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得罪了老板
歷史
長平之戰,秦昭王強令白起撤兵之后,形勢的發展卻出乎意料。當初秦昭王答應韓、趙的求和是有條件的,就是“割韓垣雍、趙六城”。秦國退兵后,韓國如約向秦國獻出了垣雍,趙國卻反悔了,不但沒有割讓六城,而且還遣使齊國,欲聯齊抗秦。秦昭王知道自己被趙國耍了,氣得暴跳如雷,立即下令白起率兵伐趙。
盡管秦昭王很委婉地向白起道了歉,白起還是不愿出戰,他認為秦國已經失去了滅趙的有利時機。白起不愿出戰,秦昭王下令大將軍王陵率兵10萬伐趙。
邯鄲城再次告急,趙王禮請廉頗出馬,率兵抗擊秦軍。廉頗根據秦強趙弱,秦軍遠道而來,利在速戰的情勢,制定了嚴防固守,伺機偷襲的戰略,秦軍全線失利。秦昭王連夜召見白起,請他重新出山,率兵攻打趙國。
白起對秦王說,趙國已不是長平之戰時的趙國了,現在,趙國的傷口已逐漸愈合,百姓也得到了喘息,秦軍殺了他們四十多萬子弟,他們對秦軍恨之入骨,必將同仇敵愾,誓死保衛邯鄲。且趙軍的主帥是老將廉頗,此人深曉兵法,用兵靈活,非趙括可比。再說,各諸侯國見秦國再次興兵伐趙,定會有唇亡齒寒的感覺,諸侯若援救趙國,發兵一日即到。諸侯怨秦已久,今秦雖破趙軍于長平,但傷亡者過半,國內空虛。我軍遠隔河山去爭別人的國都,若趙國從內應戰,諸侯在外策應,秦軍的形勢就很危險了,因此不可發兵攻趙。
秦昭王聽了很生氣,第二天又吩咐范雎前往勸他率兵出征,他又以舊病復發為由推脫。秦昭王當即命王?為大將,再增兵10萬,前去接替王陵,繼續攻打邯鄲。秦軍包圍邯鄲城達五個月之久,戰局沒有絲毫進展。白起聽說秦軍在邯鄲攻城失利的消息后,心中感慨頗多,難免對門客牢騷幾句,門客們相互走動,閑聊的時候,就將白起的話傳了出去。
這話很快就傳到了宰相范雎的耳朵里。范雎又向秦昭王匯報,秦昭王聽了之后,再次下令命白起趕往前線,接替王?主帥之職,繼續攻打趙國,白起仍拒絕接受任命。這一次,秦昭王忍無可忍,削去白起武安君的封號,貶為普通士兵!
公元前257年,魏、楚、韓等國組成聯軍,陸續開赴邯鄲戰場,救援趙國,面對諸侯國聯軍,王?屢戰屢敗,實在招架不住,向秦昭王求取救兵。秦昭王得知前方又打了敗仗,更是遷怒于白起。恰在此時,范雎又向他報告說,白起雖然成了一名小兵,但他的門前卻是車水馬龍,進出的人川流不息,似乎有不臣之心。
秦昭王聽到這個消息后,更是怒不可遏,立即下令,將白起逐出咸陽城,流放到陰密(今甘肅靈臺),一刻也不準在咸陽逗留。
臨行前,白起在心中粗粗計算了一下,自己一生中斬殺、坑殺和溺焚的敵軍,不下160萬!這是秦國國君的榮耀,統帥的功名,可也是百姓的災孽!
出了咸陽城之后,西北風夾雜著碎雪迎面撲來,打得人睜不開雙眼,白起似乎并不在意風雪肆虐,依然仰著頭,大步向前走著。
最后的晚餐
白起的流放令剛下,秦昭王就接到急報,進攻汾陽(今太原)的秦軍遭到趙國的頑強抵抗,形勢十分嚴峻,請求派兵救援,秦昭王立即詔命范雎進宮商議。戰場上的連連失利,令秦昭王暴跳如雷,將一肚子的怨恨都發泄到白起身上,但此時還沒有殺白起的念頭。 歷史
范雎進宮之后,秦昭王問道:“白起離開咸陽了嗎?”范雎說:“今天一大早,他已被禁軍押解離開咸陽城了。”秦昭王的怒氣似乎緩和了一些,說道:“秦國不用白起,我就不信攻不破邯鄲城!”當即命范雎起草詔書,命鄭安平率兵五萬前往邯鄲,增援王?!
午時時分,押送白起的隊伍到了距離咸陽不足二十里的小鎮杜郵,正準備在鎮外生火做飯,卻看見三騎快馬疾風般從咸陽城方向奔馳而來。來人翻身下馬,白起認出此人是宮中的郎中阮駝,阮駝從懷里取出一個錦盒,對白起說:“大王口諭,賜鉅闕于白起,欽此!”
