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晚年,秦的軍事優勢更為顯著。范睢強化君權,遠交近攻的獻策加速了秦滅六國的過程。白起、王翦都是在這一過程中立下大功的名將。
第一節 范睢
范睢,一作范睢、范且。魏國人,生年不詳,死于公元前255年(秦昭襄王五十二年)。范睢游說諸侯,欲事魏王,家貧無由以進,先事魏大夫須賈。曾隨從須賈為魏昭王出使齊國。齊襄王聽說范睢有口才,使人送給他金十斤及牛、酒,范睢不敢要。須賈知道了這件事,認為范睢將魏國的機密告訴了齊國才得到饋贈,叫范睢收下牛酒,送回金;貒,須賈報告給魏相魏齊。魏齊命令家人狠狠鞭打范睢,打斷了肋骨,打掉了牙齒。范睢假裝死去。家人用席子卷起來,放在廁所里,喝醉酒的賓客向范睢撒尿。范睢從席中對看守的人說:你能放出我,一定厚謝你?词氐娜讼蚓谱淼奈糊R請示,把卷在席里死人扔了出去。鄭安平把他藏了起來,改名張祿。秦昭襄王的使者王稽出使魏國,鄭安平把范睢推薦給王稽,王稽帶范睢入秦。在路上遇到穰侯魏冉,魏冉很反對山東的說客入秦。范睢躲過穰侯的搜查,和王稽到了咸陽。 范睢在秦國住了一年多,沒有機會向秦王進說。后來,穰侯將帶兵越過韓魏,去攻打齊國的剛(今山東寧陽縣東北)、壽(今山東東平縣東南),進說的機會來了,范睢趁機上書秦王。 秦王在離宮召見范睢。秦王叫左右的人都回避。秦王請求說:先生怎么指教我?范睢只說是、是。秦王一再請求。范睢說:“我聽說呂尚遇見文王的故事,文王待呂尚厚,呂尚對文王談得深,呂尚輔佐文王取得天下。我是秦國的一個過客,跟王沒有交情,而我所要說的牽涉王的骨肉之親。我愿以一片忠心進說,但不知王的心是怎樣的。這就是王一再問我而不敢答的原因。我不是因為害怕不敢講。我知道今天講了明天就會被害,然而我無所畏懼。人都免不了要死,如果能夠對秦國有些好處,這是我最大愿望。我所害怕的是我死了以后,天下的人知我是盡忠而死,因而不敢講,不肯到秦國來了。”秦王說:“我有幸今天得見先生,事無大小,上至太后,下至大臣,希望先生都說,不要懷疑我”。范睢說:“秦國地勢險要,軍隊眾多,軍民勇敢,可以成就霸王的事業。但閉關十五年,不敢進兵山東,這是因為穰侯為秦謀不忠,大王的計有所失”。秦王說:希望聽聽我的失計是什么?范睢害怕有人偷聽,先說有關各國的外事。他說:“穰侯越過韓魏去攻打齊國的剛、壽,這是失計。出兵少了,不能對齊國怎樣。出兵多了,對秦國有害。今天秦跟鄰國的關系不親,卻越鄰國去攻打別國,有什么好?過去齊王南攻楚國,破軍殺將,辟地千里。但是最后一寸土地也沒有得到,難道不想得地嗎?形勢不允許呀!各國看到齊國很疲憊,君臣不和,就興兵伐齊,大破齊國。齊國所以大敗,是因為伐楚而肥了韓魏,這就是所謂借給敵人武器,送給敵人糧食”。范睢便向秦王提出兼并策略,其要點首先是“遠交而近攻”,因為這樣才能鞏固所攻取的土地,“得一寸土地就是王的一寸土地,得一尺土地就是王的一尺土地”。其次是“毋獨攻其地,而攻其人”,因為這樣才能殲敵①以下關于范睢的記述,取材于《史記·范睢蔡澤列傳》和《戰國策·秦策三》者,不另注出。國兵力。范睢說,“放棄近攻的策略而去遠攻,不是荒謬嗎?從前中山國地方五百里,趙國獨吞了,別的國不能對他怎樣。韓國魏國處在各國之中,是天下的樞紐。王如能親韓魏,則掌握天下之樞紐,可以威懾楚、趙。如果楚、趙都依附秦國,齊國也必定依附秦國!彼^親韓魏,是先禮而后兵,實際上是“舉兵而代之”。秦王很贊賞范睢的主張,封他為客卿,常和他商議國家大事。 范睢日益得到秦王的信任。又過了幾年,他對秦王說:“我在山東時,只聽說齊國有孟嘗君,沒有聽說齊王。