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春秋戰國時期的政治和社會背景是什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春秋戰國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春秋戰國時期,舊制度、舊統治秩序被破壞,新制度、新統治秩序在確立,新的階級力量在壯大。隱藏在這一過程中并構成這一社會變革的根源則是以鐵器為特征的生產力的革命。生產力的發展最終導致各國的變革運動和封建制度的確立,也導致思想文化的繁榮。

  政治和社會背景

  作為對公元前221年之前的先秦史有意義的認識理解,我們必須從廣義上對周代(傳統時期為公元前1122—前256年)出現的政治和社會形勢進行了解。在那個時代最后兩三個世紀的動蕩對漢民族許多形形色色的變化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西周時期,周天子保持著天下共主的威權。平王東遷以后,東周開始,周室開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而無實際的控制能力。

  當周王室推翻商朝時(可能約在公元前1025年,而不是傳統的公元前1122年),新統治者將征服的土地分封給王室成員、緊密盟友和原商朝統治者的后裔,以及一些獲準保持原來土地的地方豪強。這樣,中華世界就被分成大批政治實體;據認為,在周代的春秋時期(公元前722—前481年)已有約170個政治實體。

  當然,其中絕大部分是非常小的,它們在內部分成采邑,又被分給每個統治家族的親戚或官員。在這個過程中,由于戰爭連綿不斷,許多諸侯國被消滅,或者其面積大為縮小,所以當周代的下一個分期戰國(公元前403—前221年)來臨時,只剩下了七個大國。七國中包括遠處華夏大家庭極西端的秦,但不包括周王室本身。

  當公元前770年一次夷狄的進攻迫使周王室放棄今西安(在陜西)附近的西都,而在今洛陽(河南)附近建立新都,也就是東部的都城重立王室(其疆域及重要性均遠不如前)時,它已經喪失了一度行使的大部分政治權力。這些諸侯國到了戰國初期已經變成了完全獨立的國家。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68072.html

相關閱讀:戰國四大名將簡介:戰國時期實戰的最高水準
魯國的傳奇寡婦
春秋時期的名人之芊叔為什么罷官?
臧文仲
鐵農具和牛耕導致春秋戰國土地制度變革說質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