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下惠(公元前720年—公元前621年)
本姓展,名獲,字禽,中國春秋時期魯國人,是魯孝公的兒子公子展的后裔!傲隆笔撬氖骋,“惠”則是他的謚號,所以后人稱他“柳下惠”。據說他又字“季”,所以有時也稱“柳下季”。他做過魯國大夫,后來隱遁,成為“逸民”。柳下惠被認為是遵守中國傳統道德的典范,他“坐懷不亂”的故事中國歷代廣為傳頌!睹献印分姓f“柳下惠,圣之和者也”,所以他也有“和圣”之稱。柳下惠還是中國柳姓的得姓始祖。
【事跡】
下惠雖然被孟子稱為“和圣”,但是史書關于他的生平的記載很少。這些記載散見于《左傳》、《國語》、《論語》和《孟子》等先秦古籍,部分記載有明確的時間,部分記載則更接近一種對他的評價。
《論語》
《論語》記載柳下惠在魯國做士師時。這是一個掌管刑罰獄訟之事的小官。當時魯國公室衰敗,朝政把持在臧文仲等人手中。柳下惠生性耿直,不事逢迎,自然容易得罪權貴,竟接連三次受到黜免,很不得志。100多年后的孔子在談到這事時還十分氣憤,說“臧文仲其竊位者與?知柳下惠之賢而不與立也!”(《論語·衛靈公》)柳下惠雖然屢受打擊排擠,仕途蹭蹬,他的道德學問卻名滿天下,各國諸侯都爭著以高官厚祿禮聘他,但都被他一一拒絕了。有人問其故,他答道:“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論語·微子》)意識是說,自己在魯國之所以屢被黜免,是因為堅持了做人的原則。如果一直堅持下去,到了哪里也難免被黜免的結果;如果放棄做人的原則,在魯也可以得到高官厚祿。那又何必離開生我養我的故鄉呢?
《國語》
柳下惠的直道事人,在史書中有幾處明確的記載!秶Z·魯語上》中記載道:魯僖公二十六年(前631年)夏,齊孝公出兵討伐魯國,臧文仲問柳下惠如何措辭,才可以使齊國退兵。柳下惠說,聽說大國如果做好小國的榜樣,小國如果好好侍奉大國,這樣才能防止禍亂;現在魯國作為小國卻狂妄自大,觸怒大國,無異自取其禍,怎么措辭都是沒有用的。柳下惠這樣說,相當于對臧氏在魯國的執政行為直言不諱地表示了批評。
柳下惠有一個弟弟叫展喜,在魯為大夫。齊孝公領兵伐魯。魯僖公派展喜去慰勞士兵以便迎戰。柳下惠得知,便向展喜授以方略,讓他到齊營去見齊孝公。孝公問,“我齊國在軍壓境,你們害怕了吧?”展喜笑道,“小人才會害怕呢,君子是不會害怕的!”孝公不解地問為什么。展喜說,“憑先王之命。當初魯之始封國君周公和齊的始封國君太公曾共同輔佐周成王。成王曾賜以盟書,說齊魯兩國今后要世代修睦敦好,不可以互相殘殺,F在盟約尚藏在內府,載于史書,每當新君即位都要鄭重地宣誓永志不忘。你才即位幾天,怎么能把這事拋在了腦后?”齊孝公無言可對,自知理虧,只好撤兵。
齊國的國君派人向魯國索要傳世之寶岑鼎。魯莊公舍不得,卻又怕得罪強橫無禮的齊國,遂打算以一假鼎冒充。但齊國人說:“我們不相信你們,只相信以真誠正直聞名天下的柳下惠。如果他說這個鼎是真的,我們才放心!鼻f公只好派人求柳下惠。柳下惠說:“信譽是我一生唯一的珍寶,我如果說假話,那就是自毀我珍寶。以毀我的珍寶為代價來保住你的珍寶,這樣的事我怎么干?”莊公無奈,只得以真鼎送往齊國。
《國語》還記載了柳下惠批評臧文仲祭祀海鳥的故事。一只名為“爰居”的海鳥停留在了魯國都城東門外好幾天了,臧文仲讓都城的人都去祭祀它。柳下惠卻說,臧氏治國簡直就是亂來,祭祀是國家的重要制度,而制度是治國能夠成功的基礎,所以要謹慎地制定關于祭祀的典章制度,而且這些制度要依據圣王的祭祀原則。圣王只祭祀對人民和國家有功勞的人和事物,所以柱、后土、黃帝、顓頊、帝嚳、堯、舜、鯀、禹……直到周文王、周武王這些人,才能受到后人的祭祀;此外土地、五谷和山川的神,先哲和有美德的人,天上的日月和星辰,地上的五行,九州的名山、江河和沼澤,也應該加以祭祀。而海鳥“爰居”飛到魯國,還不知道它為什么飛來,也不見得它對人民有什么功德,這樣就決定祭祀它,實在不是仁德和明智的舉措。柳下惠猜測海鳥是為躲避災難而來,而事實證明了他的猜測是對的。這件事不但說明了柳下惠為官的正直,也表現出他對圣王禮制的熟悉,這也是他受儒家思想重視的原因。
