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話中,毛澤東特別強調了黨報工作者的學習與修養問題。毛澤東認為:“報紙工作人員為了教育群眾,首先要向群眾學習。”“要使不懂得變成懂得,就要去做去看,這就是學習。”
本文摘自:人民網,作者:向原,原題:《黨史上的反“客里空”運動》
李慶剛在《學習時報》撰文指出,何謂“客里空”?為什么要反對“客里空”?關于這些疑問的解答,不能不聯系到黨的歷史,不能不從黨反對主觀主義、形式主義的優良傳統談起。
毛澤東反對“客里空”
“客里空”是一個虛構的文學典型人物,出自1942年9月蘇聯作家考涅楚克發表的話劇《前線》。這部話劇在蘇聯反法西斯戰爭中產生過重要影響。1944年春,詩人蕭三把自己翻譯成中文的《前線》交給毛澤東閱讀,毛澤東讀后立即推薦給《解放日報》并于5月份連載。
《前線》給人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塑造的兩個人物。一個是前線總指揮戈爾洛夫將軍,作為老資格的布爾什維克,他對黨忠誠,作戰勇敢,功不可沒;但毛病也很明顯:故步自封,驕傲自大,擺老資格。另一個就是脫離實際,靠捕風捉影甚至編造事實來寫報道的記者客里空。作為一個記者,此君最大的本事和特點是能坐在屋子里把不存在的事情編成新聞,并且活靈活現。當聽說戈爾洛夫的兒子在前線犧牲的消息后,善于捕風捉影、添油加醋的客里空頓時來了靈感,在沒有采訪將軍本人的情況下,他便寫出了繪聲繪色的“真實”報道?屠锟赵趫蟮乐羞@樣寫道:“老將軍知道他的愛子陣亡了,垂下頭來,久坐不動。然后抬起頭來,他眼睛里沒有眼淚。沒有,我沒有看見!他的眼淚被神圣的復仇的火焰燒干了。他堅決地說:‘我的孩子,安眠吧,放心吧。我會報仇的。我用老軍人的榮譽發誓。’”在準備把報道發往莫斯科的時候,畢竟心里發虛,客里空才提出要“在電話里和總指揮商量商量”。有人質疑:“在電話里你怎么能看得見總指揮的眼睛呢?你卻描寫得那樣逼真。”客里空一語道破天機:“我的天呀,假如我只寫我所看見的,那我就不能每天寫文章了。我就一輩子也休想這樣出名了。”客里空暴露馬腳后,紅軍官兵把他從前線趕走了。
“戈爾洛夫”、“客里空”這兩個劇中人物的名字,經常出現在各級領導干部的講話和文章當中,迅速為黨員干部和廣大群眾所熟知。
解放區新聞界開展反“客里空”運動
1946年5月,中共中央發布《關于土地問題的指示》,確定了由減租減息政策向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分配給農民政策的轉變,開始實行土地改革。隨著革命形勢迅猛發展、解放區土地改革深入進行,受制于新聞從業者自身素質制約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在報紙宣傳報道中,夸大成績、隱瞞缺點的個人主義、主觀主義傾向也有所發展。一些新聞報道,對于土改中階級斗爭的復雜性、激烈性視而不見,這與廣大基層群眾所親身體驗的土改存在極大差距。隨著這種失實的新聞報道的增多,廣大農民群眾逐漸對報紙產生了不信任的情緒。
1947年4月,黨中央新組成的工作委員會在劉少奇等領導下渡過黃河到達晉綏邊區,開始了解土改進行中的情況和問題,發現了有些報紙新聞報道不真實的問題。
1947年6月15日,《晉綏日報》用一整版篇幅刊登《前線》劇本中有關“客里空”的情節,并在“編者按”中說:“我們的編者作者應該更加警惕,并勇敢地嚴格地檢討與揭露自己不正確的采訪編寫的思想作風,更希望我們每一個讀者都起來認真、負責、大膽地揭發客里空和比客里空更壞的新聞通訊及其作者,在我們的新聞陣營中肅清客里空。”解放區新聞界反“客里空”運動由此揭開帷幕。
《晉綏日報》編輯部的文章引起了熱烈反響,讀者紛紛寫信給編輯部表示鼓勵與支持。一些報社工作人員以及通訊員也積極響應報社的號召,認真反思整改,對自己采寫的報道失實之處作自我檢查與自我批評。
1947年9月18日,《晉綏日報》在創刊7周年紀念之際,與新華社晉綏總分社聯名發表《關于“客里空”的檢查》,連載4天,將檢查的重點指向報社的領導人員,提出把肅清“客里空”與檢查端正領導作風結合起來。文章指出:“‘客里空’之所以能夠出現,又是和戈爾洛夫分不開的;‘客里空’的筆是替戈爾洛夫寫的。”《晉綏日報》中層以上的領導干部經過學習后一致認為:“法國沒有戈爾洛夫,‘客里空’也吃不開。我們也應當拿這面鏡子照照自己。”
這場由《晉綏日報》發起的解放區新聞戰線的反“客里空”運動,發揚了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良傳統,檢查、糾正了新聞報道失實現象,維護了新聞真實性原則。當然,反“客里空”運動在反對右的錯誤傾向時也助長了“左”的錯誤傾向,片面強調“走貧雇農路線”,而“左”、右兩種傾向都必然導致說大話、說瞎話,“客里空”盛行,降低黨報的威信。所幸的是,這一情況迅即為黨中央所覺察而得到糾正。
毛澤東、劉少奇為反“客里空”作總結
1948年3月下旬,毛澤東和中共中央離開陜北,途經晉綏地區赴河北。4月2日,毛澤東接見了《晉綏日報》編輯部人員,并發表了著名的《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毛澤東指出,“《晉綏日報》在去年六月以后進行的反對右傾的斗爭,是完全正確的”,后來出現的缺點,“主要是‘左’的偏向”。在談話中,毛澤東特別強調了黨報工作者的學習與修養問題。毛澤東認為:“報紙工作人員為了教育群眾,首先要向群眾學習。”“要使不懂得變成懂得,就要去做去看,這就是學習。”
1948年10月2日,劉少奇對于一年多來的反“客里空”運動,也作了總結。他說:“在我們黨內,有沒有喜歡別人吹拍的戈爾洛夫呢?有的。你批評他,他不高興,你給他吹吹拍拍,他高興了。因此,‘客里空’還有點地位……不過這不可靠,哪一天一說整黨,就糟糕了。”“報道一定要真實,不要加油加醋,不要戴有色眼鏡。”“去訪問,不論訪問什么人,要得到群眾的真心話,是很不容易的……工作做好了,黨和群眾會報答你們的。但是,這是結果,不能當作目的去追求。如果你著急,馬上想搞一個全國出名,那只能是‘客里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76960.html
相關閱讀:揭秘:武昌起義前孫中山領導的十次武裝起義
解密拜倒在東洋女間諜“石榴裙”下的民國高官
揭秘: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與袁世凱的恩怨情仇
吳鐵城怎么死的?吳鐵城因何事失去蔣介石信任
1936年蔣介石憑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內戰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