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戰術大師習普聯手布局,下步動作令美驚恐不已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軍事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中美俄戰略關系再定位 讓我們回顧下過去一年習普聯手布局

最近的三件事,使中、美、俄、日四國于,倉促之間相互確認了敵友身份,劃分了陣線。東北亞乃至世界格局,將可能因此劇變。

事件之一: 12月13日習近平會見卡特。

事件之二:12月17日,日本大選結束,安培晉三重返首相寶座。18日,奧巴馬祝賀安培勝選時強調:“美日同盟是亞太和平與繁榮的基石”。

事件之三:12月19日,習近平在會見俄羅斯統一俄羅斯黨代表團時指出:“中國視俄羅斯為最重要的戰略協作伙伴”。

解讀如下:

習近平會見卡特的日程安排很奇特:11日由李克強會見卡特,然后讓卡特在北京坐等一天,直到13日——南京大屠殺紀念日,才安排習近平會見卡特。而當日同時進行的,是中國海監執法飛機巡航釣魚島。而7日至11日,習近平在廣州“戰區”視察!

這樣反常到近乎失禮的安排,當然并不針對卡特個人,而是借助他的身份,將幾個信號疊加在一起,集束發送,以增加分量,向美國政府(以及日本政府)表達:強烈的不滿、憤怒和決心。

但不管如何不滿、如何憤怒,敢戰決心如何堅定,中國對美國的定位并沒有改變(至少表面上):中國依然視美國為頭號交往國——作為習近平主政后第一次會見外賓,象征意味濃厚,中國還是循慣例選擇了代表美國的前總統卡特。即使俄羅斯新任國防部長在第一時間訪華,也未獲習近平接見。

而奧巴馬對安培的賀詞,是如此強硬,使美國“重返亞太”的戰略及該戰略鎖定中國的意圖瞬間清晰起來。

與奧巴馬熱烈祝賀安培獲勝形成對照的是:在此期間,中國新領導層成員之一王岐山在美國出席“中美戰略與經濟” 對話。事先有媒體透露,王岐山會與奧巴馬及財政部長見面。但等到王岐山結束訪問回國,我也沒看到奧巴馬接見他的新聞報道,而只找到美國“智庫”人士對王岐山即將離開中美經濟事務表示“惋惜”,王岐山以“捧殺”相回應的花絮——雖是花絮,卻有難以承受之重:如果中美接觸、協商能順利延續,用得著對一人離任“惋惜”嗎,更何況此人還是高升!王岐山的回應,當然也是借個人喻中美關系:無論是“棒”,還是“捧”,后面都接著“殺”!都是“生命難以承受”!中美關系,已經不起“折騰”(習近平對卡特語),經不起“殺”。但美國對中國,已然殺心外露。

安培很振奮。毫無顧忌的廣而告之:美國是日本“唯一的盟友”。

中國很無奈,只得借統一俄羅斯黨代表團訪華之機,倉促宣布“中國視俄羅斯為最重要的戰略協作伙伴”——沒有“之一”!

這是一個重大轉變,一個艱難選擇。

雖然,發展到今天,美國已是中國崛起的唯一障礙,是中國試圖超越的最后一座高峰。但是,中國并不想立即置美國于死地——如果美國不置中國于死地的話,中國甚至不想置美國于死地。中國更不想以軍事手段與美國血拼。中國最希望以自身的發展,將美國自然的拋在身后。如果美國不“接受第二”,一定要阻擊、攔截,那也可以,但中國還是會選擇非暴力的“熬”與“耗”,而不是武力擊倒。因為殺敵一萬,自損三千,代價高昂得難以承受;因為選擇武力抗美,就必須聯合俄羅斯;更因為:中國與美國并不存在地緣沖突,不存在你死我活的沖突。美國只不允許中國過的比它好,而不是要中國死。

(在此聲明:對奧巴馬在澳大利亞說中國人不能像美國人那樣過好日子,我很痛恨,并曾發微博:憑此語,可見奧巴馬是13億中國人的敵人,并且反人類。中國人可對其展開全球追殺。但他得到了諾貝爾和平獎。

所以,中國一直“尊”美,“遵守”美國主導的戰后體制,始終將發展與美國的關系作為重中之重。但即便如此,中美關系也只是”最重要關系之一”!連美國都是“之一”,更何況俄羅斯!

