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是個能人輩出的時期,這一時期出現了所謂的諸子百家以及四大君子。那么,春秋戰國的四大君子分別是誰呢?其又有哪些生平事跡呢?
春秋戰國時期的“四大君子”指誰?
戰國末期,秦國越來越強大。各諸侯國貴族為了對付秦國的入侵和挽救本國的滅亡,竭力網羅人才。他們禮賢下士,廣招賓客,以擴大自己的勢力,因此養“士”,包括學士、策士、方士或術士以及食客之風盛行。當時,以養“士”著稱的有齊國的孟嘗君、魏國的信陵君、趙國的平原君和楚國的春申君。后人稱他們為“戰國四公子”。
“四大君子”有哪些生平事跡?
【齊國孟嘗君】
孟嘗君,姓田名文,戰國時齊國貴族,戰國四君子之一。齊國宗室大臣。其父靖郭君田嬰是齊威王幼子。因封襲其父爵于薛國(今山東省滕州市官橋鎮),又稱薛公,號孟嘗君。門下有食客數千。
秦昭王時曾入為秦相,不久逃歸,后為齊?王相國。曾聯合韓、魏擊敗楚、秦。齊?王七年(前294年)因貴族田甲叛亂事,為?王所疑,謝病歸薛,不久出奔至魏,任相國。曾西合秦、趙與燕共伐破齊。齊襄王立,田文遂保持中立,不久復與莫聯合相親。死后諸子爭立,領地薛為齊、魏共同攻滅。
魏無忌處于魏國走向衰落之時,他效仿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的輔政方法,延攬食客,養士數千人,自成勢力。他禮賢下士、急人之困,曾在軍事上兩度擊敗秦軍,分別挽救了趙國和魏國危局。但屢遭魏安厘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公元前243年信陵君因傷于酒色而死,十八年后魏國被秦所滅。
【魏國信陵君】
信陵君,姓魏名無忌。是魏昭王少子,安厘王的異母弟,戰國時期魏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因安厘王元年(公元前276年)被封于信陵(今河南省寧陵縣),所以后世皆稱其為信陵君,與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并稱戰國四君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28510.html
相關閱讀:春秋時期的名人之芊叔為什么罷官?
臧文仲
戰國四大名將簡介:戰國時期實戰的最高水準
魯國的傳奇寡婦
鐵農具和牛耕導致春秋戰國土地制度變革說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