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民國八大總統是哪些人?民國八大總統書法手跡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近代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從1912年到1949年,中華民國歷史上共有八位總統,他們是:孫中山(臨時)、袁世凱、黎元洪、馮國璋(代)、徐世昌、曹琨、蔣介石、李宗仁(代)。

  一、孫中山

  孫中山(1866-1925)孫中山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幼名帝象,學名文,字德明,號日新,后改號逸仙,旅居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廣東香山(中山)人,革命家,中國國民黨締造者之一。1892年畢業于香港西醫書院。赴檀香山成立興中會,誓推翻清朝。1905年在日本聯合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團體成立中國同盟會,被推為總理。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受到清朝政府全力追緝的影響,自1907年起孫中山便長期居留歐美各國。武昌起義時,孫中山人在美國丹佛而不在中國。初聞革命成功時,孫中山還有些訝異,但隨即在海外華人與美國的同情者間籌集資金。12月20日孫中山趕赴上海,并于12月28日被推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于1912年1月1日(辛亥十一月十三日)在南京宣誓就任,并循革命軍與袁世凱的秘密協議,特申“顛覆滿洲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圖謀民生幸!翆V普鹊梗駠苛⒂谑澜,即當解臨時大總統之職”。月底組成臨時參議院。民國元年2月12日,清帝溥儀發布《退位詔書》,孫中山即于13日向參議院請辭并舉薦袁世凱以自代。茲后苦心孤詣協助袁氏依民主程序選任、就職、組職內閣,尤特重其向國民宣誓一事,引導袁氏步入民主程階。

  當時孫中山領導的臨時政府實力有限,雖然大部分的省份已脫離清政府的控制,可主要的軍事憑借卻是各地的團練與新軍,或是混入部分華僑以及洪門與旗下哥老會的成員,無論在裝備與士兵素質上皆無法與清朝主力北洋軍抗衡。此外由于孫并未實際投入革命戰事,故各省的革命勢力紛紛推出自己的領導,使革命勢力呈現多頭馬車的情形。革命軍被北洋軍接連擊敗后,孫中山決定與北洋軍的統帥袁世凱和談,希望通過給予袁臨時大總統的職位,讓袁成為清朝垮臺的最后關鍵。最后孫與袁達成協議:孫中山的臨時大總統由袁接任,袁則以實際行動迫使清朝皇帝退位。同年2月12日,清朝皇帝接受袁的條件,下旨遜位,中華民國終完全取代過去的帝國體制。隔日2月13日孫辭去臨時大總統,向臨時參議院推薦袁世凱接任。

  二、袁世凱

  袁世凱(1859年?1916年),字慰庭,號容庵,是中國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北洋軍閥鼻祖、中華民國大總統,風云一時,叱咤中國政壇。1859年9月16日,他出生在河南項城縣一個世代官宦的大家族。父祖多為清朝顯貴,權重一方。袁世凱早年科舉不第,又逢清季兵燹,便棄文投軍,依附淮軍將領吳長慶門下。1892年,大清藩屬朝鮮內亂,求助于清庭,袁世凱即隨軍入朝平亂。駐朝期間,袁世凱頭腦靈活,辦事機敏、干練,表現出較高的外交、軍事才能,頗為清庭朝野矚目。1894年受李鴻章保舉為駐朝總理大臣。1895年受命以道員銜赴天津督練“新式陸軍”。他仿造歐洲軍制訓練軍隊,取得極大的收獲。同時在此基礎上扶植自己的勢力,形成了日后北洋軍閥的班底。1898年參與鎮壓維新派。1899年任山東巡撫,逐步接近清廷的權力中樞。1901年升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1907年入主軍機處、兼任外務部尚書。1908年宣統帝繼位,受清皇室排擠,袁世凱被迫下野,隱居彰德府(今安陽市)洹上村別墅??“養壽園”。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受國內外形式所迫,清庭被迫重新起用袁世凱,由其出任總理內閣大臣,主持軍政。革命當前,袁世凱深知清庭氣數已盡,無可挽回,便聯絡全國革命勢力及其舊部,倒戈一擊,逼迫清帝退位,實行共和。1912年3月,袁世凱因促成共和有功,當選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隨后不久,被推舉為中華民國首任總統。1915年12月宣布恢復帝制,建立中華帝國,并改元洪憲。1916年3月22日,內外交困,被迫宣布撤消帝制,恢復民國。

  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因尿毒癥不治,死于北京,時年57歲。同年8月24日正式歸葬于河南安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321635.html

相關閱讀:揭秘: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與袁世凱的恩怨情仇
吳鐵城怎么死的?吳鐵城因何事失去蔣介石信任
1936年蔣介石憑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內戰危機?
解密拜倒在東洋女間諜“石榴裙”下的民國高官
揭秘:武昌起義前孫中山領導的十次武裝起義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