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有的人一聽說“倭寇”,就立即在腦海里漠然地浮現出一副粗野的日本人形象,他們半裸赤足,腰佩大刀,橫行海上,進行掠奪。但是這種倭寇形象與歷史的真實距離很大。
作為了解“倭寇”真實形象的前提,首先必須弄清“倭寇”這個詞是怎樣產生、怎樣使用的。
最早出現“倭寇”這一名詞的史料,據愚見所及,是高句麗廣開土王(好太王)的碑銘。這個碑在鴨綠江西岸的中國吉林省集安縣,它與所謂的《魏志倭人傳》(正確地說應該是《三國志》魏書東夷傳倭人條)一起被認為是有助于闡明日本古代史的最重要的史料。這個碑的第二段有關于倭及百濟與高句麗交戰的記載,廣開土王十四年甲辰(四O四年)條說:“倭寇潰敗,斬殺無數!辈谎远,這個記載并不是指與中世紀的倭寇同樣內容的倭寇,它的意思可以說是“日本侵略軍崩潰”!百痢边@個詞指日本,雖然沒有錯誤,但是必須注意“倭”是來自外國的他稱,不是日本人自身的自稱,而且這個他稱當中似乎多少帶有輕視的感情.也可以認為相當于目前美國人、英國人鄙視日本人為“Jap"的稱呼一樣。
倭字的使用,一看中國歷代的正史,就會更加明確。中國正史中載有日本傳的有十五種?墒牵百量堋边@個詞是在什么時候作為術語而固定下來的呢?據我的判斷是十四世紀中葉以后。
《高麗史》是李氏朝鮮時代文宗元年(一四五一),金宗瑞、鄭麟趾等奉國王命令撰寫的關于高麗王朝的官選歷史書,共一百三十九卷,在為數很少的高麗史料中被認為是最珍貴的歷丈文獻,即就倭寇問題而言,也是給我們提供豐富史料的歷史書之一。
《高麗史》高宗十年五月條記載的“倭寇金州”這一文句,一般認為是倭寇在文字上的最初出現。高宗十年相當于日眾貞應二年(一二二三),蒙古人入侵日本是這以后約半個世紀的事情?墒恰百量芙鹬荨碑斎粦撟x做“倭,寇金州”,倭寇在這里還不是名詞,因而不能理解為在這個時期已經存在“倭寇”的固定觀念。
倭寇這個詞成為名詞的時間,中村榮孝的意見是高麗忠烈王四年(一二七八),但是我認為是在高麗忠定王二年(一三五O)以后,即《高麗史》、《高麗史節要》等朝鮮史料在記述一三五O年倭寇固城、竹林、巨濟等地方時所說的,“倭寇之侵,始于此”,或“倭寇之興,始于此”。這里見到的“倭寇”這個詞的用法,顯然是作為術語的用法,說明這個時期倭寇觀念已經明確固定而為朝鮮人所意識到了。
《高麗史》的記載,在寫到日本或日本人的場合,并非全都寫成“倭”,有時也使用“日本”這一稱呼,“倭”還是帶有點侮蔑的感情!百量堋边@一術語必須理解為,是從外國文獻中按照原文把外國人稱呼的帶有憎惡或侮蔑感情的外國語,移植過來未經充分審查研究就成了日本史上歷史名詞的語言。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因為不喜歡“倭寇”這個名詞,曾經把它從日本史教科書中抹掉過,也有人用史料中從未出現過的“和寇”二字來代替“倭寇”二字,但是使用這種新造名詞反而有使倭寇實情含糊不清的危險。最初使用“和寇”名詞的好象是賴山陽,而忌避“倭”字,換上“和”字,反而會忽視“倭寇”的本質。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34731.html
相關閱讀:慘烈的塞班島戰役背后,還有日軍更慘烈的獸行
二戰德國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護士組
陳云憶抗戰:如蘇聯沒做這事抗戰勝利起碼推遲好幾年
二戰中日本王牌戰艦“大和”號為何剛面世就已過時?
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以百人傷亡斃傷敵軍三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