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革命家和領 導人,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乃至犧牲;他與毛澤東的私人友情深厚,在他去世以后,他成為毛澤東一生中唯一為之執紼抬棺的人,堪稱隆恩浩蕩;他是 林彪的哥哥,林彪后來之所以深得毛澤東的器重并提升很快,是跟他當年為革命作出的巨大貢獻和犧牲、他與毛澤東的深厚友情分不開的,但在林彪叛黨篡權失敗、 倉皇駕機墜毀之后,這位曾經功勛赫赫的革命家也得到了不公正的評價,無人敢宣傳他,爾致長期默默無聞。
他就是林育英,亦名張浩。
林 育英(1897—1942年),字祚培,又名林仲丹,還曾化名張浩(這個名字在中共黨史上的名氣更大),湖北黃岡人,林彪堂兄,“林氏三杰”之首。中國共 產黨早期革命家,中共第六屆中央委員,曾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中共滿洲省委書記、援西軍政委、八路軍129師政委、中共中央工委副書記等職。
“林 氏三杰”、“林氏三兄弟”指的是林育南、林育英和林育蓉(即林彪)三人。他們雖然不是親兄弟,但是同一個高祖,林育南、林育英都比林彪大10歲,也是他們 帶林彪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三兄弟中以林育南最帥氣也最有魄力,他是卓越的工運領袖,與惲代英齊名,曾任中共中央候補委員、中華全國總工會常委兼秘書長、湖 北省委代理書記,但在1931年因反對王明“左”傾冒險主義被開除出黨,后于當年被國民黨在上海龍華秘密殺害。林育英則辦事謹慎認真,素有“鋼人”之稱。 1931年至1932年間擔任中共滿洲省委書記,由于叛徒出賣,被關進日本撫順監獄。數九寒冬,日本人撬開他的嘴巴,向他的肚子里灌冷水,然后用大頭皮靴 猛踩他漲大的肚子,水滲著血從鼻子、口腔、肛門向外涌,他卻一字不吐,以致于日本懷疑他是個“瘋子”。后經組織營救后出獄。至于軍事指揮才能自然以林彪為 第一,寡言好靜,心思縝密,決斷萬無一失;但其性格過于陰冷,有時難免猶豫拖延。國共第二次合作時,陜北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下設115、 120、129三個師,林彪任115師師長,林育英任129師政委,毛澤東當時曾同他們開玩笑說:“如果林育南還活著的話,八路軍這三師就由你們林家全包 啦!”
早在1922年林育英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是湖北黨組織最早的黨員之一,也是中共早期黨員之一。曾長期在上海等白區工作,兩次入獄,兩次赴蘇聯。1933年1月,中共中央決定派林育英擔任全國總工會駐赤色職工國際代表和中國共產黨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成員。
1935年7月,共產國際召開第七次代表大會。為了向正在長征途中的中共中央傳達會議精神,共產國際決定派林育英回國,“張浩”就是他回國時用的化名。經過艱苦跋涉,林育英終于找到了與共產國際長期失去電訊聯系的中共中央。他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1935年12月底瓦窯堡會議剛結束,林育英就向中央請求分配新的任務。中央決定,由林育英作說服張國燾率紅四方面軍北上的工作。
當 時張國燾已在四川理番縣卓木碉另立“中央”,沒有經過黨代表大會的民主選舉,更沒有向共產國際報告,未得到共產國際的批準。當時中國共產黨是共產國際的一 個支部,一切重大問題、組織變動都要經過共產國際批準。毛澤東知道,張國燾比較聽共產國際的話,由林育英以共產國際代表的身份做張國燾的工作是最合適的。
林育英愉快地接受了任務,并致電張國燾,說明共產國際“派我來解決一、四方面軍的問題”,“我已帶有密碼與國際通電,兄如有電交國際,弟可代轉”。
1936年1月22日,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會議,作出了《關于張國燾同志成立“第二中央”的決定》。為配合中央做出的這個決定,林育英致電張國燾和隨四方面軍行軍的朱德,稱“共產國際完全同意于中國黨中央的政治路線”。
這 一時期,林育英單獨或與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等聯名給張國燾等人發了數封電報,要求他們取消另立“中央”,盡快率部隊北上。6月6日,張國燾被迫宣布取 消第二“中央”。8月3日、9月3日,林育英、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博古又聯名給朱德、張國燾發電,歡迎他們前來會師,并說為“注重目前團結,過去的 爭論一概不談”;還說,林育英同志將親自到前方去接他們。
在爭取張國燾率左路軍北上的過程中,林育英利用自己共產國際代表的特殊身份,為黨和紅軍的團結立下了大功。對林育英爭取張國燾北上所起的重要作用,除有黨史記載和有關老同志的記述外,張國燾在自己的回憶錄《我的回憶》中也說,他對林育英“極為看重”。
抗 戰爆發后,林育英擔任八路軍第129師政訓處主任,不久改稱政治委員;在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央軍事委員會11位委員里,他排名第八。由于在獄中飽受摧殘的原 因,他百病纏身,最后由鄧小平接任他的政委一職,他則離開前線回延安養病,同時任中共中央工委副書記,并主編《中國工人》月刊。1942年3月6日凌晨1 時45分在延安中央醫院逝世,享年45歲。當天下午中共中央成立了林育英治喪委員會,由李富春、林彪、鄧發等人組成。遺體隨即移入中央大禮堂。
3月7日, 延安《解放日報》頭版刊登了《中共中央委員張浩同志積勞成疾病逝》的消息。中共中央領導人毛澤東、朱德、任弼時、陳云、葉劍英等輪流為林育英守靈。本來, 治喪委員會通知8日開始吊唁,但7日各界同志自發先期前往吊唁者就達500余人。許多人淚流滿面地說:“我們得知林育英同志逝世的消息,心里很難過,等不 到明天了。”
3月8日,延安細雨紛紛。上午4時至9時,延安各界人士萬余人參加了林育英的遺體告別儀式。這一天,毛澤東親自為林育英題寫了挽聯:“忠心為國,雖死猶榮。”
毛澤東等中共中央領導人為林育英抬棺
3月9日, 中央決定公祭林育英。公祭之前,毛澤東對朱德、任弼時等人說:“林育英是一位很好的同志。他的去世是我們黨的一大損失,我心里非常難過,我想同志們的心情 也是如此。為表示我們對他的敬意和懷念之情,我提議,他的靈柩由我們幾個主要領導人親自抬。”朱德、任弼時都表示同意。
上 午9時,公祭儀式在延安中央黨校門前的廣場上舉行。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任弼時主祭,李克農念祭文。在公祭儀式上,中央領導號召大家學習林育英對黨忠誠、英 勇不屈、吃苦耐勞、密切聯系群眾、作風正派的好品德、好精神。儀式結束后,萬余人參加出殯。毛澤東、朱德、任弼時、楊尚昆、徐特立等中央領導人親自將棺材 抬到桃花嶺上安葬。這是毛澤東一生中惟一一次執紼抬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224354.html
相關閱讀:揭秘: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與袁世凱的恩怨情仇
解密拜倒在東洋女間諜“石榴裙”下的民國高官
揭秘:武昌起義前孫中山領導的十次武裝起義
1936年蔣介石憑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內戰危機?
吳鐵城怎么死的?吳鐵城因何事失去蔣介石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