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楊虎城的死因揭秘:蔣介石每次下野殺大將泄憤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近代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蔣介石下野,準備動身離京前,李宗仁見到這樣一幕:

  這時于右任忽然老態龍鐘地追上去,口里喊著:“總統!總統!”蔣先生稍停問何事。于右任說:“為和談方便起見,可否請總統在離京之前,下個手令把張學良、楊虎城放出來?”蔣先生只把手向后一撒說:“你找德鄰辦去!”說畢,便加快腳步走了。拖著一大把胡須的七十老人于右任,在眾人注視之下,慢慢地走回,大家這才黯然地離開會場。(《李宗仁回憶錄》,第898頁)

  蔣介石的心情已經不佳,不知趣的于大胡子提起不愉快的往事,惱怒之情溢于言表,“找德鄰辦去”是最好的推托,人在他特務手中,德鄰辦得了嗎?可憐于右老,碰了一鼻子灰。再度顯示:蔣介石人下野,權不下野,退居溪口的“一介平民”仍可拘押政治犯,拘押之不足,還可謀殺。楊虎城就是在重慶解放前,被特務謀殺的,從本人到次子、從次子到小女兒、到秘書宋綺云夫婦和他們的小孩子(兩個小孩子都不到十歲)、到副官閻繼明、到警衛員張醒民,都被亂刀扎死。特務替主子殺人,而李宗仁代總統不知道,足證特務完全是蔣介石私人的特務。

  蔣介石對西安事變兩主角張學良、楊虎城,恨楊尤甚于張。他起先一直認為楊是主謀,后經敢做敢當的張學良一再申明他是主謀,甚至說楊是受他之累,蔣氏《蘇俄在中國》說:“此事最出人意料的一點,就是其主動者,實是張學良的本身,而首先提出此一劫持主張者,則為楊虎城。且其事前,并未與共黨就此事有任何商量!(《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第九卷,第71頁)雖然終于接受張是“主動”者,但仍要說楊首先提出劫持主張者。蔣恨楊,因楊于西安事變后并不乖乖地“悔禍”,還要嘴硬,還要揭蔣的瘡疤。

  張學良陪蔣回京后,立中“連環套”,被蔣背信強留下來。張學良1936年12月31日被軍法大審后第二天(1937年元旦),西安人民游行向蔣介石抗議,楊虎城發表《告民眾書》。在這篇《告民眾書》里,顯然在張學良被軍法大審的氣氛下,在西安人民的群情憤激下,楊虎城竭力在自制,在力持大體,肯定了西安事變的正確導向,肯定了蔣介石“對于我們的主張完全采納了”,他對蔣自食不咎既往的諾言而軍法大審張學良的事,避開不提,這樣做,顯然是留有余地,以便善后。

  但是,在這種公開的《告民眾書》以外,楊虎城對張學良的處境,并非避開不提,而是據理力爭。他在致電表示“漢公親送委座入都,蹈刑辟而若甘,示大義于天下,果有人心,能不感動!乃竟扣留漢公,縱兵西進”后,又在1月5日致電蔣介石明說:“此間情形,張副司令一日不歸,即西北軍民一日不安。”兩天以后(1月7日),蔣介石回電,雖然保證說稍緩即為張學良“復權”,可是事實上,張學良的公權,卻一連近六十年都沒被恢復。楊虎城等人當年的疑慮,自非無因。這種疑慮的細節,在他們1月5日的“歌電”中,有詳細說明。就在1月5日同一天,國民黨發表黃埔嫡系的顧祝同為西安行營主任,孫蔚如為陜西省政府主席,王樹常為甘肅綏靖主任,楊虎城、于學忠撤職留任。同一天西安各救亡團體舉行聯合大會,要求釋放張學良。

  到了2月5日,楊虎城等人發表《和平宣言》,再度拆穿國民黨的無信與不識大體。在楊虎城等人“謹此宣言”之后十天(2月15日),國民黨三中全會開會了,楊虎城、于學忠也做了“提議實行改組政府、收容各黨各派人才、停止一切內戰等八項辦法,以求全國一致積極抗敵”的提案,但是三中全會卻決議說:“不問其內容如何,惟既出以叛逆之行為及威脅之方式,顯系托詞造亂,實國法軍紀所不容,應不予置理,以絕效尤!薄獓顸h顯然蠻不講理了,“不問其內容如何”,一律要蠻干到底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06908.html

相關閱讀:吳鐵城怎么死的?吳鐵城因何事失去蔣介石信任
揭秘:武昌起義前孫中山領導的十次武裝起義
解密拜倒在東洋女間諜“石榴裙”下的民國高官
1936年蔣介石憑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內戰危機?
揭秘: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與袁世凱的恩怨情仇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