只聽說秦有太后,穰侯,華陽、高陵、涇陽君,沒聽說有秦王。王是一國的首腦,國家大事由王決定,有生殺予奪的權威。今太后能夠擅自行事,穰侯能夠把持對外大權,華陽、高陵、涇陽君可以自行決斷,這是秦國的“四貴”。四貴的權勢盛,國家就危險,大王的權力怎么能不傾覆,令怎么能從王出?有四貴,也就沒有王了。崔杼、淖齒是齊國的臣,齊君被他們害死。李兌是趙國的臣,主父被困于沙丘,百日餓死。今秦國太后、穰侯專權,高陵、華陽、涇陽君為羽翼,這跟崔杼、淖齒、李兌的事類似。今天秦國從有等級的官吏到諸大臣,以及王左右的人,沒有不是屬于相國穰侯的,王在朝廷是孤家寡人。我實在為王惶恐不安。萬世以后,擁有秦國的不會是王的子孫了!惫266年(秦昭襄王四十一年),秦王下決心廢掉太后,把穰侯,高陵、華陽、涇陽君逐出關中,免掉穰侯相位,改用范睢為相,封為應侯(應在今河南寶豐縣西南)。 歷史
范睢既為秦相,仍自稱張祿,魏國人不知道,以為范睢早就死了。須賈出使秦國,范睢化裝成普通人見須賈。須賈驚異,問范睢做什么事。范睢說:我為人家作傭人。須賈很可憐范睢,留他吃飯,并給范睢一件絲綢袍子。須賈終于知道要見的秦相張祿,原來就是范睢,害怕極了。他赤著上身,跪行向范睢請罪。范睢沒有問他的罪,說須賈所以得免于死,是因為贈他一件絲綢袍子,“有故人之意”。他釋放了須賈,但要須賈回去告訴魏王,快送魏齊的頭來,否則將屠大梁。 魏齊嚇得逃到趙國,匿于平原君家。秦昭襄王為給范睢報仇,誘騙平原君至秦。秦王對平原君說:“從前周文王得呂尚以為太公,齊桓公得管夷吾以為仲父。范君也是我的仲父。范君的仇人在你家,希望你派人把他的頭取來,否則我不放你出關。”平原君說:魏齊是我的朋友,在我家也不應當交出來,何況又不在我家。秦王寫信給趙王說:“范睢的仇人魏齊在平原君家,王趕快使人把他的頭送來。不然的話,我將發兵伐趙,且不放平原君出關”。趙孝成王發兵圍平原君家。魏齊夜間跟趙相虞卿逃走,至大梁被迫自殺。趙王終于將魏齊的頭送到秦國。 秦實行范睢“遠交近攻”的策略,先從韓、魏開始,逐步兼并各國。公元前288年,秦派五大夫綰率兵伐魏,拔懷(今河南武陟縣西南)。公元前266年,又攻取魏的邢丘(今河南溫縣東)。公元前265年,秦發兵攻韓的少曲(今河南孟縣)、高平(今河南濟源縣西南),拔之。公元前264年,秦派大將白起攻韓的陘城(今山西新絳縣東北),拔五城①,斬首五萬級。公元前263年,白起率兵攻太行山以南地區。(云夢秦簡《編年紀》秦昭襄王四十四年“白起攻南陽太行道,絕之!薄啊鏊哪,攻大(太)行”)韓國就這樣一塊一塊地被蠶食掉。隨著對韓蠶食的進一步擴大,必然與趙國發生沖突,秦趙間的長平大戰即爆發于此時! 」260年,秦左庶長王?率兵向上黨進攻。趙國派老將廉頗駐守長平(今山西高平縣西北)。秦軍不斷挑戰,而廉頗令趙軍堅守不出。秦用反間計誘使趙王任用趙括取代廉頗后,立即派白起為上將軍,王?為尉裨將。白起用誘敵深入、分割包圍、切斷趙軍后路等辦法,使趙軍腹背受敵,無法沖出重圍。結果,趙括被射死,趙國損失了軍隊四十多萬! “灼鹪陂L平一戰取得很大勝利,引起了范睢的嫉妒。他唯恐白起功高,使他不能專權。本來,白起準備乘得勝的有利時機進攻趙國的都城邯鄲,滅掉趙國。但是秦王聽從了范睢的話;讓士卒休息,允許韓、趙割地講和。白起只好班師回國,滅趙的計劃遂成泡影! ¢L平戰后的第二年,秦王令白起攻趙。白起認為這時不可攻趙。秦王不聽,派五大夫王陵率兵伐趙。公元前258年(秦昭襄王四十九年)正月,王陵統率的秦軍進攻邯鄲受挫,死傷很多。秦王想令白起代替王陵攻趙,白起托病,不肯出征。秦王親見白起,強迫他帶病指揮軍隊,白起仍不肯行。秦王改用王?