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從純軍事角度而言,白起無疑是戰國的終結者。但是,用槍桿子邏輯推導出的結果,往往不靠譜;論及政治與外交,齊國的君王后,或是為戰國畫上句號的人。
長平之戰,不啻為戰國歷史的拐點,亦使得一代名將白起的身后名稍稍蒙塵。在這之前,他運籌伊闕會戰,擊潰韓、魏聯軍,殲敵24萬,又成功將楚國勢力驅逐至徐、淮。長平之戰后直至嬴政稱帝,大規模的戰略決戰再未出現過。從純軍事角度而言,白起無疑是戰國的終結者。但是,用槍桿子邏輯推導出的結果,往往不靠譜;論及政治與外交,齊國的君王后,或是為戰國畫上句號的人。
說起這位君王后,不能不說一則頗具看點的“私通”軼事。
前284年,樂毅破齊,齊?王被殺,兒子田法章流落莒地,在太史敫家幫傭謀生。田法章長得帥,渾身上下遮不住的貴族氣質,讓太史敫的女兒大為傾慕,動了“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心思,私下里常接濟衣食,二人很快墜入愛河,如膠似漆地偷嘗了禁果。后來田單用火牛陣打敗燕軍,田法章翻身得解放,做了齊襄王,太史敫的女兒入主后宮,生了兒子叫田建。
齊襄王在位十九年,沒多少建樹,但骨頭很硬,是個起而行之的實干家,外交上頗為強勢,以至于邊境始終不太平!妒酚洝肪陀涊d了三次小規模戰爭,如“(趙惠文王)二十五年,燕周將,攻昌城、高唐,取之!薄昂笏哪,藺相如將而攻齊,至平邑而罷!薄(齊襄王)十四年,秦擊我剛壽!睆蛧痪,需要休養生息,老打仗怎么行?君王后顯然汲取了丈夫的教訓,在她秉政的近二十年里,除非刀架脖子上,否則絕不出手。前265年,襄王病逝,田建繼位,史稱齊王建。一個龐大而虛弱,也注定需要她參與博弈與維持的新舞臺,如期而至。
當時能夠與強大秦國抗衡的,僅剩下趙國。由于齊?王的死,齊跟六國都成了仇家,君王后為改變這一局面,不得不進行修補。著名的“趙威后問齊使”的典故,就是君王后積極推動齊、趙傳統邦交的一次友好舉措。趙威后其人,據馮夢龍考證,好像是齊襄王的姐姐,如此一來,齊、趙就是親戚?墒俏乃嚰已晕幢乜尚牛幢憧尚,君王后的分寸拿捏,也絲毫沒有將這層親戚關系當回事,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比如《戰國策》里有個段子叫“觸龍說趙太后”,背后的肇事者就是君王后。趙惠文王剛死,秦國就上演“鬼子進村”,燕國又背后使壞,很不地道!趙威后心里急呀,找齊國幫忙。然而齊襄王正病入膏肓,國事決于君王后,君王后要照顧老公,不想過多參與別人家的事務,于是乎提出條件,“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遍L安君是趙威后最疼愛的小兒子,哪舍得呀!幸虧觸龍老成謀國,曉以利害,長安君才成行,化解了一場危機。
史家總結君王后的外交,用了七字方針:“事秦謹,與諸侯信。”分析一下,還是蠻有意思的!爸敗,小心、慎重也。就是說,秦國是老大哥,惹不起,所以輕易不跟秦國發生矛盾或糾葛,盡可能躲遠遠的。事實上,秦國想打齊國也不容易,太遠,不接壤,中間有大片的戰略緩沖帶,打就要借道,所以沒法打。君王后的這個政策,對秦國而言是巴不得,因為正合乎其“遠交近攻”的謀略構想。“信”,誠實、不欺也。就是說,跟其他諸侯交往,答應的事兒,絕對兌現,如果沒答應,則絕不瞎摻和。這個方針的聰慧之處在于,為了不失信,只能少答應;還有個潛臺詞,叫“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長平之戰,正是君王后作壁上觀的一個鮮明例證。趙威后去世,孝成王沒了主心骨,用了紙上談兵的趙括,45萬軍隊全報銷,致使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遺產損失殆盡。那么,孝成王為何不學他老媽跟齊國“合縱”呢?如果齊國出兵,哪怕是造出一種沿黃河西進的聲勢,白起絕不敢坦然圍困趙軍四十天;如果提前決戰,沒有斷糧的趙軍,戰斗力不消說,鹿死誰手還不一定呢。犯糊涂或是一個原因,主要原因怕還是請求了也沒用,明哲保身的君王后不會答應。
這七字方針,使君王后順順當當為戰國送了終。
太史公挖苦道:“君王后賢,……秦日夜攻三晉、燕、楚,五國各自救于秦,以故王建立四十余年不受兵!蹦憧矗嘏c列國打得熱鬧異常,她連熱鬧也不瞧,關起門過自家小日子。前221年,秦滅了五國,然后慢悠悠地兵臨齊國城下,齊王建投降,戰國時代結束,而這個碩大的句號,恰恰是齊王建的老媽給畫上的。
君王后個性叛逆而任性,但文化領悟力確乎不低。齊國作為當時的文化高地,坐而論道的清談客多了去了,學者云集,君王后受到濡染,想必不算稀奇!稇饑摺份d有“玉連環”典故,說嬴政派使者送給她一尊玉連環,問:“齊國人才多,能否解開不?”君王后在群臣無人能解的情形下,自己引椎破之。將復雜問題簡單化,是一種舉重若輕的能力,若無文化依托,絕對辦不到。當然這個典故多半不可信,君王后去世時,嬴政還沒即位,怎能相互開展外交活動?不過,嬴政確實應該感謝這個女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19395.html
相關閱讀:戰國四大名將簡介:戰國時期實戰的最高水準
春秋時期的名人之芊叔為什么罷官?
魯國的傳奇寡婦
鐵農具和牛耕導致春秋戰國土地制度變革說質疑
臧文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