現在,美國選擇了日本,中國只能選擇俄羅斯了。必須做出戰略選擇,這個就是戰略損失,戰略失敗。和美國采取“模糊”戰略,不愿明確提升中美關系一樣,中國也一直不愿明確提升與俄羅斯關系的等級,即使有聯手俄羅斯共同應對美國威壓的戰略需要。

俄羅斯的想法不一樣。

俄羅斯怎么認知美國呢?我非俄羅斯人,我只能想象:當代俄羅斯人,對美國的恨,應是到了“食其肉,寢其皮”的地步。何至于此?用中國人的話說,就是有“殺父之仇”!

俄羅斯當然是個偉大民族(個人認為:普希金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二者之一:只有李白可與之媲美)。二戰中,俄羅斯人付出三千萬人的犧牲,擊退德國,在人類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中,居功至偉。二戰后秩序,就是美蘇為主所制定。然而,幾十年過去,俄羅斯二戰成果基本蕩然無存:波羅的海三國、中亞五國、烏克蘭、白俄羅斯、格魯吉亞等紛紛獨立。波蘭等東歐國家更是毅然西向,投入美國西歐懷抱,曾經的實力范圍,成為了美國青睞的“新歐洲”。蘇聯,這個俄羅斯民族歷史上最高最雄偉的巨峰,地球上曾與美國對峙而立的另一個霸主,一夕間轟然倒下,委身于地。擊倒它的外部力量,當然來自美國。

按中國人的道德倫理:殺父之仇,不共戴天。俄羅斯人可能亦作如此想。但是,俄羅斯人沒有呼天搶地,沒有四處“告訴”。莫斯科不相信眼淚!這是俄羅斯人的風骨。美國凌遲、肢解蘇聯,它忍了;以“證券化”、休克療法洗劫俄羅斯,它忍了;帕內塔小丑大言煌煌胡噴:二戰后國際秩序是美國制定,他國無權說三道四!它忍了;波蘭部署反導系統、土耳其部署反導系統。。。它忍啊忍!一忍再忍。它是個典型的頂級殺手,雖然身受內傷,但一直在游走中尋找機會,在療養中恢復元氣,在忍耐中準備致命的反擊。不在忍耐中爆發,就在忍耐中滅亡。這是俄羅斯的宿命。

普京大帝,應是俄羅斯挑選出來的最合適的復仇使者。他在蘇聯陽光的照射下成長,他是喝蘇聯母親的乳汁長大。他是純粹的俄羅斯人。他還會跆拳道。我總覺得,普京給自己確定的生存意義,首先應是親手殺死美國,其次才是俄羅斯的復興。

也有俄羅斯忍不住的時候:在北方四島。那一個發火!那一個**!那一個用強!——只剩下這一個出氣筒了啊,誰不長眼攔攔試試?

日本只能“抗議”,有時還裝看不見;美國一開始就聲明:北方四島不適用美日安保條約——日你姥姥!你適用給我看看!

其他國家一律圍觀,看“灰機”。

請看兩年前的一則吸引眼球的報道:

美國前財政部長保爾森在新出版的回憶錄中披露,俄羅斯曾要求中國與其一起拋售美國房利美和房地美兩家房貸公司的債券,以迫使美國出手拯救,但中國沒有同意。

保爾森是在2008年8月出席北京奧運會時得悉這個“破壞計劃”的,他在回憶錄《危崖之邊》(OnTheBrink)中寫道:“這消息令人非常煩擾,因為大筆售出‘兩房’債券會令大眾對這兩家公司大失信心,動搖資本市場,我等到回家,置身安全環境才報告總統。”

現在作為消遣,八卦一下:1:俄羅斯到底有沒有向中國提出過這樣的建議?2:為什么保爾森是在北京奧運會期間獲悉此驚天秘密?3:俄羅斯為何在北京奧運會開幕日發動對格魯吉亞的戰爭?