代替王陵,范睢又起用鄭安平為將軍,鄭安平成了進攻邯鄲的主帥。公元前257年,魏、楚兩國的軍隊前來救趙。邯鄲城下的秦軍,在趙軍和魏軍、楚軍的夾擊下大敗。鄭安平在趙軍圍困下以二萬人降趙,趙封他為武陽君①,公元前255年死于趙。被范睢引用為河東太守的王稽,也因與諸侯通而坐法誅。秦王大怒,欲兼誅范睢。燕國人蔡澤聽到這個消息,游說范睢退位讓賢。范睢因而自稱病重,推薦蔡澤為相。云夢秦簡《編年記》說,公元前255年(秦昭襄王五十二年),“王稽、張祿死!边@是在王稽被處死的那年,范睢也死了。 第二節 白起白起,一稱公孫起,?(今陜西眉縣)人。生年不詳,死于公元前258年②! 」294年(秦昭襄王十三年),白起在秦為左庶長,將而擊韓之新城③(今河南密縣東南)。公元前293年(秦昭襄王十四年),白起為左更,大敗韓魏聯軍于伊闕(今河南洛陽龍門),斬首二十四萬,虜魏將公孫喜,拔五城④。起遷為國尉,涉河,取韓安邑以東到乾河。公元前292年(秦昭襄王十五年),白起為大良造,攻魏,取城大小六十一。明年,取垣(約當今山西垣曲縣)。公元前280年(秦昭襄王二十七年),白起攻趙,取光狼城(今山西高平縣西)。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白起率秦軍向楚進攻,拔鄢(今湖北宜城縣西南),鄧(今河南鄧縣),西陵(今湖北宜昌縣)。公元前278年(秦昭襄王二十九年),白起又乘勝攻楚,取安陸(今湖北云夢縣、安陸縣一帶),并攻下楚都郢(今湖北江陵縣),更進兵至洞庭湖邊。楚國倉皇遷都于陳(今河南淮陽縣)。從此,秦以郢為南郡,封白起為武安君。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四十五年),秦軍攻下韓國的要地野王城,切斷了韓上黨郡(今山西長治市)與黃河以南、韓國中心地帶的聯系。韓國的上黨郡守馮亭在當地居民支持下,把上黨郡屬的十七城獻給趙王,請求歸附,希望借此援引趙國軍力與韓聯合,共同保衛上黨,免遭強秦吞并。趙接受了馮亭上黨歸趙的請求,封馮亭為華陽君。公元前260年(秦昭襄王四十七年),秦左庶長王?率兵向上黨進攻。趙國派老將廉頗駐守長平(今山西高平縣西北)。廉頗的作戰方針是堅壁自守,不輕出戰,把秦軍拖疲之后,再相機反攻。這期間發生過幾次小戰斗,趙軍失利,秦軍也無大進展。趙王不耐煩了,他不能理解廉頗的意圖和打法,屢次譴責廉頗怯戰。他中了范睢的反間計,使趙括代廉頗。趙括是馬服君趙奢的兒子,是一個只會紙上談兵、驕橫自大的人。秦聽說趙括已代廉頗為主帥,立即派白起為上將軍,王?為尉裨將,展開了著名的秦趙長平大戰。趙括一接任就改變了廉頗的計策,撤換軍吏,立即向秦軍發動大規模進攻。秦充分利用了趙括在部署指揮方面的一系列錯誤,勝利地完成了這次史無前例的大殲滅戰。《史記·白起王翦列傳》對這一大戰役,是這樣記載的:“趙括至(東),則出擊秦軍。秦軍佯敗而走,張二奇兵以劫之。趙軍逐勝,追造秦壁。壁堅拒不得入,而秦琦二萬五千人絕趙軍后,又一軍五千騎絕趙壁間。趙軍分而為二,糧道絕。而秦出輕兵擊之。趙戰不利,因筑壁堅守,以待救至。秦王聞趙食道絕,王自之河內,賜民爵各一級,發十五以上悉詣長平,遮絕趙救及糧食。至九月,趙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內陰相殺食。來攻秦壘,欲出。為四隊,四五復之,不能出。其將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將射殺趙括。括軍敗,卒四十萬人降武安君(白起)。