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軍史學者:解放戰爭中毛澤東軍事失誤有多少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近代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導讀]談起解放戰爭,姚杰如數家珍。今天我們不談毛澤東打了多少勝仗,卻請教他毛澤東是否打過“敗仗”。姚杰說:戰爭情況瞬息萬變,任何決策都不可能萬無一失,除非他是神……原載《說不盡的毛澤東·名人學者訪談錄》 訪問人:張素華、邊彥軍、吳曉梅姚杰:1924年出生于江蘇無錫,1940年參加新四軍,長期在司令部機關做參謀工作。1951年開始從事軍事歷史研究,曾任軍事科學院軍史部研究員、室主任。主編《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第三卷(解放戰爭卷),還與他人合寫《謀略制勝》等著作。

談起解放戰爭,姚杰如數家珍。今天我們不談毛澤東打了多少勝仗,卻請教他毛澤東是否打過“敗仗”。姚杰說:戰爭情況瞬息萬變,任何決策都不可能萬無一失,除非他是神……文章目錄:

失誤之一第一個失誤是1946年初,對形勢是向戰爭還是向和平過渡的判斷上。從時間上來講也就是兩三個月的樣子,對以后的戰爭應該說產生了一些影響。

失誤之二第二個失誤就是內戰爆發后,毛澤東從力爭打勝仗以爭取和平這個觀點出發,布置了南線和北線作戰,這是一個不太符合當時實際情況的作戰計劃。

失誤之三第三個失誤是1948年初毛澤東要粟裕率領三個縱隊挺進江南。當然這個決策是否正確,目前黨史界還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但我認為這也是一個失誤。

訪問人:稱毛澤東為偉大的軍事家,是當之無愧的。有傳奇色彩的是,毛澤東身經百戰,卻沒有在身上留下一塊傷疤。這使我們想到了一個問題,從戰爭硝煙中走出來的毛澤東,指揮過數百次大大小小的戰役、戰斗,它是不是百戰百勝呢?

先要弄清“勝仗”敗仗” 兩個概念的內涵姚杰: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主要在概念上要有統一的說法。

比如,什么叫勝仗?什么叫敗仗?弄不清這個前提,就無從談起什么是百戰百勝。根據我的體會,從我軍歷史上講,勝仗有兩個涵義,一個是消滅了敵人,一個是雖然沒有消滅敵人但達到了預期的戰役戰斗目的。如蘇中七戰七捷,這七捷中有五仗是消滅了敵人,當然是勝仗,有兩仗不是消滅敵人,但完成了任務,達到了預期目標,這也是勝仗,所以叫“七捷”。敗仗,也有兩種涵義,一種是被敵人消滅,如解放戰爭時期的金門戰役,9000多人上了島一個也沒回來,毫無疑問,這是敗仗;還有一種是消耗仗,我們沒有被敵人消滅,但傷亡不小,沒有達到作戰目的,這在當時來說也叫敗仗。如果被敵人完全消滅掉才叫敗仗,那么整個解決戰爭,只有一個金門戰斗。如果把消耗仗叫敗仗,那歷史上就多了,無論何人都有。如1946年的大同戰役,我們殲敵8000多,但都是殺傷的,很少俘虜。自己傷亡也很大,城沒有攻下,最后不得不撤出戰斗。我們說這是消耗仗,也是敗仗。

訪問人:把消耗仗稱為敗仗,您的把握程度如何?

姚杰:這種消耗仗比較難下結論,在一定意義上說,這可以稱之為失利戰斗或敗仗。因為作戰目的沒有實現,傷亡較大,當然,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比如長征路上我們有很大的消耗,損失極大。毛主席說,如果說這是局部的失敗,暫時的失敗,我們是承認的,但張國燾說,長征完全失敗了,這是不對的,因為我們到了陜北,勝利了。其實消耗仗不能叫做真正的敗仗,因為我們的主力還在手里,沒有被消滅。比如毛澤東軍事思想中就有一條“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的作戰原則。你能籠統地說“打不贏就走”就是吃了敗仗?因此,毛澤東是不是百戰百勝,不能籠統講,要分析,是什么樣的勝,是什么樣的敗。這是我講的第一個問題,也是比較難說清楚的問題。

