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從蔣介石1942年1月10日、11日和14日的日記看到這樣三段話:“對德運動倒戈工作之進行”、“派齊?a赴瑞士”、“運動德國軍隊倒戈計劃,應告知羅斯?偨y。”
這是怎么一回事?1942年年初,中國抗戰正處于艱難時期,蔣介石會將手伸到歐洲,管起推翻希特勒的事嗎?
日記中提到的齊?a,早年曾留學德國,時任中國國民政府駐德使館武官。
德國反納粹力量求助于蔣介石
1941年初,蔣介石曾想過將齊?a從德國召回,但駐德大使陳介卻以齊在德國更有利于開展對德工作為由,不愿放人。
當時,齊?a在德國有三個重要的聯系人:一是軍火商人克蘭,此公雖在德國政府中沒有任何官職,但與德軍、政兩界首腦和中國的孔祥熙、何應欽等人都關系匪淺,時德國國內已漸形成了一股反納粹勢力,他便是這股反納粹勢力在商界的代表人物之一;二是沙赫特博士,此公原來是德國國家銀行總裁,被西方經濟界譽為“金融怪杰”,并曾擔任過希特勒的經濟部長,1937年,他因不滿希特勒拋出的種種瘋狂的經濟政策,憤然辭職。1939年,他又被免除了德國國家銀行總裁的職務,但希特勒仍讓他保留了內閣成員的虛銜;三是德國國防部經濟廳廳長托馬斯將軍,他認為進攻波蘭必會引發世界大戰,而德國的原料和糧食都不足以支持這場戰爭,因此,他堅決主張“把希特勒搞掉”。以上三人,都是德國國內反納粹勢力的中堅力量。
1941年5月初,齊?a突然接到了克蘭的邀請,約他到瑞士一晤。15日,齊?a如約來到克蘭在瑞士的家中,克蘭對他說,他們已經在德國國內秘密聯絡了大量“友人”,準備推翻希特勒,組成新政府,改善國際外交。
29日,克蘭又派其私人律師愛爾哈特上尉從柏林來到瑞士與齊?a繼續晤談。愛爾哈特稱:將來德蘇大戰必不可免,德軍中已有很多將領都對希特勒的國社黨當局嚴重不滿。他們希望克蘭先生能夠代表他們,認真尋覓國際路線。沙赫特博士和托馬斯將軍也均想請克蘭先生通過齊?a轉告蔣介石,“負責代表他們與羅斯福、丘吉爾取得聯系,并相互間達成諒解”。至于“德國內部如何解決,我們自有辦法。”
轉天,齊?a就給蔣介石拍了一份電報,匯報了此事,并要求馬上回國,以便就此事做出更加詳細的說明,蔣也同意了。 6月9日,齊?a回到了柏林。三天以后,他又一次見到了愛爾哈特上尉,并告訴他說:自己很快就要回國了,回國以后,他肯定會向蔣委員長面述他們的要求。愛爾哈特則建議他,最好能抓緊回國前的這段時間,再去見一見托馬斯和沙赫特。
于是,在愛爾哈特的安排下,6月13日,齊?a來到德國國防部經濟廳,會見了托馬斯將軍。托馬斯最關心的問題是希特勒下臺后,西方各國能否公平對待德國。他還表示,自己別無要求,“唯望戰爭能夠早日結束”,屆時,他將辭去一切職務,與克蘭一起到中國一行,協助“委座”建設中國。
6月14日上午,齊?a又來到了沙赫特博士的私人寓所。沙赫特對他的到來表現出了極高的熱情。他先是對蔣介石大加贊揚了一番,繼又提出:希望“委座”能夠幫助他們告知羅斯福和丘吉爾,他們已聯絡了很多人,準備推翻希特勒政權,但前提是國際社會要給他們做出一個承諾,那就是在他們的新政權建立以后,能夠得到國際社會的平等對待,否則,“我們將不會采取任何行動”。
沙赫特還盛贊了羅斯福的大政治家風度,希望蔣介石能派專人去與羅斯福一談。他還特別強調說:“若不知兄(指齊?a)為委座最為信任之人,吾等又何敢露骨如是。”
至此,齊?a已完全掌握了克蘭、沙赫特和托馬斯他們反對希特勒的基本情況及計劃。
就在齊?a在做回國前最后的準備之時,6月22日凌晨,蘇德戰爭爆發了,這使他的回國計劃不得不暫停了下來。27日下午,他突然得到了一個消息:希特勒即將承認汪偽政權。托馬斯很快就證實了齊?a所言非虛,他萬分遺憾地說道:“承認汪偽實為不智之舉,唯望委座不至因此而怨恨德國國民,而我們對于委座的信任,亦決不會改變。”齊?a則告訴他說,德國政府一旦承認汪偽政權,中國政府必將與德絕交,如此一來,他在德國也就待不下去了。托馬斯說:“無論如何必須恢復邦交。我們都非常希望你能留下來,繼續充當委座與我們之間的‘聯絡員’。”
1941年7月1日,德國政府正式發表文告,承認了汪偽政權,國民政府也在第一時間宣布與德斷交。2日中午,托馬斯以私人名義宴請了即將離去的國民政府駐德大使陳介,齊?a亦受到邀請,托馬斯對德中兩國的絕交表示“至為遺憾”。飯后,他又私語齊?a道:“吾人所談之事,現在更應抓緊進行。”至于具體方案,他希望齊?a能速往瑞士與克蘭一談。
7月4日,齊?a來到瑞士,在與克蘭會談后,又于6日返回柏林,向托馬斯報告了他和克蘭的商討結果?颂m認為:鑒于目前形勢,中國更應全力幫助他們反對希氏。希望蔣委員長“勿置德國對委座最忠實之老友于不顧”。更希望蔣介石能委派得力大員到瑞士與他們做進一步協商。