武安君計曰:‘前秦已拔上黨,上黨民不樂為秦而歸趙。趙卒反復,非盡殺之,恐為亂。’乃挾詐而盡坑殺之。遺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前后斬首虜四十五萬人。趙人大震!薄 “灼鹪陂L平之戰中立下了彪炳的戰功。他斷絕趙糧道及分割趙軍內部的聯系,取得了軍事上的重大突破。但在政治上,白起犯了很大的錯誤。他殺趙降卒四十多萬,堵塞了招納降人的渠道,不利于對敵人的瓦解。 趙國當時岌岌可危,急于求得喘息時間,重新穩定內部。于是向秦求和愿割六城。秦雖大勝,傷亡也很重,白起后來也說過:“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钡麖募冘娛掠^點看,趙國這時非常弱,國內動蕩不安,秦如抓住這一良機,可以較省力滅趙。所以他主張繼續進兵攻趙。但秦王和范睢對秦的經濟困難、軍事服役過重、人民疲敝所引起的問題,想得更多些。范睢對白起的高功、感到對自己政治地位的威脅,也不顧白起取得滅趙的大功。范睢與白起的關系,如蘇代對范睢所說,如果趙被秦滅,武安君必為三公,君能在他下面嗎?不想在他下面也辦不到。不如答應韓、魏割地講和的請求。范睢向秦王建議:秦兵勞,請許韓、魏割地以和的要求,且休士卒。秦王同意。公元前259年(秦昭襄王四十八年,趙孝成王七年)正月,秦與趙、韓停戰言和,各自撤兵! 」259年九月,秦國在與趙停戰八個月之后又進軍攻趙。這次,秦王下定決心,要滅趙國。但白起卻反對!稇饑摺ぶ猩讲摺酚洠骸埃ㄇ兀┱严逋跫认⒚窨槺瑥陀ペw。武安君曰:‘不可’。王曰:‘前年國虛民饑,君不量百姓之力,求益軍糧以滅趙。今寡人息民以養士,蓄積糧食,三軍之俸,有倍于前,而曰不可,其說何也?’武安君曰:‘長平之事,秦軍大克,趙軍大破,秦人歡喜,趙人畏懼。秦人之死者厚葬,傷者厚養,勞者相饗,飲食鋪總以靡其財。趙人之死者不得收,傷者不得療,涕泣相哀,戳力同憂,耕田疾作以生其財。今王發軍雖信其前,臣料趙國守備,亦以十倍矣。趙自長平以來,君臣憂懼,早朝晏退;卑辭重幣,四面出嫁,結親燕魏,連好齊楚,積慮并心,備秦為務。其國內實,其交外戎。當今之時,趙未可伐也!薄 ∏赝趼牪贿M白起的忠告,仍然派遣王陵率兵攻趙,進圍邯鄲。在稍稍得手之后,次年(公元前258年)正月,秦王又增兵入趙,猛攻邯鄲城。趙人堅守,使秦軍受到不少挫折。 秦王要白起出任統帥。白起稱病不去。秦王派范睢去責問白起,指出他曾帶萬人攻進楚國,占領楚都和楚國西境大片土地,迫使楚王舉國東遷;指出他同韓、魏兩軍的“伊闕之戰”(在今河南洛陽市南龍門附近)也是以少勝多,斬首二十四萬。為什么這次秦國以強大兵力進攻弱趙,要他去指揮作戰,倒反而認為難勝?白起說,當時他能破楚國,是由于楚國內部腐化渙散,群臣相妒以功,良臣斥疏,百姓離心,城池不修,守備無力,而當時的秦軍則將士一心,親如家人,士氣高昂,又能就地因糧于敵,所以終成大功。伊闕之戰的能夠大勝,他說,主要是因為韓、魏兩軍互相推諉,各圖保存實力,秦軍遂得各個擊破。而當前的趙國就完全不是這樣。他進一步分析說:“今秦破趙于長平,不遂以時乘其震懼而滅之,畏而釋之,使得耕稼從益蓄積,養孤長幼以益其眾,繕治甲兵以益其強,增城浚池以益其固。主折節以下其臣,臣推體以下死士。至于平原之屬,皆令妻妾補縫于行伍之間。臣民一心,上下同力,猶勾踐困于會稽時也。以合伐之,趙必固守。挑其軍戰,必不肯出。圍其國都,必不可克。攻其列城,必不可拔。掠其郊野,必無所得。兵出無功,諸侯生心,外救必至。臣見其害,未見其利。”①秦王不甘心按白起的建議,撤兵,另待時機。王陵再失利,白起又托病不出。于是秦王改派長平之戰的副帥王?接替王陵,繼續猛攻邯鄲。由于趙人死守,秦軍圍邯鄲八九個月,死傷眾,而仍不能攻下。趙王出輕銳以寇其后,秦數不利。 趙國雖然頂住了秦軍進攻,但究竟在長平大敗后,人力不足,兵源缺乏。趙人保衛邯鄲,打得很英勇,也很艱苦。一直到信陵君率魏軍前來支援,楚軍配合作戰,戰局才有了顯著的變化。歷史
