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蔣介石效法曾國藩教導蔣經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近代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原文標題:望子成龍:蔣介石效法曾國藩教導蔣經國  ◎齊家治國平天下  《大學》中說:“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笔Y介石對于自己十分嚴格,可謂是懂得修身;他對于子女也十分嚴格,以此齊家;而治國平天下也一直是他的一個理想! ∈Y介石嚴格督促蔣經國學習,有一個基本的指導思想,那就是成為一個大有作為之才。不過,他對蔣經國的具體要求,則因時、因境而有所不同。他最注重的是,用儒學塑造蔣經國的德性。他給年幼的兒子開的書單中,最主要的是四書,尤其是《孟子》、《曾國藩家書》。他期望蔣經國“不愧為蔣氏之子”,成為“治國”之才,而“治國”,始于“齊家”!褒R家”的標準,“在家,對親需要孝順”。他效法曾國藩對自己子弟的訓誡那樣要求自己的兒子,在承襲傳統道德上成為模范,甚至在政治上也要效法曾國藩,作為“中國的政治家”。1922年,蔣經國離開家鄉到上海,考取了萬竹小學,成為四年級的插班生。這是一種完全不同于家鄉學校的教育,是新式的教育,課程有外文、數學、生理衛生、人文科學、歷史地理。此時的蔣介石不是保守的而是能趨時而進,他在督促兒子讀書的觀念上,也很有長進,要求兒子用心學習英文,他說到這樣的程度:“現在時世,不懂英文,正如瞎子一樣,將來什么地方都走不通,什么事業都趕不上。”于是這個對學外語并非很在行的父親(因為他有念德文、俄文均半途而廢的不良記錄),卻給兒子額外地規定學習任務,傳導如何學習外語,云云。如此蹩腳的家教,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從蔣介石對孩子的教育中也可以看出,他是極希望自己能夠用儒家思想的經典治國,用中國傳統文化為一個穩固的政權奠定思想基礎。他把修身、齊家、治國和平天下通過不斷學習和傳承儒學聯系在了一起,并且要求子孫后代都將之發揚光大!  蛞匀鍖W教子  儒學起源于東周和春秋時期,和“道家”、“墨家”、“法家”、“陰陽家”等并稱諸子百家之一。從漢朝漢武帝時期起,成為中國社會的正統思想,如果從孔子算起,綿延至今已有2500余年歷史了! ∪鍖W講求“君子之道”、“中庸思想”。這種溫和的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中國人的性格。蔣介石也依照儒學,慢慢從修養、文化等各個方面培養子女的君子品行,希望贏得良好的社會輿論和社會聲譽!  吧有じ浮笔敲總為人父者本能的愿望,蔣介石自己也未能免俗。蔣經國幼時所受教育的模式幾乎就是乃父當年的翻版,甚至連所讀書目都大抵相同。江南所著的《蔣經國傳》中曾說:“蔣先生當年的理想,受他自己生長時代的局限,是個典型的國粹主義者。認為半部《論語》可以治天下,認為故紙堆里有為人治事的指南針。經國僅十歲,硬要他讀《說文解字》,寄給他一部段玉裁注解的《說文》,并且指示說:‘此書每日認得十字,則三年內必可讀完,一生受用不盡矣。’到了第二年,又去信叮囑他讀《詩經·爾雅》!薄 ∈Y經國本人也曾回憶說:“父親指示我讀書,最主要的是四書,尤其是《孟子》;對于《曾國藩家書》,也甚為重視!庇终f:“平常我寫信去問安,父親因為事忙,有時來不及詳細答復,就指定《曾文正公家訓》的第幾篇代替回信,要我細細去參閱。偶或因我報告身體有病,父親回信就說是我沒有好好地讀《曾國藩家書》的緣故,因為那書里面對于如何保持健康,是說得很詳盡的。父親又常常把自己閱讀過的各書交給我讀,書里不但有父親親筆圈點、批語和心得,并且還將重要的地方用記錄提示出來!薄 氖Y介石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他對用儒學教育子女的態度,讓子女也能深諳儒家的中庸之道,以便在混亂的世道中如魚得水、靈活自如,走出成功的道路。  教字訣  ——對子女的教育問題是蔣介石極為關注的。由于蔣經國和蔣緯國常年不在他身邊生活,所以如何遠程控制他們的思想,就成為蔣介石非常重視的課題!  