第二個問題,戰爭指導和戰役戰斗的指揮范疇不一樣。作為毛澤東來說,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親自指揮過許多戰役戰斗,如第三次反“圍剿”,六戰五勝,一仗打成消耗戰,這樣的勝或敗自然同他的指揮有直接關系。但到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他是全軍統帥,重要的戰役戰斗他當然要過問,但主要的精力放在戰略決策上。如果說他有失誤,那是戰略決策上的失誤,不是一般戰役上的失誤。當然某個具體戰役戰斗的失利,可能是受了毛澤東某個電報的影響,但起決定作用的不是他,起決定作用的是戰場指揮員。同時毛澤東在戰役指導上總是強調下級指揮員要臨機處置,不要事事請示中央。所以要看毛澤東是否百戰百勝,在這些問題上必須弄清楚。

第三,戰役戰斗失敗的原因很多,有決策的問題,也有指揮的問題,還有各部隊動作的問題。如果籠統地說是不是毛澤東打敗了,那就說不清楚。因為原因很多嘛,比如,大同戰役的失利,應該說與作為統帥的毛澤東有關系,但同戰場指揮也是有關系的。所以要談毛澤東的失誤,還要看他的失誤是在哪一個方面?哪一個層次?要進行綜合考慮、分析與研究。

失誤之一訪問人:當您談了這些問題之后,就請您談談毛澤東是不是百戰百勝?有沒有失誤?我們想,這也是人們比較關心的問題。

姚杰:我主要搞解放戰爭史的研究,我就談談解放戰爭中的情況。

據我看,總的來說,解放戰爭時期是毛澤東戰爭藝術進入巔峰狀態的時期,也是他軍事思想最成熟的階級。解放戰爭只用了四年多時間,就消滅敵人八百多萬,解放了全中國,這樣大的勝利,世界范圍內也少見。在這個意義上說,這與毛澤東的正確決策是分不開的。否則我們就不可能取得那么大的勝利。這是前提。必須肯定。然后我們再問,毛澤東在戰略決策上有失誤沒有?我們說,“失誤”并不等于“失敗”,整個解放戰爭,失敗的是蔣介石,不是毛澤東。據我看,有失誤,有不符合客觀實際之處,但是不多。

第一個失誤是1946年初,對形勢是向戰爭還是向和平過渡的判斷上。從時間上來講也就是兩三個月的樣子,對以后的戰爭應該說產生了一些影響。當時的失誤不在于要不要和蔣介石談判。談判是正確的,只有通過談判,才能認清敵人、教育群眾、爭取暫時的和平,也才能贏得自己準備所需要的時間。問題是1946年1月13日國共兩黨達成停戰協定后,對形勢估計太樂觀了,對和平肯定過多。據我看,毛澤東對蔣介石是很警惕的,失誤出在對美帝國主義的判斷上。毛澤東在去重慶談判前,曾一再說到,如果和蔣介石的和平談判不能成功的話,美英蘇可能出來干涉,干涉后還可能出現和平。毛澤東過去直接同美國打交道并不太多,況且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美英和蘇聯總體上還是合作的,因此,毛澤東覺得經過美英蘇三國的共同努力,以國際力量的壓力,是可以制止蔣介石發動內戰的。我分析失誤主要在這方面。當然沒有什么材料,毛澤東自己也沒有講過,這只是個人的分析。

訪問人:認識上有這樣的失誤,表現在決策上就會出現問題。當時有哪些決策上的錯誤呢?

姚杰:一是部隊復員多了些。1月,國共達成停戰,政治協商會議又通過了五項決議。1946年2月25日國共雙方達成了雙方軍隊整編方案,毛澤東認為和平希望較大。準備執行協定。3月6日他提出部隊分兩期復員,第一期復員1/3,第二期再復員1/3。當時我軍共有130多萬人,如經過兩期復員,就只剩下40多萬了。

訪問人:有種說法,晉察冀區在解放戰爭時期不夠得力,其原因就是按中央的意圖復員太多了。

姚杰:晉察冀復員幾萬人,應該說與中央決定有關系。但軍區本身不能說毫無關系。中央的指示是面對全軍的,為什么其它野戰軍沒有縮小,相反有的野戰軍還擴大了。

訪問人:這個問題有點兒不太好理解,說是晉察冀很好地執行了中央指示,還是他沒有更多的理解中央的意圖?