眾人聽了,不解其意,都疑惑地望著阮駝。阮駝打開錦盒,取出一柄寒光閃閃的短劍。白起一見短劍,立即就認出來了。這柄劍,就是自己當年獻給秦昭王的那柄寶劍—鉅闕。
這柄劍出自江南吳越的著名鑄劍師歐治之手,歐治當年鑄造了五柄寶劍:純鈞、湛盧、豪曹、魚腸、鉅闕。后來楚軍攻下越國都城,此劍落入楚王之手。
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78年),白起率兵伐楚,攻克了楚國都城郢城以后,在楚王的宮中發現了這柄鋒利無比的鉅闕,他派人將這柄劍獻給了秦昭王,秦昭王非常喜愛,將其置于御書房中。
今天,在自己被押送陰密的途中,秦昭王突然派人送來這柄劍,用意已不言而喻。白起雙手接過鉅闕,仰天長嘆道:“我對上天有什么罪過?竟落得這個結果?”聲音雖然沙啞,但依然震耳。隨即又自言自語道:“我本來就該死。長平之戰,趙國士兵投降的有幾十萬人,我用欺詐之術把他們全都活埋了,這足夠死罪了,今天,就在這里為他們償命吧!”說完,雙手反握劍柄,猛地將劍刺進自己的胸膛……鉅闕這柄古劍,是白起獻給秦昭王的戰利品,如今又成了他最后的晚餐,歷史這樣安排,是天意?還是巧合?
阮駝面無表情地抽出寶劍,擦干劍上還在冒著熱氣的鮮血,然后將劍裝進錦盒之中,向躺在地下的白起看了一眼,帶著隨從回咸陽向秦王復命去了。
寒冷而荒漠的田野里,只剩下一個缺了左臂的老兵,抱著熱氣漸漸散去的一代戰神的尸體,無聲地哭泣……
歷史
咸陽宮發生了什么
按秦昭王的意思,他只是將白起押往陰密,并沒有處死的意思,為何突然改變了主意呢?白起被押送出咸陽城后,咸陽城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
原來,白起押解出城后,范雎心里仍然忐忑不安,白起雖然被削了封號,成了階下囚,由一只兇猛的老虎變成了一只任人宰割的綿羊,但他仍然還活著,倘若有朝一日重新起用,這只綿羊立刻就會變成老虎,這對自己是一個潛在的威脅。范雎是一個很有心計的人,只要他感到有威脅,就一定要想辦法消除這個威脅,否則,他就會吃不安,睡不寧。他兩眼一轉,又有了主意,便對秦王說:“白起被削了封號,心里本來就不服,又將他遣往陰密,心中更是憤怒。臣聽人說,白起談起越國大夫鐘子期曾說過,別忘了‘狡兔死,走狗烹’的前車之鑒啊!如此看來,他對大王早就有了戒備和不滿之心,到了陰密之后,如果投奔他國,沒有人能阻擋得了,秦國將禍不遠矣!” 歷史
秦昭王想了想,采納了范雎的建議。
秦昭王賜死了白起,日子卻過得越來越不順心了,前線戰局一直沒有進展,邯鄲城仍然是久攻不下。
在此期間,平原君趙勝受趙成王的重托,周游諸侯國,先是與楚國盟約,楚國派黃歇率八萬楚軍北上救趙;游說魏國,魏國派信陵君率十萬大軍以解邯鄲之圍。楚魏聯軍在秦軍的背后,發起了猛烈的攻擊,趙軍得知援軍已到,也從城內向外沖殺,秦軍腹背受敵。
正在雙方酣戰的時候,一支由平原君散盡家財組建的三千人的敢死隊,發瘋般地沖進秦營,秦軍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本就有所不支,再被這支不要命的敢死隊一沖,陣腳頓時大亂,楚魏聯軍和趙軍乘勢向秦軍發起猛攻,秦軍終于招架不住,丟盔棄甲,向汾水方向潰逃。
秦將鄭安平率領的五萬秦軍后撤時,被楚魏聯軍切斷了退路,欲進無路,欲退無門,只好向聯軍繳械投降!邯鄲解圍,趙國轉危為安,韓國也乘機收回了被秦軍占領的上黨城。
秦軍戰敗、主帥鄭安平降敵的消息傳到咸陽,秦昭王氣得暴跳如雷,下令誅殺了鄭安平九族!
后來發生的這些理情,都被白起言中了,可惜他未能親眼看到,親耳聽到。
白起死了,范雎的日子過得也不大順心。
鄭安平臨陣降魏之后,范雎一直忐忑不安,因為是他舉薦鄭安平給秦昭王的。秦律規定:凡被舉薦之人犯罪,舉薦人應當同罪。他深知自己罪責難逃,心里十分恐慌,躲在相府里不敢出門,等待著秦昭王下詔治罪。秦昭王無意追究范雎的責任,使范雎逃過了一劫。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44964.html
相關閱讀:臧文仲
魯國的傳奇寡婦
春秋時期的名人之芊叔為什么罷官?
戰國四大名將簡介:戰國時期實戰的最高水準
鐵農具和牛耕導致春秋戰國土地制度變革說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