秦軍已開始陷于被動,“多失亡”。秦王又要白起帶病去邯鄲前線指揮秦軍。白起仍然拒絕。他愛惜自己百戰百勝的聲譽,表示寧死不作“辱軍之將”。秦王大怒,于是撤了白起的職,要他到西部去戍邊。白起生病未走,拖了三個月。這期間“諸侯攻秦益急,秦軍數卻,使者日至”,形勢對秦不利。因而,秦王也就更恨白起不替自己賣命,終于逼白起自殺。白起臨死前說:“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然后他不無懺悔地說:“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 歷史第三節 王翦①(附蒙驁)
王翦,秦王政時的名將,頻陽(今陜西富平縣)東鄉人。生年不詳,約死于公元前212年! 」236年(秦王政十一年),王翦攻破趙國的閼與,奪取九城。公元前229年(秦王政十八年,趙王遷七年),王翦率領上黨郡兵直下趙井陘(今河北井陘縣西),楊端和將河內兵進圍趙邯鄲。趙派李牧、司馬尚率軍抵御。趙王寵臣郭開受了秦國賄賂,造謠說李牧、司馬尚謀反。趙王因此改用趙蔥和顏聚代替李牧、司馬尚。李牧不受命,趙王使人以隱蔽手段捕殺了李牧,廢司馬尚。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趙王遷八年),王翦大破趙軍,殺趙蔥,虜趙王遷,顏聚逃走。趙公子嘉逃至代郡,自立為代王。在這年的前二年(公元前230年),秦已滅掉韓,虜韓王安。 公元前227年(秦王政二十年,燕王喜二十八年),燕太子以秦的勢力日益逼燕,甚為恐懼,派荊軻以獻地圖為名,圖謀刺殺秦王,秦王展圖,圖窮而匕首見。荊軻以匕首刺秦王,不中,被殺。于是秦王大怒,命王翦、辛勝攻燕。燕、代發兵抵御,在易水以西被秦軍擊破。公元前226年(秦王政二十一年,燕王喜二十九年),王翦取燕薊,燕王喜遷都遼東。王翦之子王賁擊楚,取十余城! 」225年(秦王政二十二年、魏王假三年),王賁圍魏都大梁,引黃河大溝的水灌大梁,大梁城壞,魏王假投降,魏亡! ∏丶葴珥n、魏,俘趙王,走燕王,下一步就是對楚的問題。秦王問李信:多少人伐楚可以取勝。李信說,二十萬人足夠了。秦王問王翦,王翦說,非六十萬人不可。秦王說,王將軍老了,李將軍壯勇。就派李信、蒙武①領兵二十萬伐楚。王翦不得用,稱病回老家頻陽。李信開始取得了勝利,后被楚軍打敗,逃回秦國,秦王大怒,親自至頻陽請王翦出山,王翦稱老稱病,但秦王一再懇求,王翦便說非六十萬人不可,秦王答應了。于是王翦率兵六十萬伐楚。秦王送到灞上! ⊥豸逍,向秦王請求賞賜許多美田宅園池。秦王說,將軍還愁貧窮嗎? 王翦說,為大王將,有功得不到封侯,所以趁大王用我的時候,及時請園池為子孫業。秦王大笑。王翦已至關,使人回來請求善田五次。有人對王翦說:將軍的乞求,也太過份了。王翦說:“秦王驕而不信人。今空秦國甲士全都交給我,我多請田宅為子孫業,正是讓秦王以為我只圖小利,而不起疑。王翦領六十萬大軍伐楚,大破楚師,殺楚將項燕。公元前223年(秦王政二十四年,楚王負芻五年),攻占楚都壽春,俘虜楚王負芻,秦設置楚郡。第二年,王翦更平定了楚江南地,降服了越君,設置會稽郡。楚亡。
