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肥之戰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春秋戰國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在秦滅六國的戰爭中,名將李牧率趙軍在肥(今河北晉州西)全殲秦軍的截擊戰。

十三年,秦軍在平陽大敗趙軍。十四年初,秦將桓?又率軍東出上黨,越太行山深入趙國后方,攻占了赤麗、宜安(今河北葶城西南),對趙都邯鄲構成嚴重威脅。趙王遷急命北部邊防名將李牧為將軍,率所部南下,指揮全部趙軍抗擊秦軍。李牧率邊防軍主力與邯鄲派出的趙軍會合后,在宜安附近與秦軍對峙。他認為秦軍連續獲勝,士氣甚高,如倉促迎戰,勢難取勝。遂采取筑壘固守,避免決戰,俟敵疲憊,伺機反攻的方針,拒不出戰;?認為,過去廉頗以堅壘拒王?,今天李牧亦用此計;秦軍遠出,不利持久。他率主力進攻肥下,企圖誘使趙軍往援,俟其脫離營壘后,將其擊殲于運動之中。李牧洞悉敵情,不為所動。當趙將趙蔥建議救援肥下時,他說“敵攻而我救,是致于人”,乃“兵家所忌”。秦軍主力去肥后,營中留守兵力薄弱;又由于多日來趙軍采取守勢,拒不出戰,秦軍習以為常,疏于戒備。李牧遂乘機一舉襲占秦軍大營,俘獲全部留守秦軍及輜重。李牧判斷桓?必將回救,遂部署一部兵力由正面阻擊敵人,將主力配置于兩翼。當正面趙軍與撤回秦軍接觸時,立即指揮兩翼趙軍實施鉗攻。經激烈戰斗,10萬余秦軍,全部被殲;?僅率少量親兵沖出重圍,畏罪逃奔燕國。李牧被封為武安君。

點評:此戰,李牧在戰略上采取避其精銳、擊其惰歸之策。當得知敵軍識其意圖,誘其出戰,全殲于野時,遂將計就計,用圍魏救趙之策,攻其必救。在交戰時,又采取正面阻敵,兩翼包抄的戰術,全殲秦軍。這是一個圍魏救趙的典型戰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67449.html

相關閱讀:魯國的傳奇寡婦
戰國四大名將簡介:戰國時期實戰的最高水準
臧文仲
鐵農具和牛耕導致春秋戰國土地制度變革說質疑
春秋時期的名人之芊叔為什么罷官?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