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希特勒關鍵時為何放棄蔣介石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近代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進入6月,長江流域的天氣已不再那么溫柔宜人了。時而驕陽似火,熱得人喘不過氣來,時而淫雨連綿,遍地泥濘不堪。天公似乎也被日軍“夸夸”作響的軍靴聲所震怒,施盡手段想把日本人那粗壯有力的短腿拖住,但一切都是枉然。

華中派遣軍司令官?俊六大將麾下那曾令中國東南大地震顫不已的數十萬精兵,興頭十足,繼續揮動著有力的雙腿,跨過華東的丘陵平原、邁過中原的山川湖沼,向著群山環抱、江水長流的華中大步踢來。退踞武漢僅半年的國民政府和委員長蔣介石被這令人發怵的“夸夸”聲攪得寢食難安,剛剛平復的心又吊了起來。

日本人窮追猛打,絲毫不打算給蔣介石以喘息之機,委員長內外交困,陷入只有忍痛抗擊的境地。

然而禍不單行。日本人軍事壓迫未止,咄咄逼人的外交攻勢又壓得蔣介石喘不過氣來。

6月中,德國駐華軍事顧問團接到柏林指示,所有顧問必須限期全部撤返德國。武漢大規模激戰就要爆發,數萬德國顧問突然撤出,且不說戰場指揮、協調上的損失,單就中國軍士氣也要遭受重大損害。希特勒背信棄義、釜底抽薪的這一拳,打得蔣介石眼冒金星,苦不堪言。

蔣介石和國民黨軍隊對德國太過倚重了。自1927年蔣介石背叛革命,與蘇聯斷交后,他便把眼光瞄向了在一次大戰廢墟上崛起的西歐軍事強國德國。十余年間,他不僅從德國進口了大批的槍炮彈藥、軍援物資,甚至還直接引進了德國的軍事人才和戰爭思想。到中日戰爭爆發時,德國在華軍事顧問已達數萬人之多,中央軍營一級作戰單位甚至都配備了德國顧問。這些德國人對蔣介石穩定江山作用巨大。

平定軍閥,統一天下,有德國軍事顧問的功勞。

“圍剿”蘇區,瘋狂反共,蔣介石更是用盡了德國人出的主意。而且當時中國的國防設施,大都是德國人的杰作。

但中日戰爭的擴大,必然使德國要在遠東兩強中作出選擇。臥薪嘗膽的德國最初誰也不想得罪。武器照樣賣,軍事物資照樣送,只要給錢就行。但為緩解與日本人的矛盾,柏林決定顧問團高級人員由現役軍官改為退役軍官,既給了日本人面子,對中國的關系也仍能維持。

當這種狀況持續了一段時間,柏林正為自己的小聰明得逞而暗自慶幸時,德國人哪里會知道小聰明玩得更妙的日本人一直在暗中算計著柏林,算計著中德關系。

1938年新年一過,近衛首相便發出“不以國民政府為對手”的聲明。隨即,近衛內閣指示外相廣田展開新一輪外交攻勢,重點放在英、法、美、德、意、捷克等國身上。

英、法政府為綏靖逆流吞沒,美國采取的是隔岸觀火的政策,無需廣田再下力氣,至于德、意兩國,廣田早已有所活動,因此更感到成竹在胸。

恰在此時,德國通過駐柏林的大島大使向日方轉達,希望日方能加入德、意、日反共協定。對此,日本天皇明確指示外務省,此事要慎重,要多研究后再定。

東京外務省官員心有靈犀,自然知道“慎重、研究”的涵義。盡管柏林方面心急火燎,可東京卻像是不知有這么檔事兒一樣,平平靜靜。

盡管日本方面對加入協定也是心急火燎,但東方人畢竟不同于西方人,他們玩得起深沉。再說加入這樣一個協定,必然要觸怒英、法、美等西方民主國家。而且德、意僅僅向中國停止軍事援助是不夠的,日本人要的,是阻止第三國向中國的一切援助,甚至外交使團也須脫離蔣政權。日本人要從物質到道義,統統卡死中國國民政府。

日本人的耐心終于逼迫柏林讓了步。廣田外相抓住機會出訪歐洲,滿世界散布“中國逐步接近共產黨”、“國民政權將陷入共產黨的謀略中”、“中國的抗日行為是由于蔣介石受了斯大林俄國的唆使,抗日戰線是建立在容共、聯共基礎上,是蘇聯的幫兇”等等。仿佛蔣介石與共產黨早已結派成對,共同欺侮日本。

但廣田出色的外交挑撥,竟在極端反共的德國、意大利找到了市場。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廣田不斷重復的謠言面前,對中國的看法急劇改變。不但不再同情中國的抗戰,甚至慫恿、鼓勵日本人打中國。

日本人和德、意的眉來眼去,蔣介石最初并未太看重。中德畢竟有不少軍事、經濟利益,而中意同是文明古國,歷來又能安然相處。絕不至于為日本人迷惑。但很快發生的兩件事驚得蔣介石坐不住了。