公元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燕王喜三十三年),王賁攻燕的遼東,虜燕王喜,燕亡。又攻取代,虜代王嘉,趙亡。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齊王建四十四年),王賁從燕國南下攻齊,在沒有遇到抵抗的情況下進入齊國,虜齊王建,于是齊國最后也滅亡了。秦統一了六國。 司馬遷說:“秦始皇二十六年盡并天下,王氏蒙氏功為多,名施于后世。”王氏,自王翦、王賁以至王離,三世為秦將。秦二世時,陳勝反秦。王離奉①以下論述王翦事跡取材于《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者,不另一一作注。①《史記·王翦列傳》作“蒙恬”誤,今據《史記·蒙恬列傳》改! ∶鼡糈w國之陳余、張耳于巨鹿。項羽救趙,擊秦軍,虜王離,秦軍降。蒙氏,自蒙驁始,事秦有功。蒙驁,先為齊人,自齊事秦昭王,官至上卿。公元前249年(秦莊襄王元年),蒙驁為秦將,伐韓,取成皋、滎陽、置三川郡。第二年,蒙驁攻趙,取三十七城。公元前244年(秦王政三年),蒙驁攻韓,取十三城。公元前242年(秦王政五年),蒙驁攻魏,取二十城,置東郡。公元前240年(秦王政七年),蒙驁卒。公元前224年(秦王政二十三年),蒙驁之子蒙武為秦稗將軍,與王翦攻楚,大破之,殺項燕。第二年,蒙武攻楚,虜楚王。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蒙武之子蒙恬因家世得為秦將,攻齊,大破之,擢為內史。秦并天下后,蒙恬將三十萬眾守北邊,筑長城。后為趙高陷害,秦二世賜死 趙國雖然頂住了秦軍進攻,但究竟在長平大敗后,人力不足,兵源缺乏。趙人保衛邯鄲,打得很英勇,也很艱苦。一直到信陵君率魏軍前來支援,楚軍配合作戰,戰局才有了顯著的變化! ∏剀娨验_始陷于被動,“多失亡”。秦王又要白起帶病去邯鄲前線指揮秦軍。白起仍然拒絕。他愛惜自己百戰百勝的聲譽,表示寧死不作“辱軍之將”。秦王大怒,于是撤了白起的職,要他到西部去戍邊。白起生病未走,拖了三個月。這期間“諸侯攻秦益急,秦軍數卻,使者日至”,形勢對秦不利。因而,秦王也就更恨白起不替自己賣命,終于逼白起自殺。白起臨死前說:“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然后他不無懺悔地說:“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
第三節 王翦①(附蒙驁)
王翦,秦王政時的名將,頻陽(今陜西富平縣)東鄉人。生年不詳,約死于公元前212年! 」236年(秦王政十一年),王翦攻破趙國的閼與,奪取九城。公元前229年(秦王政十八年,趙王遷七年),王翦率領上黨郡兵直下趙井陘(今河北井陘縣西),楊端和將河內兵進圍趙邯鄲。趙派李牧、司馬尚率軍抵御。趙王寵臣郭開受了秦國賄賂,造謠說李牧、司馬尚謀反。趙王因此改用趙蔥和顏聚代替李牧、司馬尚。李牧不受命,趙王使人以隱蔽手段捕殺了李牧,廢司馬尚。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趙王遷八年),王翦大破趙軍,殺趙蔥,虜趙王遷,顏聚逃走。趙公子嘉逃至代郡,自立為代王。在這年的前二年(公元前230年),秦已滅掉韓,虜韓王安! 」227年(秦王政二十年,燕王喜二十八年),燕太子以秦的勢力日益逼燕,甚為恐懼,派荊軻以獻地圖為名,圖謀刺殺秦王,秦王展圖,圖窮而匕首見。荊軻以匕首刺秦王,不中,被殺。于是秦王大怒,命王翦、辛勝攻燕。