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蒙古獨立,是中華民族自清末戰亂以來一直沒有解決的歷史遺留問題。丟失外蒙古是誰的責任?這個問題數年來一直是民間爭論不休的熱門話題,關于責任的界定,由另外一篇文章分析,本文重點通過過硬的歷史文件論證蔣介石是否承認過外蒙古獨立。
當然這個問題也是雙方爭鋒的匯聚點之一,之所以有不同的觀點,主要在于對現存史料理解的不同。爭論雙方所爭論的“現存”史料主要包括三者:《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中華民國的地圖、蔣介石的日記。
其實這個問題的爭論根本核心就在于對《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認知,地圖和日記不過是佐證。
筆者在國內搜索引擎搜索《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相關資料時,驚奇的發現數個不同版本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不同版本之間言辭各有不同,但大致意思可歸為兩類:官方版本和民間版本。
官方版本以百度百科為代表,民間版各大論壇都有,以下列出原文:
民間版:真實的中華民國和蘇聯加盟條約(根據英文版翻譯)
1.蘇聯承認中國對外蒙古的宗主國地位;蘇聯必須在1950年前撤走在外蒙古境內的所有駐軍。蘇聯同意中國ZF對蒙古的駐軍,但其駐軍不能用來反對蘇聯。蘇聯強烈要求25年以內中國政府同意外蒙古舉行公民表決,由聯合國監督表決的公平性。
2.中華民國ZF聲明對外蒙古有不可質辯的主權,中國政府 1950年10月10日恢復對外蒙古駐軍,用于保護領土完整,不用于反對蘇聯,在同一時間實行蒙古高度自治。中華民國同意 100年以內讓外蒙古人民舉行公民表決,由聯合國監督表決的公平性。公民表決的先決條件是1911年被蘇聯用武力驅逐出去的原外蒙各族居民遷回原地,參與投票。中國ZF認為,公民表決是決定自治,不是決定獨立。
3.雙方同意就蒙古問題繼續進行談判。雙方同意就東蒙問題繼續進行談判。
官方版《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內容來自百度百科)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共八條,主要內容是:“…………中華民國政府聲明,日本戰敗后如外蒙古公民投票證實其獨立的愿望,中國政府承認外蒙古之獨立!
民間版被很多人奉若圣典,認為政府編纂的歷史又一次欺騙了他,國民黨明明說的是承認自治,怎么一下子變成了承認蒙古的獨立了?自治和獨立是一回事嗎?
對此我也深有疑惑,翻看了不少有關論述,但是都被質疑:“大陸的說法可信嗎?”一下子我就找到了思路,去國外找找答案。于是翻墻找到了維基文庫,相信很多人對它深有了解。
于是,答案出現了,而且很簡單。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官方正式的稱謂叫《中?民???埃社?主?共和??邦友好同盟??》,分正文和換文兩個部分,正文就是一些同盟條約的套話,關鍵問題都在換文中體現,關于蒙古的論述,原文如下:
中?民???埃社?主?共和??邦友好同盟??/?文
1945年8月14日
中?民?、??埃社?主?共和??邦
(丙)
中?民??民政府外交部王部?致??外交人民委?部莫洛托夫部?照?
部??下:
?因外蒙古人民一再表示其?立之?望,中?政府?明於日本??後,如外蒙古之公民投票??此??望,中?政府?承?外蒙古之?立,?以其?在之?界??界上?之?明於民?三十四年八月十四日??之中?友好同盟??批準後?生拘束力。本部??向?部?表示崇高之敬意。
此照
??外交人民委?部莫洛托夫部?
中?民?三十四年八月十四日
西?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
王世杰(?名)
王世杰代表中華民國在此條約上簽字之后,1945年10月20日,外蒙人民在外蒙當局的監視和控制下進行公民投票,結果顯示97.8%的公民贊成外蒙古獨立。
真相如何,一目了然。
質疑維基文庫文獻真實性的同志,還有例證可證明當時簽訂的條約后,國民黨承認外蒙古獨立的真實性。
民國36年(1947年),內政部發布《中華民國行政區域簡表》,其中凡例八規定:“蒙古地方雖經我政府于民國35年1月5日承認其獨立,但詳確疆界,尚待勘定!
法律是死的,這都是硬的不能再硬的史料,足以證明蔣介石當時的態度。
1953年,他宣布廢除1945年中蘇條約中關于外蒙古的換文,不承認外蒙古的獨立,并下令把外蒙古重新納入“中華民國”的版圖之內,現今被作為蔣介石頑強抵抗國際強國欺壓仍不屈服的例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43313.html
相關閱讀:揭秘:武昌起義前孫中山領導的十次武裝起義
1936年蔣介石憑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內戰危機?
吳鐵城怎么死的?吳鐵城因何事失去蔣介石信任
揭秘: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與袁世凱的恩怨情仇
解密拜倒在東洋女間諜“石榴裙”下的民國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