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民國四大才子之首的徐志摩出身有多顯赫?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近代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82年前的11月19日,徐志摩因飛機失事罹難。他“輕輕的走了,不帶走一片云彩”,卻把痛惜和追思留在了中國詩壇。他生于浙江,留學于英美,一生看似與天津毫無關系,但從求學的學子到育人的導師,他與天津也曾有著兩段不解之緣。朱自清曾說過:“現代中國詩人,須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毙熘灸ψ鳛槊駠拇蟛抛又,被譽為“中國的雪萊”。他出生于江南望族,表弟是金庸,表外甥女是瓊瑤。他少年榮寵,青年得意,與郁達夫同學,師從梁啟超,與蔣百里、胡適是莫逆之交。他也活得坦蕩熱烈,與魯迅、郭沫若筆戰,與泰戈爾、羅素結為知己。他的生命雖然只有短短三十五年,卻像煙花一樣璀璨。

  徐志摩第一次與天津邂逅是在1916年,當時年少的徐志摩放棄了對自然科學的研究,考入以全英文授課著稱的天津北洋大學(今天津大學)讀法律預科,選修的是邏輯學、心理學、中國文學、英國文學等課程,表現出了對文學的熱愛。

  第二年夏天該升正式本科了,但北洋大學卻撤銷了法科,與北大法科合并了,于是徐志摩自然就轉入了北京大學,并加修了法文和日文。也正因為這個機緣巧合,才眾所周知地拜了梁啟超為師,這段時間的學習使徐志摩的思想境界大為開闊,開啟了真正的文學之路。在涉獵古今中外的文學藝術的同時,也廣交了許多朋友,他的詩文開始關注民生疾苦。不得不說,兩個大學法科的合并,可謂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我們在他的詩集《翡冷翠的一夜》中,看到有一首詩名叫《三月十二日深夜大沽口外》,其中寫到“今夜守在大沽口外:絕海里的俘虜,對著憂愁申訴……”正是他對天津的回憶。這首詩寫于民國十五年(1926年)初春,當時,孫岳的軍隊守在天津大沽口以拒奉軍。徐志摩則乘輪船北上,所以在大沽口被迫等了一個星期,于是徘徊在甲板作了這首詩。此時的徐志摩已經留學歸來數年,但文中那種厭惡戰亂、渴望自由的現實情懷依舊濃烈,這多多少少也來源于北上生活對他的影響。

  如果說徐志摩與天津的第一段緣分是學生的身份,那么這第二段機緣則變身成為了導師的身份。1921年以后,徐志摩開始創作新詩,行文飄逸,語言優美,深得英國浪漫主義詩歌的要領。1922年歸國后,徐志摩在報刊上發表大量詩文在國內引起關注。

  徐志摩一生執拗癡迷地追求現實中的和夢幻里的“愛、自由、美”。他的這種理想在當時的現實社會里不僅不易開花結果,還常常遭到扼制與摧殘!袄硐胫髁x”的碰壁,使徐志摩對黑暗的現實環境產生不滿與反抗,同時他也把理想寄托在幻想的世界里。這種感受也代表了當時一些年輕人的想法,所以當時很多文學青年都是徐志摩的“粉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294275.html

相關閱讀:吳鐵城怎么死的?吳鐵城因何事失去蔣介石信任
揭秘: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與袁世凱的恩怨情仇
揭秘:武昌起義前孫中山領導的十次武裝起義
1936年蔣介石憑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內戰危機?
解密拜倒在東洋女間諜“石榴裙”下的民國高官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