年輕時曾去日本留學,后來又到俄國進行考察。在國外的日子他不僅開闊了眼界,學習了國外許多先進的軍事知識和政治理念,而且為他回國之后的發展和晉升提供了資本。所以他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夠出國“鍍金”,借鑒和吸收國外有利于自己發展的經驗和精華,為自己所用,為自己的國家所用! ≡谑Y經國結束了舊式傳統文化教育的培養,進入上海學習期間,正是中國社會發生大動蕩、大變革的年代,各種新思潮沖擊著人們封閉、禁錮著的舊傳統、舊道德;而正處于求知欲十分旺盛、思想可塑性極強時期的少年蔣經國,不可能不受到影響。當時,國共兩黨的合作正處在高潮階段,蘇聯和共產國際為了支持中國革命,為了對中國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先生表示紀念,特在莫斯科創辦了中山大學,專門為國共兩黨培養青年革命干部。在大革命思潮的沖擊下,當時的進步學生無不以赴蘇留學為榮。蔣經國自然也不例外,他被父親送往北京學習俄語,目的就是為了以后留學蘇聯。蔣經國從北京警察局釋放后,來到廣州,向父親提出了赴蘇留學的要求。當時,蔣介石正在黃埔軍校任校長,與蘇聯代表鮑羅廷關系密切,他標榜“以俄為師”,以“革命左派”自居,對兒子赴蘇學習的請求自然不便拒絕,他同意讓蔣經國與其他革命青年一道,到“世界革命的圣地”去學習鍛煉! 〉Y介石讓兒子留學俄國,并不是出于對俄國文化的真心學習,而略有些私心,想要掩飾自己的反共企圖。因此,在蔣經國對共產主義產生了共鳴和信仰之后,蔣介石又開始慌張了,要求兒子立刻回國,并且對他進行洗腦。 用字訣 ——在政治家眼中,一切都為己所用。只要對自己有利,任何手段都可以隨意使用。這讓蔣介石的家中上演了一幕幕用親情為政治鋪路的冷血場景! 蛴糜H情軟化兒子 很多時候,家人之間也是不可避免會發生一些誤會和爭端的,有時甚至是信仰的不同或是道路選擇的不同。蔣介石在遇到上述情況時,大打親情牌,想要通過感化兒子來使他走上和自己相同的政治道路! ∈Y經國到蘇聯留學之后,很快就成為了狂熱的“左”傾分子。他支持共產主義,并發表公開信,譴責父親的所作所為。這件事讓一貫不忘舊仇的蔣介石耿耿于懷。蔣介石雖然企盼兒子的回歸,雖然他又是一個舊仇不忘且必報無疑的人,他對蔣經國在《真理報》上發表的嚴重傷害他“威嚴”的公開信耿耿于懷。因此,蔣經國要見他與宋美齡時,他讓兒子吃了閉門羹。經過心腹陳布雷的勸解,才予以寬恕。兩個星期以后,還是接見了蔣經國。如果換了另一個人如此地冒犯他,肯定被置于死地,親情戰勝了冷酷,他也要用親情來軟化蔣經國。他沒有讓蔣經國在自己身邊久留,立即派人把蔣經國及其妻兒送回到老家溪口。在溪口自然會有阿諛奉承者安排熱烈歡迎的場面,當時的《大公報》載文作了這樣的描述:“車近洋橋,便緩緩而駛,人群一擁而上,口號與鞭炮齊鳴,直鬧得震天價響”。如果說這種安排是涂上一層親情的“政治性歡迎”的話,那么,安排蔣經國與其母毛氏的見面,則是一種親情在心靈上的震撼。記者作了素描:“這時的蔣經國,一步緊似一步,一眼望見親娘坐于正中,便急步踏上,抱膝跪下,放聲大哭,方良和愛倫也上前跪哭!毛氏早已心酸,經不住兒子的哭,也抱頭痛哭!一時哭聲震蕩室內,好不凄楚!”這是一個政治導演絕妙的安排,“政治企圖”融于親情中,通過血緣的自然循環,把外在的震撼帶進腦海,去引爆心靈的震撼。蔣經國在母親身邊一住就是一年。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生活,請看看曹聚仁的神筆的描述:“那個夏天,他們這一小圈子,就在炮火連天的大局面中,過著樂陶陶的天倫生活。”這種“樂陶陶的天倫生活”對蔣經國所追求的“信仰”的淡化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我們不好估量,但肯定是有的。這是一種潛移默化,使人不加防范,況且,蔣經國已放棄了防范,而自愿地接受親情的軟化。蔣介石的“洗腦術”旗開得勝,可以說成功了一大半! ∈Y介石總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為自己服務,就連親情都可以用作籌碼。連家人也被他當做棋子,加以操縱,來達成自己的目的。 ◎用兒子掩飾反蘇意圖 厚黑學家總是懂得利用一些借口和行為讓自己的某些決策和行為是合情合理的,必要的時候,善于利用親情,尤其利用子女作為自己行動的借口開展自己的計策,讓自己的行為變得可以接受,可以理解! ∈Y介石就是這樣。他本人是反蘇的,但是他把自己的兒子送到蘇聯去留學,假裝出親蘇的面目。蘇俄顧問和中共領導在政策上存在一些“左”的錯誤,激化了矛盾。三二○事件發生時,率領蘇聯顧問觀察團的布勃諾夫總結道:“蘇聯顧問對參謀、軍需、政治的集中管理太快,在中國軍官的脖子上形成了參謀部、軍需部、黨代表和顧問五個套子。”這種情況和中國軍隊歷來的習慣毫無共同之處。張國燾在《我的回憶》一書中寫道:“蘇俄在廣州的軍事顧問季山嘉等在軍事工作上所采取的方針和態度是使蔣氏產生反感的重要因素,他們主管軍事委員會、參謀通訊、后勤航空、海軍等業務,無論在見解、態度和生活習慣上,都易引起一個身負不凡的中國軍人不快!笨墒羌词故Y介石反蘇,1925年10月,蔣介石又把大兒子蔣經國送到蘇聯留學,掩藏自己的反俄意圖。 蔣介石認為,親情尤其是子女的事情是很重要的,通過對子女的一些做法和教育可以表現出自己一定的心態和主張,當自己百口莫辯或者企圖掩飾些什么東西的時候,可以利用對于子女的考量來使自己的行為合理化,讓自己得到大眾輿論的理解。在不擇手段追求成績的時候,蔣介石滿以為可以把子女的未來當作自己的擋箭牌,把自己刻畫成為一個慈祥的父母的樣子,借此避開大眾的輿論。當他策劃一些陰謀詭計的時候,就可以借用規劃子女的發展和子女的動向來彰顯無辜,讓別人對自己無所戒備! ∈Y介石一直認為為了成功可以不擇手段,但他也明白誰如果堂而皇之打出叛逆的旗號,那么大眾輿論一定是譴責和否定的,所以,他用子女作為自己的擋箭牌,就能推開反對者的批評。 class=’page’>2下一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215795.html
相關閱讀:揭秘:武昌起義前孫中山領導的十次武裝起義
吳鐵城怎么死的?吳鐵城因何事失去蔣介石信任
解密拜倒在東洋女間諜“石榴裙”下的民國高官
1936年蔣介石憑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內戰危機?
揭秘: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與袁世凱的恩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