先是孔祥熙代表蔣介石去柏林活動,在孔祥熙求見希特勒時竟吃了閉門羹。消息傳來,蔣介石分明感受到一種不祥的信號,覺得情勢有變。

果然,未及一月,希特勒電告中國,單方面中止向中國提供軍用物資的協定。

德國要關閉對中國敞開的大門。

這時蔣介石有些慌神。英、法綏靖之風甚囂塵上,美國又怕惹火燒身,都取中立。如果德、意再倒向日本,中國將陷入十分不利的國際形勢。

蔣介石真真切切地感到了東京的陰鷙、狠毒。但德、意兩國大門并未關死,他要盡最后的努力,爭取重新打開它。

蔣介石終于在外交上開始下注了,他甚至親自參與了外交政策的制定,要求國民政府外交部重點解決兩方面:一是拉攏英、美等西方民主國家;二是分化德、意、日的結盟。在當時英、美國家政策短期內不會有重大變化的情況下,他把重點放在了后一方面。

在考慮出使歐洲的人選時,一個無可爭議的白面儒將躍入他的腦中:中國軍界元老,國防參議會議員蔣百里。

蔣百里出任蔣介石特使,占據諸多優勢。此公可謂舊中國軍界的奇才。年輕時曾留學日本士官學校,在第三期日、中數百學生中,因總成績名列榜首,獨享了日本天皇親賜軍刀的獎賞,這在當時日軍中曾引起軒然大波。日校方從此將中日學生分別編組,以防不爭氣的日軍學員再丟人現眼。蔣百里從此在留日學生中被譽為“中國三杰”之首。

蔣百里日后又多次赴日本,并娶有日籍夫人左梅,因此算得上中國軍中的“日本通”。

其實蔣百里原名蔣方震,作為一名軍人,他似乎更喜歡別人稱呼他的字:百里,有縱橫百里之意。日后多年,蔣百里似乎比蔣方震更為人們熟知。

但蔣百里淡泊功名,唯理論至上。論資歷,與他在日本同期就學的有蔡鍔,許崇智、李烈鈞等人,都是舊中國軍界的元老。1912年,當蔣介石尚無任何頭銜隱匿家鄉時,他已是保定軍校的少將校長了。他一生苦思中國強盛,鉆研國防理論,雖使他理論上傾倒各地軍閥,但功名上落了伍。

1906年,蔣百里赴德國陸軍大學深造。很快,一名聰慧識廣的東方青年引起了號稱世界頭號軍事強國眾多將帥的矚目。作為弱國,德國瞧不起中國;作為德國的軍人,他們更瞧不起中國的軍人,但蔣百里,使德國軍界對中國軍人有了新的認識。

蔣百里首先使德軍最高統帥刮目相看。作為舉世聞名的元帥,興登堡從未單獨約見過一個年輕的外國留學生。但交談中,蔣百里風度翩翩,識高學博,所談話題精辟深刻,使最高統帥大感驚訝,對蔣百里深為器重。

消息傳出,德國著名軍事理論家、《戰略論》作者伯盧麥將軍在德軍第7軍見到了實習連長蔣百里。一番交談后,伯氏拍著這位20多歲東方青年的肩頭說道:“從前拿破侖說過,若干年后,東方將出現一位偉大的軍事家,這也許就該在你身上吧!”

蔣百里在當時世界上軍事上最先進、強大的兩個國家里,都以超人的才識為中國人贏得了尊重。在中國,軍中大員對他只是敬而遠之,棄之不用,但在國外,他的確是遠近聞名。

蔣介石派他出使歐洲,也許正是考慮到這一點。而且他同時對德國、日本了如指掌,更是無人可比。

在軍委會駐地,蔣介石言辭懇切地對這位軍界泰斗說:“中國如今面臨外交困境,先生此行責任重大。你可利用一切關系、一切手段,破壞德、意、日三國可能出現的聯盟。至少要說服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不要支持日本打我們,不阻止和妨礙我國政府的自主抗戰。”

蔣百里背著蔣介石特使的空銜和一個毫無希望完成的使命,踏上了去歐洲的旅途。

蔣百里盡了力。在意大利,他用盡計謀,足等了一個月,才使起初拒不接見中國特使的意大利獨裁者墨索里尼在威尼西亞宮露面晤談。

由于廣田外相挑撥在先,獨裁者成見已定。靈活善變的蔣百里避實就虛,以毒攻毒,大談日本拒俄反共是假,妥協蘇聯侵略中國是真,說得墨索里尼大為吃驚。蔣百里趁熱打鐵,從國聯糾紛講到中意友好,終于使墨索里尼說出“決無傷害中國之意”的話,并原則同意接受中意兩國以物換物的請求。

羅馬使命大功告成,蔣百里又馬不停蹄地轉赴柏林。

柏林的使命更是艱難。德國是德、意、日反共同盟的發起國,希特勒的野心又不像墨索里尼,僅局限于巴爾干半島。對付蘇聯,德國離不開日本。

當蔣百里故伎重演,再談日本反共是假時,德國外長、納粹第二號人物戈林就不相信了。

一招不靈,蔣百里再生一計,這時,他對日本社會全面深入的了解派上了用場。他繞著圈子說:“日本是東方的工業國,其財富十分之七握于大企業家之手,而軍民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以社會主義的條件而言,日本早已具備。20年前,《資本論》就在日本銷行100萬冊以上。”