驎磐鶃,從不間斷  在子女的成長時期,思想和觀念是每天都會發生變化的,甚至環境的變化也會深深影響到子女的想法。蔣介石一直很關心蔣經國的思想動向,時常充當一個真誠的導師,通過與蔣經國的深層次、不間斷的交流來掌握他的思想動態,從而為他出謀劃策,幫助他制定可行的人生規劃! 1921年,蔣經國轉入奉化縣錦溪學校就讀。轉年,他被蔣介石接到上海,先入萬竹小學,后又考入浦東中學,開始接受新的正規學校教育。那時,蔣介石因為在廣州“干革命”,不能親臨輔導,但他并不因此而放松對經國的培養,幾乎每個月都至少給蔣經國寫兩封家書,事無巨細,樣樣關心,甚至連蔣經國寫去的信中偶爾出現的錯別字也要評點糾正,其殷殷之情可見一斑。除了經常修書“示兒”之外,蔣介石還要求蔣經國勤于寫信,他在給蔣經國的信中叮囑:“你每星期要寫一封信給我,而且要寫至二三百字以上,將近來的思想、平日所做的事,以及日常閱讀的心得統共寫出來,一則可以通信,二則可以練習文字,實在是很有益處的,切記切記。我寫給你的信,你要隨時儲存起來,沒有功課的時候拿出來看看,也自然會有進步!1921年5月23號,蔣介石在寫給蔣經國的信上說:“經兒知之:爾《說文提要》讀完否?記得否?如已讀完記得,可請爾先生依余正月間所開書單,順序讀去,勿求其過速……”蔣經國見過陳潔如之后半年,在上海念萬竹小學時,又接到父親的來信:“經兒知之:……你的楷字,仍不見佳,總須間日映寫一二百字,以求進步。你校下學期既有英文課,你須用心學習;現在時世,不懂英文,正如啞子一樣,……你每星期有工夫時候,可到商務印書館去買些英文小說、雜志看看;亦可以增長知識并為你弟訂《兒童畫報》,和《兒童世界》……”1922年10月13日的信上則訓示蔣經國:“……你的字還沒進步,每日早起,須要學草字一百個、楷書五十個,既要學像,又要學快……”或許正是蔣介石對經國的嚴謹教育,才讓這個平凡的農村孩童終成治理臺灣寶島的可用之才!  蛴谩对鴩視芳詈⒆印  对鴩視酚涗浟嗽鴩谇宓拦馊曛镣螘r年前后達30年的翰林院和從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小到人際瑣事和家庭生計的指導,大到進德修業、經邦緯國之道的闡述,是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其治政、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就一部家書中可以體現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從而贏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這部書在教育子女方面有很多可以借鑒的地方,更有很多啟示,對于子女的未來都有一種榜樣性的作用。  蔣介石把曾國藩奉為終生學習的楷模,親自從《曾國藩家書》中摘錄出許多語錄,每日晨起和睡前誦讀,去世前一再叮囑長子蔣經國終生研究《曾國藩家書》。蔣經國在《我的父親》一書中敘述了父親對他的要求:我回國之后,父親覺得我應該讀曾國藩將軍的“家書”!赣H認為曾國藩對兒子的教導同樣也對我們有用。每次我給父親寫信,如果他沒有時間給我一個有意義的答復,他就要我讀曾國藩的某封家書。父親也不斷地把他剛剛讀過的書寄給我。書里面有許多他自己的評注,重要的地方都畫線標明了。鑒于我出國時還是個孩子,而且在外國居住的時間太長,父親擔心我對中國的道德哲學和民族精神缺乏深刻的理解。他特別教導我要讀孫中山博士的書。在1937年5月12日給我的信中,父親說:“以后,你讀書時應該更重視中國的道德觀、民族精神和哲學。孫文(孫中山)的政治理論是中國哲學的基礎,在外語譯文中不可能全面詳細地論述,特別是俄文版拋棄了原書的精華。因此,你應該在著手研究三民主義之前先把孫中山的政治理論讀上兩遍,當然,要全部是中文的。你還應該把你的評語寫在紙上,等我檢查。在有關民生的章節里,對馬克思主義的批評是特別重要的!薄 ‘斒Y介石用這些話教育其子時,蔣經國已29歲,而且已經是結了婚的人了。但這位父親卻認為自己在過去錯失了一些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機會,他總認為應該補償失去的時間,任何時間和孩子進行思想交流都不算為時過晚。  ◎言傳身教兼而有之  蔣介石深知,父輩或兄長有好的行為,做子弟的想學可能不一定學得像;父輩或兄長有不好的行為,子弟倒是一學就會,沒有不像的。由此可見,長輩在教導晚輩時,一定要先端正自己的行為來做他們的表率,身體力行,而不是做表面文章,在言辭上白費工夫。 class=’page’>上一頁1
