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春秋后期的政局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春秋戰國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弭兵”盟會和春秋后期的政局

  春秋的爭霸斗爭,主要是晉、楚兩國。它們各有自己的屬國,形成兩大政治勢力集團。為爭奪霸權,它們長期進行著政治的和軍事的斗爭,都企圖壓倒對方,占據有利的政治地位。但是,到了春秋中期,晉、楚兩國國內都出現麻煩:楚國要對付新興起的吳國,晉國各卿族間的矛盾加劇,故晉、楚兩國間的矛盾相對變得緩和。處在中間地帶的中小國,飽受戰禍苦難,像鄭國在晉楚近百年的爭霸斗爭中,參與大小戰爭70余次,宋國也有40多次,有時甚至幾乎亡國①。在這種情況下,由宋國華元和向戌先后出來撮合兩大集團“弭兵”。

  晉楚“弭兵”后,各國政治形勢發生變化,爭霸的戰場也隨之轉到我國東南地區的吳、楚、越之間進行。

  (一)宋國華元、向戌的“弭兵”活動

  “弭兵”即是消除戰爭!板舯笔录谴呵镎问飞弦患笫拢鼧酥局鴷x、楚兩國爭霸的結束,各國內部新舊勢力間斗爭的加劇。

  1.宋華元“弭兵”及其失敗

歷史

  華元是宋戴公(前799—前766年在位)的兒子華父督的曾孫,曾擔任宋右師職,主持國政。華元因所處的政治地位,與楚國令尹子重和晉國中軍元帥欒書都友好,故由他斡旋,促成一次晉、楚兩國休兵的盟會,也稱為第一次“弭兵”盟會。

  晉、楚兩國能坐下來談休兵停戰,是有各自緣由的。

  晉國卿族間的矛盾,影響了內部的團結一致對外方針。晉國三軍的將佐,都是卿爵,為世家大貴族,各自擁有相當的經濟、軍事實力。像前面曾提到的?氏,“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軍”。而韓氏,有封地7個邑,每邑可出100輛兵車。羊舌氏有3個縣級邑,每邑也可出100輛兵車①。祁氏和羊舌氏被滅后,在他們私家的土地上,設立10個縣②。這些有勢力的強家,互相明爭暗斗,削弱了晉國的力量。如趙氏和欒氏、?氏的矛盾就很深,魯成公五年(公元前586年)趙氏內部發生矛盾,趙氏要趕走趙嬰齊,趙嬰齊對趙同、趙括說:“我在,故欒氏不作。我亡,吾二昆其憂哉”,他已看到欒氏要害趙氏。魯成公八年,與趙嬰齊私通的趙朔妻(晉景公之姐)趙莊姬誣告驅逐趙嬰齊的趙同、趙括造反作亂,欒氏和?氏出面為趙莊姬的誣告作證。晉景公于是誅殺趙同、趙括,并滅趙氏家族。趙莊姬帶著兒子趙武住于景公的宮中才免于被殺。后世戲劇《趙氏孤兒》就是從這里演繹出來的故事。 歷史

  晉國不但有國內矛盾,它所領導的中原諸侯國集團中的秦國和齊國,也有起來同它爭位的意向。所以晉國想從楚國的對抗中脫身出來。

歷史

  楚國的日子也不好過。楚國的申公巫臣用計把楚莊王和司馬子反都想娶為妾的夏姬弄到手,并帶著夏姬出走到晉國。令尹子重和巫臣有舊怨,司馬子反因夏姬事又同巫臣結上新恨。因此子重、子反合謀把巫臣在楚國的族人統統殺掉,將財產瓜分。巫臣從晉國去信警告他們說,你們誅殺無罪之人,我要使你們“疲于奔命”。因此巫臣就向晉景公獻上聯吳制楚的策略,得到晉景公贊同。 歷史