關于第一個問題。當時兩國相關人員有這樣的回答:普京發言人帕斯科夫1月29日(2010年)通過電話告訴彭博社說,“俄羅斯從來沒有與中國討論過拋售美國債券的事情,這根本就是沒有的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說:我們還沒有看到保爾森的回憶錄。中方沒有同任何國家討論過拋售兩房債券問題。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過程中,中國采取了負責任的態度,盡最大努力維護國際金融市場的穩定,這是世界各國有目共睹的。兩國都在否認,難道是保爾森說謊嗎?我的看法是:保爾森不可能憑空就此胡扯。俄羅斯應該是向中國提出過這樣的建議。

關于第二個問題。保爾森為何得悉此事于北京奧運會期間?這就得說下當年奧運會的氛圍:奧運會之前的一段時期,波詭云譎,法國的傻客氣總統揚言抵制,英國倫敦搶奪圣火,甚至韓國、臺灣也有人鬧抵制。。。大有黑云壓城城欲摧之感。但結果呢?布什領頭,四常委齊齊出席開幕式。北京奧運會功德圓滿。

順藤摸瓜接著問:為何布什先生那么給力,力挺北極光奧運會呢?這就得說說奧運史上中美俄的恩怨情仇了。

1980年奧運會在蘇聯莫斯科舉行。為抗議蘇聯1979年入侵阿富汗,美國發起抵制莫斯科奧運會。結果,包括剛獲得奧運會資格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在內的50多個國家響應予以抵制,只有80個國家參加,使這屆奧運會成為1956年以來參與過最少的奧運會。俄羅斯人當然臉上無光。

接著是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會前老早,奧運會主席專程前往莫斯科相請,以防慘劇重演。他得到了保證:不會做出違背體育精神的事情!然而,即將開始時,莫斯科突然宣布:出于運動員安全考慮,取消洛杉磯之旅!十幾個社會主義國家也一起抵制。當蘇聯希望中國也參與抵制,美國熱切期待中國參加時,中國選擇了參加,派出了200多人的龐大隊伍,許海峰奪得該次奧運會的首枚金牌。這是新中國的奧運首秀。中國的加入,使該次奧運會空前成功。這算不算打了蘇聯的臉?賞了美帝的臉?(當時,為回報中國的參與,在開幕入場式上,組委會將臺灣的隊伍緊挨中國隊之后,且演奏同一首歌曲《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也是當時國軍軍歌曲子))。

可以這么理解:美國還記著20多年前的事,在還情。(當然這只是因素之一。布什出席,是中國國力等綜合因素所致)。

俄羅斯人也同樣沒有忘記前事。它以一種既出人意料、又純粹俄羅斯風格的方式,為中國(以及美國)當年的行為作出了報復:8月8日的開幕式上,時任總理普京對布什總統說:“戰爭開始了”——俄羅斯發動了對格魯吉亞的戰爭。普京當天回國。

普京此招,一石數鳥,充分展示了俄羅斯人行事風格:集忍耐力、報復心、精確戰術于一體。作為對二十多年前中國對莫斯科和洛杉磯奧運會所做行為的報復,它既讓中國惡心、尷尬,讓北京奧運會蒙上戰爭陰影;同時又讓美國于倉促之間蒙羞:美國正是格魯吉亞挑釁俄羅斯的幕后主使。其高明還在于:中國兩國受了氣,還不好公開發作。

但中國咽不下這口氣,也就借北京奧運會之機,向保爾森透露了俄羅斯的拋售建議,作為回敬。當然,如果中國當時同意了俄羅斯建議,一起拋售美債,俄羅斯也就不會來這一出了。

以上是我的直覺,未見任何證據。不知與真相相符否。

表面看,如果不想爭霸世界,只求平安度日,那么單憑俄羅斯廣袤領地上的資源,即使它什么都不做,也可以世世代代過富足生活直到世界末日(不是2012、12、21)。但是,俄羅斯人注定不能像瑞士人或沙特人那樣活著。正所謂: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武林盟主隱退日,恰是江湖血腥時。幾個世紀的征伐,對手不斷變換,戰場遍及各地,俄羅斯人有勝有敗,但勝多敗少;有得有失,但得大于失。直到建立蘇聯,傲視全球,也達到俄羅斯民族的歷史頂點。隨著蘇聯解體,俄羅斯人沸騰的血慢慢凝固,火熱的心慢慢冷卻,激情消退,倦意來襲。擴張與進取屬于過去,收縮,不斷的收縮,或是俄羅斯的未來。如何善后收束,考驗俄羅斯的智慧。而普京,懷揣的是復興俄羅斯的夢想。