姚杰:我看開始是執行了中央的指示,但后來當形勢已經變化了,毛澤東發出了好多作戰指示,晉察冀轉彎子慢了一些,野戰軍沒有迅速恢復、擴大,所以打大同、集寧時,就兵力不夠用。兵少,仗就很難打了,當然,大同、集寧沒有打好,其他原因還很多。

訪問人:我們在想,毛澤東如果沒有那個復員的指示,就不會產生晉察冀這樣的后果了。

姚杰:所以我們說他有失誤。但話說回來,毛澤東在復員問題上還是留了一手的。同樣在3月6日的指示里,他還講到要很好地安排復員,把人員和武器放到農村里,以備形勢萬一變化。3月以后,隨著蔣介石面目的逐步暴露,毛澤東就提出要立足于打,用打來爭取和平。

第二個問題,毛澤東曾考慮把黨中央機關搬到淮安淮陰去,這也是基于對和平的考慮。

訪問人:是確有其事,還是一個傳說?

姚杰:有電報說明確有這種考慮。

訪問人:我記得好像毛澤東和赫爾利說過,搬到淮陰,不知那兒的氣候怎么樣,習慣不習慣。

訪問人:解放戰爭后期的金門戰役失敗,是毛澤東的失策嗎?

姚杰:打金門失敗,我看主要責任還在戰區指揮。當時剛建國,要解放的問題千頭萬緒。毛澤東沒有精力多過問作戰問題。金門沒有打下來,有客觀的原因,也有主觀的原因。戰前準備不充分,戰機沒有掌握好,戰場指揮沒有高度集中統一,戰區指揮員的精力也沒有都放在打金門上。這都影響到這次戰役的失敗。發起進攻很他促。一味想趕在蔣軍增援部隊到來之前拿下金門。渡海登陸時,原來設想一個晚上能夠過兩批部隊,但實際上,第一批部隊渡海到金門島里,天已經快亮了,而且又是退潮,結果般擱淺在沙灘上回不來,被敵人飛機都炸沉了,又沒有后備的船,第二批部隊沒有船跟進,上不去,上了島的三個團苦戰三晝夜,全軍覆沒。

訪問人:輕敵了,而且對渡海作戰缺乏經驗。

姚杰:如果說,中央對此有些責任的話,就是對金門之戰不夠重視,對渡海作戰的特點沒有考慮充分。所以金門失利后,再打海南島就接受了教訓,各方面的準備都很充分。毛澤東也親自過問此事。結果一鼓作氣打下海南島。

訪問人:解放戰爭的勝利的確是毛澤東千里疆場運籌帷幄的大手筆杰作。相對應的,是蔣介石的慘敗。形勢的改變這樣快,那么,作為蔣介石他的失誤在哪里呢?

姚杰:這方面我沒有系統的研究。我的感覺是單從軍事思想上來說,將介石思想僵化,墨守成規。蔣介石有一句著名的話,就是“無都市即無政治基礎,無交通就無政治命脈”。他認為我們不能占都市是個“致使弱點”。所以他的一個基本指導思想是第一步要占領我們的重要都市和交通據點,第二步縱橫延伸,控制全部交通線,最后再消滅敵人。當然,這是從軍事上說的。其實,最根本的還是蔣介石集團政治上的腐敗自己把自己打垮了。

訪問人:就軍事上來說,山溝溝里走出來的毛澤東還是比科班出身的蔣介石技高一籌。

姚杰:的確技高一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06909.html

相關閱讀:揭秘:武昌起義前孫中山領導的十次武裝起義
揭秘: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與袁世凱的恩怨情仇
1936年蔣介石憑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內戰危機?
吳鐵城怎么死的?吳鐵城因何事失去蔣介石信任
解密拜倒在東洋女間諜“石榴裙”下的民國高官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