  巫臣自薦為使者往吳,得到吳國國王壽夢的賞識。他帶去一隊晉國軍隊,以訓練吳國軍射箭、駕車、演練軍陣的軍事技術,使只知水戰的吳軍,掌握了車戰的正規戰術。巫臣慫恿吳國反對楚國,并把自己的兒子狐庸留下,作為吳國的行人(外交官)。這樣,從魯成公七年,吳國就開始伐楚、伐巢、伐徐(均楚國的屬國),又攻入楚國的州來邑(今安徽鳳臺縣),鬧得楚國上下不得安寧,子重、子反一年中在戰場上奔波7次,所謂“一歲七奔命”①。一些屬于楚國的小國,被吳國奪去,從此吳國逐漸強大,成為楚國心腹大患。

  晉國把吳國扶起后,趁楚國分出力量對付吳人,也在楚國北境掃蕩楚的同盟國。魯成公八年攻蔡,并伐楚,俘虜楚將申驪。接著攻楚的與國沈(今安徽臨泉),俘虜了沈國君。為開辟通往吳的道路,同年又會合諸侯伐郯國(在今山東郯城縣)。

  晉、楚兩國都出現了麻煩,停止兩國長期的敵對成了共同的愿望。

  晉、楚和平的氫氣球是由晉國放出的。晉景公十一年(公元前588年),晉主動釋放了在?之戰俘虜的楚國公子?臣,并歸還了連尹襄老的尸體。接著楚國也放回了晉國被俘的知■。晉景公十八年,晉景公親自出面釋放了楚國俘虜鐘儀。晉大臣范文子士燮說,讓他歸楚“使合晉、楚之成!雹

  鐘儀返楚,向楚共王轉達了晉國的意愿,楚共王立即派大宰公子辰到晉國,“報鐘儀之使,請修好,結成!雹诖文甏,晉國派大夫糴伐到楚,“報大宰子商之使”③,子商即公子辰。晉、楚兩國使者的交往,媾和的談判已差不多了,這時宋國的華元,看到時機成熟,以他與晉國中軍元帥欒書和楚國令尹子重都相友好的私人關系,于是在晉厲公元年(公元前580年)的冬季,奔走于晉、楚兩國間,以“合晉、楚之成”④。

  晉厲公二年五月,在華元的奔走下,晉國的大夫范文子士燮同楚國公子罷、許偃,在宋國的西門外結盟“弭兵”。盟約有三個內容:晉、楚兩國休戰,并幫助對方攻打來犯的敵人;開通兩集團間的道路交通;共同討伐背叛晉或楚的國家。接著晉國的?至到楚國簽約,楚國的公子罷到晉國簽約⑤。 歷史

  晉、楚雖然簽了休戰的盟約,楚國卻并不想恪守。才過了3年,楚國就又出兵攻晉國的盟國鄭、衛。楚國令尹子襄對力主攻鄭的司馬子反說:剛與晉結盟就背叛它,是不可以的吧。子反卻回答說:“只要有利于我就進攻,管它什么盟約!”這時晉國是厲公當政,晉厲公也是一位厲害的能干人物,豈肯讓楚國得手。于是就發生我們在前面已指出過的鄢陵之戰。兩國再無和平可言,華元撮和的這次“弭兵”盟會的成果,也就隨之付諸流水。

 。玻蜗蛐缭俅位顒印板舯

  華元斡旋的第一次“弭兵”結盟,因條件還未十分成熟,很快破裂。但促使晉、楚兩國息兵的因素,卻在繼續發展:晉國內部斗爭加。粎菄鴦萘姶,對楚構成強大威脅;各中小國厭戰情緒增長等。所以,在華元“弭兵”后的第三十三年,還是由宋國人向戌出面活動“弭兵”,并獲得成功。