昨天鬧了個“烏龍”:我在帖中說“事先有媒體透露,王岐山會與奧巴馬及財政部長見面。但等到王岐山結束訪問回國,我也沒看到奧巴馬接見他的新聞報道,”。我事先很想知道馬見不見王,說什么,各種媒體都沒有,只在昨天鳳凰臺八點多新聞時有字幕:王岐山結束訪美回國。因急于發帖,就取了它這個“孤證”。沒想到在這么重大的事情上,它也不靠譜。

如果真的連見都不見,問題就真大了。但即使見了,估計就三五分鐘,“禮節性”,王還“感謝”他“撥冗”。反常!出格!一則說明情況確實很嚴峻,二者可能也是對我們接待卡特的對應安排。

預料:在奧巴馬第二任期開始后,尤其是習近平3月后訪俄之后?赡懿艜袑嵸|性動作。很可能由俄羅斯發起。某種程度上,它比日本還急。

預料:東亞西太短期應無大事。中美不允許這里冒火星。安培把美國抬的很高,實際上是想暗度陳倉:經濟。無限量寬松,拒絕TPP,都與美相悖。它在經濟上離不開中國大陸。

所以,只能是在中東。

之三:

中俄戰略協作關系下的雜音

當前的國際形勢,就國家層面講,大體上延續著美國、蘇聯和中國三分天下的格局,只是俄羅斯取代蘇聯,并與中國角色互換,成為戰略平衡者。三國之外,尚有一個正在拿捏過程中的國家共同體——歐盟。

俄羅斯由于蘇聯解體而急劇瘦身,實力日趨羸弱;中國尚在崛起途中,正在爬坡。美國獨步天下,威逼四方。為維持其全球霸權不墜,美國對衰落過程中的俄羅斯依然毫不松手,窮追猛打;對正在奮力追趕、日益迫近的中國也作勢迎頭痛擊,意圖使之夭折于半途。中國和俄羅斯,這對歷史上多少年來的生死冤家,因為共同的敵人,不得不捐棄前嫌,再次聯手斗美。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由此定格。

但是,基于各自的國家利益,在大的戰略合作格局下,中俄兩國之間也有分歧甚至對抗。主要是:

1,在抗擊美國的方式、力度、進程等方面存在分歧。中國希望與美國形成一種既競爭又合作的關系,而不是一邊倒的、全面的對抗;中國希望通過經濟發展自然的超越美國,而不追求以軍事對抗決出勝負;中國想“文斗”而不是“武斗”,只在面對武力威脅時,才會選擇武力對決。俄羅斯則相反。它有強烈的暴力傾向,它想一舉擊倒美國。

2,在遠東開發合作方面有分歧:中國希望深化、擴大開發合作,但俄羅斯卻對中國的“滲透”保持警惕,多加防范,其遠東地區對華貿易,不及韓、日。

3,在中亞進行勢力范圍的爭奪。最新的例子:哈薩克斯坦航天局局長12月10日表示,哈薩克斯坦可能會暫停向俄羅斯租賃其境內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12月18日,哈薩克斯坦外交部長說:哈薩克斯坦不會脫離俄羅斯的“政治軌道”。12月22日,中哈第二條鐵路正式通車。美國也在此地區角逐。

4,對上合組織的性質、發展方向等有分歧。中國希望該組織成為開放的以經濟合作為主的地區性組織,俄羅斯則強調其安全、軍事作用。雙方圍繞該組織的領導權互有爭斗。

5,能源合作上存在分歧。作為能源擁有國,俄羅斯將在全球范圍獲得石油定價權作為奮斗目標,又豈會在與中國的油氣供應談判中退步半分?而中國,雖然因高速發展而急需大量石油,但本來你搶奪了大片祖傳土地,現在你拿從這片土地上挖出的石油賣給我,竟還獅子大開口,我如何能夠接受!因此,談判多年,懸而未決。