父母想要讓子女通過耳濡目染獲得良好的修養和崇高的理想,就需要言傳身教兼而有之。在語言上,直接地面對面的交流是很重要的,通過直接地溝通掌握子女的思想動態,為子女確立未來的發展方向,但是對于父母來說,更為重要的是要通過親力親為、自身的以身作則的榜樣性的力量來打動子女,讓子女獲得內心的前進的動力,這樣的教育和培養才是成功的,才能幫助子女在未來的成功路上鋪好橋梁! ∈Y介石有時也讓兩個兒子與自己一起參加軍事行動,以便于言傳身教。曾經于1939年至1954年擔任蔣介石侍衛長達15年的俞濟時,曾談及蔣經國和蔣緯國兄弟兩人小時隨蔣介石在外作戰時的情景:1925年以前,蔣介石還只是位青年軍事將領,并沒有全國性聲望,一年到頭南征北討,兩個兄弟有時就帶在身邊。在外作戰,一切食宿都簡陋,蔣介石睡覺時也僅能睡在臨時搭的行軍床上,碰到冬天天冷,沒有暖和的炕可以睡,蔣介石的行軍床太窄,兄弟兩人只能有一個人跟著父親擠在床上,另一人必須睡在地上。每到那時,蔣經國都會讓弟弟睡在床上,自己睡在地上。以后次數多了,蔣介石過意不去,就協議兩兄弟,輪流睡在床上。有時候,蔣緯國在地上睡了一夜,醒來時嘴唇發紫,蔣經國會上去揉揉他的面頰,拉著他的手,教他跳躍暖身。  對于孩子而言,行為比語言更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力。因此蔣介石常在孩子是非觀念薄弱的階段,不僅用善言,而且要用行動來塑造他們的品德!  蛩妥映鰢魧W鍍金  自從洋務運動的開展和“師夷長技以制夷”被提出之后,大批中國青年都渴望到國外深造。蔣介石年輕時曾去日本留學,后來又到俄國進行考察。在國外的日子他不僅開闊了眼界,學習了國外許多先進的軍事知識和政治理念,而且為他回國之后的發展和晉升提供了資本。所以他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夠出國“鍍金”,借鑒和吸收國外有利于自己發展的經驗和精華,為自己所用,為自己的國家所用! ≡谑Y經國結束了舊式傳統文化教育的培養,進入上海學習期間,正是中國社會發生大動蕩、大變革的年代,各種新思潮沖擊著人們封閉、禁錮著的舊傳統、舊道德;而正處于求知欲十分旺盛、思想可塑性極強時期的少年蔣經國,不可能不受到影響。當時,國共兩黨的合作正處在高潮階段,蘇聯和共產國際為了支持中國革命,為了對中國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先生表示紀念,特在莫斯科創辦了中山大學,專門為國共兩黨培養青年革命干部。在大革命思潮的沖擊下,當時的進步學生無不以赴蘇留學為榮。蔣經國自然也不例外,他被父親送往北京學習俄語,目的就是為了以后留學蘇聯。蔣經國從北京警察局釋放后,來到廣州,向父親提出了赴蘇留學的要求。當時,蔣介石正在黃埔軍校任校長,與蘇聯代表鮑羅廷關系密切,他標榜“以俄為師”,以“革命左派”自居,對兒子赴蘇學習的請求自然不便拒絕,他同意讓蔣經國與其他革命青年一道,到“世界革命的圣地”去學習鍛煉! 〉Y介石讓兒子留學俄國,并不是出于對俄國文化的真心學習,而略有些私心,想要掩飾自己的反共企圖。因此,在蔣經國對共產主義產生了共鳴和信仰之后,蔣介石又開始慌張了,要求兒子立刻回國,并且對他進行洗腦。  用字訣  ——在政治家眼中,一切都為己所用。只要對自己有利,任何手段都可以隨意使用。這讓蔣介石的家中上演了一幕幕用親情為政治鋪路的冷血場景!  蛴糜H情軟化兒子  很多時候,家人之間也是不可避免會發生一些誤會和爭端的,有時甚至是信仰的不同或是道路選擇的不同。蔣介石在遇到上述情況時,大打親情牌,想要通過感化兒子來使他走上和自己相同的政治道路! ∈Y經國到蘇聯留學之后,很快就成為了狂熱的“左”傾分子。他支持共產主義,并發表公開信,譴責父親的所作所為。這件事讓一貫不忘舊仇的蔣介石耿耿于懷。蔣介石雖然企盼兒子的回歸,雖然他又是一個舊仇不忘且必報無疑的人,他對蔣經國在《真理報》上發表的嚴重傷害他“威嚴”的公開信耿耿于懷。因此,蔣經國要見他與宋美齡時,他讓兒子吃了閉門羹。