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用商船運人運黃金
淮海戰役后,國民黨當局在大陸節節敗退。據臺灣媒體報道,1949年5月5日,蔣經國悄悄來到陽明海運公司前身??上海輪船招商局密商大撤退事宜。不到24小時,蔣介石便趁著天黑登上“江靜輪”,第二日清晨從上海赴舟山群島。當時陪同蔣介石的除了蔣經國,還有其貼身侍衛余濟以及“江靜輪”事務長、后來的招商局董事長郭洪威。郭洪威目前還健在,已有八十多歲,陽明海運文化基金會執行長朱統平介紹說,老人對這段歷史閉口不談,連自己的家人都不敢說。當時蔣介石在“江靜輪”上待了十多天,其間不但與所有船員合影,還在下船時將船上專用的茶杯送給該船,但一直沒人敢用,最后上繳公司總部。
除了“江靜輪”,招商局的“海滬輪”也被國民黨當局租用。1949年元月,“海滬輪”載滿3502箱故宮與“國家圖書館”文物,從南京運往臺灣,3天后抵達基隆港。當時另有海軍“峨嵋號”、“昆侖號”等同時肩負此任務。這批文物正是典藏在今日臺北故宮的藏品。此外,招商局的“漢民輪”負責分批運送庫存的黃金、銀圓與外匯,外界估計總值超過5億美元。國民黨黨史會主任邵銘煌和臺灣政治大學歷史系教授劉維開都指出,如果沒這筆錢,國民黨當局無法度過赴臺初期的危機歲月,這些錢一部分作為軍費與公教人員的薪水,一部分是國民黨當局發行新臺幣的準備金。
招商局一分為二
據報道,在遷臺中扮演如此重要角色的上海輪船招商局,是中國最早的新式航運公司。清末自強運動時期,為了與外國航商競爭,李鴻章于1972年采“官督商辦”模式創立了該公司。民國成立后,招商局仍然是中國最大的航運公司。1932年,民國政府正式收購股權,將招商局變成標準的國營企業。
國民黨當局潰敗臺灣后,招商局部分干部與船只在香港宣布起義投共,從此招商局在兩岸一分為二。臺當局退出聯合國之后,1972年島內招商局轉投資成立陽明海運公司,以避免兩岸的招商局混淆。1995年島內招商局正式并入陽明公司,次年股票上市完成民營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296113.html
相關閱讀:吳鐵城怎么死的?吳鐵城因何事失去蔣介石信任
1936年蔣介石憑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內戰危機?
解密拜倒在東洋女間諜“石榴裙”下的民國高官
揭秘:武昌起義前孫中山領導的十次武裝起義
揭秘: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與袁世凱的恩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