坐懷不亂
“坐懷不亂”的故事在中國歷代廣為人知,柳下惠也因此被認為是遵守傳統道德的典范,F在,人們還用“柳下惠”或“坐懷不亂”來形容男子在兩性問題上的作風正派。
“坐懷不亂”的說法出自《詩經·小雅·巷伯》毛亨傳。毛亨注釋《巷伯》這首詩時講了一個故事:魯國有一個獨處一室的男子,鄰居是一位獨處一室的寡婦。一天夜里暴風雨大作,寡婦的房子被摧毀,婦人來到男子這里請求庇護。男子不讓婦人進門。婦人從窗戶里對他說:“你為何不讓我進來呢?”男子說:“我聽說男女不到六十歲不能同居,F在我還年輕,你也一樣,所以不能讓你進來!眿D人說:“你為何不像柳下惠那樣,能夠用身體溫暖來不及入門避寒的女子,而別人也不認為他有非禮行為!蹦凶诱f:“柳下惠可以開門,我不能開門。所以我要以我的‘不開門’,來向柳下惠的‘開門’學習!边@個故事說明,最晚也在西漢初年的時候,就有了關于柳下惠坐懷不亂的傳說,只是有些語焉不詳。
到了元朝,胡炳文的《純正蒙求》進一步豐富了“坐懷不亂”的細節:魯國人柳下惠,姓展名禽,一次出遠門的晚上住在都城門外。當時天氣嚴寒,忽然有一位女子來投宿,柳下惠恐怕她凍死,就讓她坐在他懷中,用衣服蓋住她,一直到第二天天亮也沒有發生越禮的事。后世流傳關于柳下惠坐懷不亂的故事,與這個版本就大致相同了。
死后
柳下惠退居柳下后,則招收生徒,傳授文化、禮儀,深受鄉人愛戴。死后,弟子要為他議謚號。其妻說:“將誄夫子之德耶,則二三子不如妾知之也,乃誄曰:’夫子之不伐兮,夫子之不竭兮,夫子之信誠而與人無害兮。屈柔從俗,不強察兮。蒙恥救民,德彌大兮。遇難三黜,終不弊兮。愷悌君子,永能厲兮。嗟乎惜哉,乃下世兮。庶幾遐年,今遂逝兮。嗚呼哀哉,鬼神泄兮。夫子之謚,宜為惠兮’”(《烈女傳》)展禽故謚為“惠”。
柳下惠死后葬在汶水之陽,其墓歷來受到人們的保護。秦伐齊,道經柳下惠墓地,秦下令:“有去柳下惠墓地采樵者,死無赦!鼻骞饩w二十八年(1902)泰安知縣毛蜀云曾三次整修其墓,在四周立有界石,為防汶水沖蝕,在墓南、西、北各筑土堤,東南壘石壩三十丈加以保護,并植楊柳千株,使柳下“碧玉千樹,青絲萬條”的古風重現。
【評價】
柳下惠選擇堅持“直道而事人”,最后只能去官隱遁,成為“逸民”!墩撜Z》記載孔子對柳下惠的評價是:“降志辱身矣,言中倫、行中慮,其斯而已矣!币馑际,相比伯夷、叔齊的寧肯餓死也不食周粟,柳下惠肯降低自己的理想,雖然屈辱了身份,但是能做到言行舉止合乎道德和理智!蹲髠鳌分锌鬃右舶殃拔闹僮屃禄菹屡_,列為臧氏執政的“三不仁”之一,表示譴責。
孟子對柳下惠非常推崇,《孟子》一書曾把柳下惠和伯夷、伊尹、孔子并稱四位大圣人,認為他不因為君主不圣明而感到羞恥,不因官職卑微而辭官不做;身居高位時不忘推舉賢能的人,被遺忘在民間時也沒有怨氣;貧窮困頓時不憂愁,與鄉下百姓相處,也會覺得很愉快;他認為自己和任何人相處,都能保持不受不良影響。因此,聽說了柳下惠為人處世的氣度,原來心胸狹隘的人會變得寬容大度,原來刻薄的人會變得老實厚道。孟子認為像柳下惠這樣的圣人,是可以成為“百世之師”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19397.html
相關閱讀:春秋時期的名人之芊叔為什么罷官?
戰國四大名將簡介:戰國時期實戰的最高水準
臧文仲
鐵農具和牛耕導致春秋戰國土地制度變革說質疑
魯國的傳奇寡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