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揭秘蔡紹基:袁世凱的幕僚 曾兩度執掌北洋大學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近代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導讀:細讀近代中國幼童留美史料,不難發現,這些首批留洋的人才回國后,在懷揣抱負理想力求為國施展才干的人生境遇中,不少人竟或多或少地與后來的竊國大盜袁世凱發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系,有不少人也正由于他的庇佑,才得以官運亨通,并能做出一番事業。蔡紹基似乎也未能躲開這個怪圈。

  留美幼童中,蔡紹基在近代中國史上所留下的印痕和建樹,同樣值得述說。這不在于他是近代中國最早進入美國名校耶魯大學的留學生之一,也不在于他回國后作為袁世凱的幕僚和親信走上政壇,而主要在于他兩度執掌北洋大學堂(今天津大學前身),為這座近代中國第一所現代意義大學的創立和發展作出了開創性貢獻。

  耶魯“東方棒球隊”隊員

  當年留美幼童留下的不多的歷史照片中,有一張特殊的合影,那是進入耶魯大學后的部分留學生身著棒球運動服裝的合影,其中后排左起第一人就是蔡紹基--高高的個子,勻稱的身材,氣宇軒昂的臉龐,青春勃發又透出儒雅氣質。

  他們中學時代的美國同學后來回憶,這批來自東方的孩子,除了有一張東方人的面孔,還有剛來時腦后拖著的那條長辮子外,其他各方面的秉賦與美國孩子無二,許多方面甚至比美國孩子強,比如學業之外的文體活動、演講比賽等。

  蔡紹基是首批留美幼童中的佼佼者--他在美國高中畢業后,一躍考入耶魯大學最重量級的法律專業。

蔡紹基

  現存有關蔡紹基在美留學生活的資料太少,今人很難回放他當年在校園里的具體映像,但有一篇當年美國的新聞報道,為我們真實還原了一段歷史珍貴鏡頭??蔡紹基及他的同學在參加高中“畢業演講比賽”的全過程。

  在蔡紹基就讀的美國哈特福德高中,每年春天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畢業演講比賽,這成了當地教育界以及普通市民的一次盛會。就在蔡紹基及另兩個“中國幼童”從“哈高”畢業時,情景似乎更是熱鬧,共有60多位來賓出席觀看幾十個學生的演講比賽,其中包括有州教育局長、市長、前任州財政大臣,其他一些中學的校長,還有廣告商。那天演講比賽的結果,恰是蔡紹基和他的中國同學搶盡了風頭--當地的《每日論壇報》留下了詳細報道--

  中國學生在演講比賽中獨樹一幟,他們身著華麗的絲制長袍:一位是橄欖色緞子,另一位在橄欖色長袍上系著華麗的珍珠色緞子腰帶,第三位身穿非常名貴的淺褐色絲袍,打著黃色緞帶綁腿。為了和服裝款式相配,第三位學生手中還拿著一把扇子,并戴了一頂滿清式的綴有紅鈕扣的帽子。中國學生卓爾不群的打扮無疑要吸引太多的目光。

  那天最精彩的當屬中國學生。黃開甲演講的題目是講述法國大臣JeanBaptisteColbert(1619-1683)的一生。盡管黃的英語口語略帶口音,但是他極其出色地運用了優雅的表情--尤其是恰到好處的手勢。黃的遣詞造句非常得體,段落組織精妙絕倫,成為當天演講比賽的一個楷模。

  緊接著黃開甲出場的是蔡紹基,他的演講題目是“鴉片貿易”。蔡說,他最有資格演說鴉片,因為他親眼看到了它所帶來的影響。蔡說在中國的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出售名為“神奇撫慰者”、“無價之寶”的鴉片。如果人們知道了服用它的后果,他們就會把它稱作“可恥的污垢”和最可怕的毒藥。蔡展示了一位鴉片癮君子生前和死后的可怕照片,講述了父親們用出賣子女的錢來購買鴉片。

  當時,西方一共向中國出售了30多萬磅的鴉片,收入有6000萬美元。出售此毒藥給一個人比用刀謀殺他還要惡劣。蔡談到了鴉片戰爭,從此打開了中國的通商口岸。他認為,雖然中國的政府官員在許多方面需要譴責,但是大英帝國以此方式打開中國的大門其罪孽更加深重。

  蔡的講演在結束時獲得了觀眾給予的最富熱情的掌聲。他慷慨激昂地說:“中國沒有死,她只是睡著了,她終將會醒來并注定會驕傲地屹立于世界!”……

  時隔100多年,透過美國報紙的這篇報道,仍能感受到少年蔡紹基的澎湃胸懷。

  袁世凱的幕僚與親信

  細讀近代中國幼童留美史料,不難發現,盡管首派官費留學這種前無古人的壯舉的推動者,主要是容閎及洋務派首領李鴻章等人,但這些首批留洋的人才回國后,在懷揣抱負理想力求為國施展才干的人生境遇中,不少人竟或多或少地與后來的竊國大盜袁世凱發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系。這里有太多機緣巧合。

  1881年,在耶魯大學緊張的學習生活開始后不久,清廷一紙命令,蔡紹基等幼童只得中止學業回國。幾十個留學生在上海港上岸,清廷一開始居然不聞不問,這些“海歸”于是各找門路,謀求生計。但幼童回國也驚動了各方有識之士,他們紛紛從中招募人才,這其中就包括后來的袁世凱。

  蔡紹基歸國后找到的第一份差事是翻譯,先任大北電報局譯員,后去了上海海關,同樣是譯員。1883年,德籍顧問受清廷委任赴朝鮮籌辦海關,挑選唐紹儀為隨員。由于唐紹儀、蔡紹基、梁如浩三人同為中山縣籍鄉鄰,又是留美先后同學,于是唐紹儀立馬推薦自己的同學蔡紹基和梁如浩同往朝鮮任職。正是在朝鮮公干時期,這三人與不久后被派往朝鮮的袁世凱相識相交。

  時袁世凱作為朝廷委派的通商大臣派駐朝鮮。為培植親信勢力,有高人建議袁世凱仿效曾國藩建立私人“幕府”。如此,唐紹儀、蔡紹基這些喝過洋墨水、既懂外語又懂西法且擅長交涉辦事的人才,自然成為袁極力延引之人。于是,唐紹儀先入袁幕府;蔡紹基和梁如浩又由唐引薦入幕。朝鮮“甲申政變”時,唐、梁、蔡三人合力保護袁世凱奮力逃脫日本人追殺,使他們之間生出了一段“生死之交”。后來,三人均受袁重用,自在情理之中。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51312.html

相關閱讀:1936年蔣介石憑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內戰危機?
解密拜倒在東洋女間諜“石榴裙”下的民國高官
揭秘: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與袁世凱的恩怨情仇
揭秘:武昌起義前孫中山領導的十次武裝起義
吳鐵城怎么死的?吳鐵城因何事失去蔣介石信任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