此番談話,克蘭還向齊?a透露了若干機密:他已聯絡了德軍中的十余位元帥,就連柏林的武裝警察司令達律格將軍也參與了他們的密謀。由此可見,當時在德軍高級將領中,反對希特勒的人數已相當龐大了。
蔣介石決定插手德國反納粹活動
在完全摸清了德國國內、軍內反納粹力量的情況之后,齊?a終于在1941年7月底離開了歐洲,但是他并沒有直接回國,而是先去了紐約,將上述情況向宋子文作了匯報。并與宋相約:10月上旬,重慶見。
齊?a回國后,一連向蔣介石遞交了三份報告。向蔣詳細地匯報了他所了解到的德國國內反納粹力量的發展和現狀,以及他們對蔣的希望,他說:“彼等籌劃已非一日,實力甚巨,并有軍部和經濟界人物為其后盾,雖國社黨警察對此防范甚嚴,德國民眾如能得到國際社會戰后能夠對德持公正態度,而不予以歧視之保證,則今秋,德國內部將有大變。”“德國友人現都對委座至深信仰,懇請委座能夠接受此項偉大任務,恢復世界和平,救德民出永久戰爭之水火。”“現望委座能夠托囑一人,代他們向英、美領袖人物接洽,以期獲得相當保證,再求進一步聯絡。”但是,蔣介石卻并沒有馬上作出決定。
齊?a回國以后,克蘭一直焦急地等待著他的消息。10月25日,他從瑞士致電齊?a,稱“德國內部情況已日益嚴重,將來演變,當不出吾人之所料。至關重要,深盼兄能早日歸來。”并又詢問了他回渝之后見蔣的結果如何。同時,還告知他一個不太好的消息:桂永清做事不甚小心,寫給托馬斯的信已被當局查獲,這使托馬斯大為不悅,拒絕再與他有任何來往。并稱:托馬斯將于下月初來瑞士一談。
齊?a接克蘭電后,立即將此電文呈報給了蔣介石,意在促蔣作出決定。
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國際局勢的變化使蔣介石立即亢奮起來,12月8日,他在國民黨中常會上發表講話,提議成立太平洋反日同盟,由美國領導,組成同盟國盟軍總司令部;英、美、蘇三國與中國一致對德、意、日宣戰;聯盟各國應相互約定,在太平洋戰爭勝利結束前,不單獨對日媾和。
當日下午,蔣介石又約見了美國駐華大使高斯和蘇聯駐華大使潘友新,提議中、英、美、蘇、荷、澳等國結成軍事同盟,在美國的領導下,共同作戰。同日晚,他又會見英、美兩國駐華武官,建議成立一個由中、美、英、荷四國參加的聯合作戰機構。
次日,中國政府發布文告,正式對日宣戰,同時,宣布對德、意處于戰爭狀態。
12月17日,中、美、英、蘇四國軍事代表在重慶開會,商定在重慶設立包括荷蘭在內的五國聯合作戰機構。蔣介石提出,盟國應集中兵力于東亞,在1942年內,徹底擊敗日本。
顧問團這一舉措,曾使柏林深感驚訝。希特勒為早拉日本入伙,非常強硬地警告說:如不按期回國,他們在國內的家眷,將面臨嚴重后果。
6月里,當一批批顧問向蔣介石辭行,向蔣介石保證絕不出賣中國利益、絕不泄露中國軍事秘密時,蔣介石既感慨又悲傷。他強打笑臉,對這些即將離去的日耳曼軍人祝福道:“一路順風!一路順風!等我們打敗日本人,歡迎你們再來。”
6月底,德國顧問撤走了。但有5位舍棄一切留了下來。在他們眼里,正義、情感重于一切,他們要親自參與,親自看著中國打敗日本的那一天。
德國人走了,斯大林卻向蔣介石伸出了熱乎乎的大手。
斯大林何等精明?!德國對付蘇聯需要日本,而他要對付希特勒,就必須在東方找一個能對付日本的巨人。而亞洲,能與日本人抗衡的非中國莫屬。深遠的戰略眼光,使他拋棄了對蔣介石多年來一直反蘇反共的成見。蔣介石抗擊日本人,畢竟也為他扛了半邊天。
被逼上絕路的蔣介石對斯大林雖無好感,但他手里畢竟擁有飛機、大炮、槍械物資。這些東西雖然要分文不少地付美元,但畢竟是餓漢的碗中餐,中國沒它不行。
“有奶就是娘”,蔣介石也是干脆:收!只要是戰爭急需的東西,一概收。至于英、美諸國,管他呢?誰讓他們不管不顧?德國人一腳把蔣介石踹向了斯大林。蔣介石有了槍炮,有了外援,氣又粗了。一時又喊出“抗戰到底”的強硬調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47233.html
相關閱讀:揭秘:武昌起義前孫中山領導的十次武裝起義
吳鐵城怎么死的?吳鐵城因何事失去蔣介石信任
揭秘: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與袁世凱的恩怨情仇
1936年蔣介石憑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內戰危機?
解密拜倒在東洋女間諜“石榴裙”下的民國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