經過心腹陳布雷的勸解,才予以寬恕。兩個星期以后,還是接見了蔣經國。如果換了另一個人如此地冒犯他,肯定被置于死地,親情戰勝了冷酷,他也要用親情來軟化蔣經國。他沒有讓蔣經國在自己身邊久留,立即派人把蔣經國及其妻兒送回到老家溪口。在溪口自然會有阿諛奉承者安排熱烈歡迎的場面,當時的《大公報》載文作了這樣的描述:“車近洋橋,便緩緩而駛,人群一擁而上,口號與鞭炮齊鳴,直鬧得震天價響”。如果說這種安排是涂上一層親情的“政治性歡迎”的話,那么,安排蔣經國與其母毛氏的見面,則是一種親情在心靈上的震撼。記者作了素描:“這時的蔣經國,一步緊似一步,一眼望見親娘坐于正中,便急步踏上,抱膝跪下,放聲大哭,方良和愛倫也上前跪哭!毛氏早已心酸,經不住兒子的哭,也抱頭痛哭!一時哭聲震蕩室內,好不凄楚!”這是一個政治導演絕妙的安排,“政治企圖”融于親情中,通過血緣的自然循環,把外在的震撼帶進腦海,去引爆心靈的震撼。蔣經國在母親身邊一住就是一年。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生活,請看看曹聚仁的神筆的描述:“那個夏天,他們這一小圈子,就在炮火連天的大局面中,過著樂陶陶的天倫生活。”這種“樂陶陶的天倫生活”對蔣經國所追求的“信仰”的淡化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我們不好估量,但肯定是有的。這是一種潛移默化,使人不加防范,況且,蔣經國已放棄了防范,而自愿地接受親情的軟化。蔣介石的“洗腦術”旗開得勝,可以說成功了一大半! ∈Y介石總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為自己服務,就連親情都可以用作籌碼。連家人也被他當做棋子,加以操縱,來達成自己的目的。  ◎用兒子掩飾反蘇意圖  厚黑學家總是懂得利用一些借口和行為讓自己的某些決策和行為是合情合理的,必要的時候,善于利用親情,尤其利用子女作為自己行動的借口開展自己的計策,讓自己的行為變得可以接受,可以理解! ∈Y介石就是這樣。他本人是反蘇的,但是他把自己的兒子送到蘇聯去留學,假裝出親蘇的面目。蘇俄顧問和中共領導在政策上存在一些“左”的錯誤,激化了矛盾。三二○事件發生時,率領蘇聯顧問觀察團的布勃諾夫總結道:“蘇聯顧問對參謀、軍需、政治的集中管理太快,在中國軍官的脖子上形成了參謀部、軍需部、黨代表和顧問五個套子。”這種情況和中國軍隊歷來的習慣毫無共同之處。張國燾在《我的回憶》一書中寫道:“蘇俄在廣州的軍事顧問季山嘉等在軍事工作上所采取的方針和態度是使蔣氏產生反感的重要因素,他們主管軍事委員會、參謀通訊、后勤航空、海軍等業務,無論在見解、態度和生活習慣上,都易引起一個身負不凡的中國軍人不快!笨墒羌词故Y介石反蘇,1925年10月,蔣介石又把大兒子蔣經國送到蘇聯留學,掩藏自己的反俄意圖。  蔣介石認為,親情尤其是子女的事情是很重要的,通過對子女的一些做法和教育可以表現出自己一定的心態和主張,當自己百口莫辯或者企圖掩飾些什么東西的時候,可以利用對于子女的考量來使自己的行為合理化,讓自己得到大眾輿論的理解。在不擇手段追求成績的時候,蔣介石滿以為可以把子女的未來當作自己的擋箭牌,把自己刻畫成為一個慈祥的父母的樣子,借此避開大眾的輿論。當他策劃一些陰謀詭計的時候,就可以借用規劃子女的發展和子女的動向來彰顯無辜,讓別人對自己無所戒備! ∈Y介石一直認為為了成功可以不擇手段,但他也明白誰如果堂而皇之打出叛逆的旗號,那么大眾輿論一定是譴責和否定的,所以,他用子女作為自己的擋箭牌,就能推開反對者的批評。 class=’page’>2下一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215795.html

相關閱讀:揭秘:武昌起義前孫中山領導的十次武裝起義
吳鐵城怎么死的?吳鐵城因何事失去蔣介石信任
解密拜倒在東洋女間諜“石榴裙”下的民國高官
1936年蔣介石憑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內戰危機?
揭秘: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與袁世凱的恩怨情仇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