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蔣介石的一生中,有兩個時刻可以殺掉張學良,而且可以拿出比較靠譜的、說得過去的理由。
第一個時刻:“九一八”事變中,張學良率30萬東北軍不戰而退;特別是在1931年12月,張學良公然違抗中央政府“固守錦州”的命令,不放一槍一彈撤出錦州。當時國內輿論就有要求槍決張學良的。一個可參照的案例是,1937年底,韓復渠因擅自撤離山東戰場而被槍斃。
第二個時刻: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扣押蔣介石,下令殺害包括蔣介石侄子蔣孝先在內的67名警衛。事后,蔣介石完全可以以“劫持領袖,背叛黨國”的罪名處其死刑。
以上兩個重大歷史事件,必然讓蔣對張學良恨得牙癢癢,為何不直接殺掉呢?須知,“西安事變”中的另一位主角楊虎城,可是被滅了門的?贾T事實,至少有八個原因讓蔣不能對張學良下手。
第一,1928年4月,蔣介石領導第二期北伐,國民革命軍迅速占領了平津一帶。對于東三省,蔣介石已不愿再動刀兵,擬采取和平手段解決。蔣介石與奉系通過多輪談判達成一致,當年12月29日,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遵守三民主義,服從國民政府,改變旗幟。此舉成就了蔣統一中國的大業,蔣對此是感激的。
第二,1930年5月,以蔣介石為一派,以閻錫山、馮玉祥為一派,雙方在河南、山東、安徽等省發生一場爭權奪利的混戰,史稱“中原大戰”。蔣介石投入軍隊約60萬人,反蔣兵力高達80萬人。
當時,雙方都極力拉攏置身事外的張學良。如果能爭取東北軍加入己方,那將從根本上改變戰局,使戰爭勝負的天平朝自己一方傾斜。張學良經過權衡, 正當中原大戰膠著之時,于9月18日發表通電,明確宣布擁護蔣介石,旋即派東北軍12萬人入關。東北軍入關,使戰局發生了急轉直下的變化。閻錫山部隊力疲不當,一觸即潰,迅速西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74072.html
相關閱讀:揭秘: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與袁世凱的恩怨情仇
吳鐵城怎么死的?吳鐵城因何事失去蔣介石信任
解密拜倒在東洋女間諜“石榴裙”下的民國高官
揭秘:武昌起義前孫中山領導的十次武裝起義
1936年蔣介石憑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內戰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