蔣百里對德國也不陌生。他了解納粹打倒大資產階級,扶持中產階級,消滅無產階級的路線,因而專揀些德國人反感的東西說。同時暗示,日本隨時有出現共產的可能。

蔣百里的話終于起了作用。戈林驚奇地搓了搓手,睜大眼想插話,蔣百里卻不給機會地又轉入正題:“日本外相廣田實際上就是個走親蘇路線的外交家。他曾口出大言,有我廣田在位,日蘇戰爭絕不至于發生。日蘇兩國關于中東路懸案,就是在他手里解決的。日本簽訂防共協定時,他向蘇聯駐日大使悄悄聲明,此約乃對英而非對蘇。蘇聯把這句不能公開的私人談話公諸報端,弄得廣田大受其窘,這件事已成了國際上一個半公開的秘密了。”

戈林聞言,大為驚訝,閃著狐疑卻有些動搖的眼光說道:“你的話倒很新鮮。”

中國特使另辟蹊徑,竟打動了這位希特勒法定的接班人。起初的冷意已經從戈林胖乎乎的臉上消失了,他同情地對中國使者說道:“中國軍民的犧牲精神,全世界都已看得很清楚了,不過你們的力量到底還是不夠呀!……”

蔣百里這才不失時機地露出底:“我們的物質條件比較落后,對貴國的經濟互助和科學指導不能不寄以厚望。”

蔣百里已無愧于這次歐洲之行。他緩和了德、意對中國的冷落,揭露了日本狡猾的利用心理。這以后很長一段時間,德國元首希特勒對日本天皇都是忽冷忽熱,爭執不斷。直至日后日本加入軸心國一事,裕仁與希特勒也多次爭吵,互相指責。

蔣百里起碼成功地破壞了三國之間的和諧。

但中國軍在戰場上的一敗再敗,日本關東軍、朝鮮駐屯軍重兵云集蘇聯邊境的事實,還是使希特勒在德、日爭執中無法反駁。在東京的一再要挾下,希特勒終于決定拋棄中國這個又大又窮的朋友。畢竟從中國身上,希特勒得不到什么實際利益,還要貼錢貼物。冷酷、惟利的盜世奸雄終于在中日戰爭的天平上,站到了日本一方。

5月,希特勒下令:派駐中國的德國軍事顧問于6月底前全部返回。

希特勒背信棄義、落井下石的行為,在德國顧問團中引起強烈不滿。這些德國顧問不少人長期在華工作,同中國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很多人,包括顧問團團長法肯豪森不愿離開中國,尤其在中國最需要他們的時候。于是,以法肯豪森為首的一批德國顧問聯名通電柏林,表示愿以個人名義留下,繼續為中國抗戰服務。

顧問團這一舉措,曾使柏林深感驚訝。希特勒為早拉日本入伙,非常強硬地警告說:如不按期回國,他們在國內的家眷,將面臨嚴重后果。

6月里,當一批批顧問向蔣介石辭行,向蔣介石保證絕不出賣中國利益、絕不泄露中國軍事秘密時,蔣介石既感慨又悲傷。他強打笑臉,對這些即將離去的日耳曼軍人祝福道:“一路順風!一路順風!等我們打敗日本人,歡迎你們再來。”

6月底,德國顧問撤走了。但有5位舍棄一切留了下來。在他們眼里,正義、情感重于一切,他們要親自參與,親自看著中國打敗日本的那一天。

德國人走了,斯大林卻向蔣介石伸出了熱乎乎的大手。

斯大林何等精明?!德國對付蘇聯需要日本,而他要對付希特勒,就必須在東方找一個能對付日本的巨人。而亞洲,能與日本人抗衡的非中國莫屬。深遠的戰略眼光,使他拋棄了對蔣介石多年來一直反蘇反共的成見。蔣介石抗擊日本人,畢竟也為他扛了半邊天。

被逼上絕路的蔣介石對斯大林雖無好感,但他手里畢竟擁有飛機、大炮、槍械物資。這些東西雖然要分文不少地付美元,但畢竟是餓漢的碗中餐,中國沒它不行。

“有奶就是娘”,蔣介石也是干脆:收!只要是戰爭急需的東西,一概收。至于英、美諸國,管他呢?誰讓他們不管不顧?德國人一腳把蔣介石踹向了斯大林。蔣介石有了槍炮,有了外援,氣又粗了。一時又喊出“抗戰到底”的強硬調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58114.html

相關閱讀:吳鐵城怎么死的?吳鐵城因何事失去蔣介石信任
1936年蔣介石憑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內戰危機?
揭秘:武昌起義前孫中山領導的十次武裝起義
揭秘: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與袁世凱的恩怨情仇
解密拜倒在東洋女間諜“石榴裙”下的民國高官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