燕、代發兵抵御,在易水以西被秦軍擊破。公元前226年(秦王政二十一年,燕王喜二十九年),王翦取燕薊,燕王喜遷都遼東。王翦之子王賁擊楚,取十余城! 」225年(秦王政二十二年、魏王假三年),王賁圍魏都大梁,引黃河大溝的水灌大梁,大梁城壞,魏王假投降,魏亡! ∏丶葴珥n、魏,俘趙王,走燕王,下一步就是對楚的問題。秦王問李信:多少人伐楚可以取勝。李信說,二十萬人足夠了。秦王問王翦,王翦說,非六十萬人不可。秦王說,王將軍老了,李將軍壯勇。就派李信、蒙武①領兵二十萬伐楚。王翦不得用,稱病回老家頻陽。李信開始取得了勝利,后被楚軍打敗,逃回秦國,秦王大怒,親自至頻陽請王翦出山,王翦稱老稱病,但秦王一再懇求,王翦便說非六十萬人不可,秦王答應了。于是王翦率兵六十萬伐楚。秦王送到灞上! ⊥豸逍校蚯赝跽埱筚p賜許多美田宅園池。秦王說,將軍還愁貧窮嗎? 王翦說,為大王將,有功得不到封侯,所以趁大王用我的時候,及時請園池為子孫業。秦王大笑。王翦已至關,使人回來請求善田五次。有人對王翦說:將軍的乞求,也太過份了。王翦說:“秦王驕而不信人。今空秦國甲士全都交給我,我多請田宅為子孫業,正是讓秦王以為我只圖小利,而不起疑。王翦領六十萬大軍伐楚,大破楚師,殺楚將項燕。公元前223年(秦王政二十四年,楚王負芻五年),攻占楚都壽春,俘虜楚王負芻,秦設置楚郡。第二年,王翦更平定了楚江南地,降服了越君,設置會稽郡。楚亡。
歷史
公元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燕王喜三十三年),王賁攻燕的遼東,虜燕王喜,燕亡。又攻取代,虜代王嘉,趙亡。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齊王建四十四年),王賁從燕國南下攻齊,在沒有遇到抵抗的情況下進入齊國,虜齊王建,于是齊國最后也滅亡了。秦統一了六國。 司馬遷說:“秦始皇二十六年盡并天下,王氏蒙氏功為多,名施于后世!蓖跏希酝豸、王賁以至王離,三世為秦將。秦二世時,陳勝反秦。王離奉①以下論述王翦事跡取材于《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者,不另一一作注。①《史記·王翦列傳》作“蒙恬”誤,今據《史記·蒙恬列傳》改! ∶鼡糈w國之陳余、張耳于巨鹿。項羽救趙,擊秦軍,虜王離,秦軍降。蒙氏,自蒙驁始,事秦有功。蒙驁,先為齊人,自齊事秦昭王,官至上卿。公元前249年(秦莊襄王元年),蒙驁為秦將,伐韓,取成皋、滎陽、置三川郡。第二年,蒙驁攻趙,取三十七城。公元前244年(秦王政三年),蒙驁攻韓,取十三城。公元前242年(秦王政五年),蒙驁攻魏,取二十城,置東郡。公元前240年(秦王政七年),蒙驁卒。公元前224年(秦王政二十三年),蒙驁之子蒙武為秦稗將軍,與王翦攻楚,大破之,殺項燕。第二年,蒙武攻楚,虜楚王。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蒙武之子蒙恬因家世得為秦將,攻齊,大破之,擢為內史。秦并天下后,蒙恬將三十萬眾守北邊,筑長城。后為趙高陷害,秦二世賜死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48355.html
相關閱讀:鐵農具和牛耕導致春秋戰國土地制度變革說質疑
戰國四大名將簡介:戰國時期實戰的最高水準
春秋時期的名人之芊叔為什么罷官?
魯國的傳奇寡婦
臧文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