在其他方面,當然還有一些分歧爭斗。就中國而言,只是專注于自身建設,并不會分心關注、阻攔俄羅斯的發展。但俄羅斯不然。與日本一樣,作為中國的鄰居,俄羅斯雖然也能從中國的發展中獲取當前利益,但長遠來看,中國的發展,會使其成為中國經濟的附庸。因此,遲滯中國的發展,符合俄羅斯的利益。

但是,不管與中國怎樣爭斗,都必須控制在戰術層面,不能危及聯中斗美的戰略大格局。這就造就了一代戰術大師普京。

經典的針對中國的戰術動作有:

1,2008年在北京奧運會開幕日,打響俄格戰爭。(分析見前)

2,建議中國與俄羅斯一起拋售美債。因與中國自身戰略相悖,遭到中國拒絕而未實施。

3,2012年6月訪華。關注的重點不在訪華本身,而在其訪華前的造勢。

作為普京重返總統寶座后的首次出訪,象征意義十分重大,選擇首訪國十分講究。普京5月7日就職后,俄羅斯即放出風聲:首訪地選擇中國。這當然是在強調俄羅斯對中國的重視,希圖引發世界對中俄聯合抗美的聯想,并附帶引發美國對中國的猜疑——通常,俄羅斯新總統的首訪地選擇美國。為此,俄羅斯外長來華協調多日。但最終結果是:普京5月31日首訪白俄羅斯,再是德國、法國,然后于6月5日至7日訪問中國,參加上合組織會議。普京首訪地何以生變?我以為,一則俄羅斯要價太高,再則觸及中國設定的戰略層面的天花板——中國強調與美國既競爭又合作,并不愿凸顯聯俄抗美形象。

4,在日本海炮擊中國漁船。遠有習近平“太平洋能容得下中美兩

國”的宣示,近有首訪中國不成,在上合組織峰會上也未占得便宜,普京很窩火。于是7月份日本海突然想起炮擊聲。但此一事件也沒有突破俄羅斯的原則:不危及聯中斗美的戰略大格局。所以,俄羅斯的邊防炮艇只是“追擊”中國漁船,而不是蓄意擊沉。中國漁民除一人“意外”落水溺亡外,其余均未危及生命。

5,新任國防部長訪華。11月8日,中國開大會。15日產生新的領

導層。11月6日,普京撤換國防部長,20日,新的國防部長訪華——這是他首次出訪。但是,未獲習近平接見。與新元首首訪地的選擇一樣,新元首的第一次接待外賓也有強烈象征意義。普京的意圖,就是要讓世人形成中俄聯合軍事抗美的印象:新任國防部長第一次出訪選擇中國,作為新的軍委主席,是不是按慣例、按禮節也得接見下?這明顯有點要挾的味道,你卻說不出什么來。換一個性格內斂的人,也許就不得不如了普京的愿了。但偏偏習總也是個有脾氣的:來不來在你,見不見在我!不見!12月13日,滿月,首見卡特。

當然,接見卡特,表面上說明中國依然“尊”美帝為“老大”,實際上也是利用卡特做足了文章。因此,美國不怎么領情,在王岐山在美頗受冷遇的同時,奧巴馬18日說:“美日關系是亞太和平與繁榮的基石”。

從自身利益考慮,也為日本所逼,美國既主動、又被動的在中日之間作出了選擇(當然是一時的選擇,試過之后,它肯定還會調整)。為美國所逼,中國也不得不明確選擇俄羅斯——12月20日,習近平會見統一俄羅斯黨代表團時說:“中國視俄羅斯為最重要的戰略協作伙伴”,并透露有意向將明年3月份后的首訪國選擇俄羅斯。

時刻醒著的普京接話接的飛快:同日,在年度“大型記者會”上接受采訪時普京表示,俄羅斯與中國相互信任,關系處在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戰術大師普京就是那么執著!中國已然俯身靠近,普京的下一個動作,讓人翹首以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74005.html

相關閱讀:二戰德國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護士組
二戰中日本王牌戰艦“大和”號為何剛面世就已過時?
陳云憶抗戰:如蘇聯沒做這事抗戰勝利起碼推遲好幾年
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以百人傷亡斃傷敵軍三百人
慘烈的塞班島戰役背后,還有日軍更慘烈的獸行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