  華元“弭兵”后,晉國雖在鄢陵打敗楚國,但厲公眼看晉國大貴族勢力抬頭,有壓倒國君的可能,于是打擊貴族勢力。他誅殺了勢力最大的?氏,對欒氏亦不放心,結果他被欒氏和中行氏聯合殺掉。欒氏殺掉厲公后,勢力強大,成為眾矢之的。范氏利用欒氏家族內的矛盾,趕走了欒氏家族長欒盈,誅殺欒氏的同黨箕遺、黃淵、羊舌虎,囚禁伯華、叔向、籍偃三大夫。欒盈逃到楚國,后又到齊國,在齊國的支持下,偷偷潛回他的封地曲沃。在國內有魏氏支持他,欒盈率領曲沃的丁壯,打到國都。欒盈后來失敗被殺,全族被誅滅①。但晉國內部斗爭卻更加劇。

  晉國加緊扶持和支援吳國,以牽制楚國。晉厲公五年,晉范文子與中原諸侯國在鐘離同吳人相會。吳國正式開始了同中原諸侯國的交往。晉悼公三年(公元前570年),晉召集諸侯在雞澤(今河北邯鄲市北)相會“欲修吳好”,晉悼公派荀會專程到淮上去迎接吳王壽夢。此時吳正與楚開戰,故未到場。晉悼公五年,晉又召集諸侯在戚地(今河南濮陽北)相會,吳國正式參加了這次盟會,與中原諸侯結盟。晉悼公十年,吳王壽夢到?(今江蘇邳縣西北加口)與晉悼公率領的中原諸侯相會。吳國勢力逐漸強大,能與楚抗衡。楚共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70年),楚國令尹子重挑選精兵伐吳,讓鄧廖率領“組甲三百,被練三千”,被吳軍攔擊,鄧廖被俘,逃回的組甲士只有80人,被練士兵只有300人。楚康王元年(公元前559年),楚令尹子囊伐吳,被吳軍打敗,楚公子宜?被俘。子囊伐吳回國后自殺①,臨死前對即將繼他令尹位的子庚說:“必城郢!”②要把國都城墻修好,以防備吳人。

  楚國內部也不安定。楚共王有5個兒子,他自己不立繼位的太子,而誰繼承王位,卻由“神”來決定。他與巴姬商議,把一只璧埋在宗廟殿堂內,讓5個兒子入廟拜祖,誰壓到璧就是繼承人。結果康王、靈王、平王都各壓一部分。子干、子皙不沾邊。所以,楚共王死后,康王繼位,他的幾個弟弟都覬覦著王權③。楚國王子勢強逼主,令尹難當。楚康王八年,令尹子庚死,康王讓■子馮接替。■子馮去同申叔豫商量,申叔豫說“國多寵而王弱,國不可為也!薄鲎玉T就裝病不到任,楚王只得另任他人④。  在這種內外都有困難的情勢下,晉、楚休兵的條件成熟了。晉平公十年(公元前548年),晉國趙武執政為中軍元帥。他下令減輕諸侯對晉國的貢賦(霸主國要收取與國繳納的貢賦。西周時這種貢賦是給周王的,春秋時霸主代替周王的地位,霸主國控制的中小國就把這種貢賦繳納給霸主)。魯國叔孫穆叔去見趙武時,趙武對他說:“自今以往,兵其少弭矣!薄拔湟仓钜艟葱衅涠Y,道之以文辭,以靖諸侯,兵可以弭!雹葳w武的話很快傳到各國,宋國的向戌與蔡國的聲子就出來活動。向戌和聲子先后到楚國與晉國斡旋。

  向戌是宋國的左師,地位高,他與華元一樣,與晉、楚兩國的執政大臣都相好,所以他最終促成此事。魯襄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46年)夏,晉國的中軍元帥趙武、楚國令尹屈建和魯、蔡、衛、陳、鄭、許、曹等國的執政大臣,在宋國的西門外結盟休戰。這次盟約中,除休戰內容外,楚國提出“晉、楚之從交相見”一款,排除齊、秦外,此條得到通過①。這一條款的含義是晉國和楚國的從屬國,要定期朝見對方的盟主。朝見對方,意味著要向對方盟主繳納貢物。這樣諸侯國的負擔就比此前增加一倍。

 。常蛐纭板舯泵藭囊饬x

  向戌活動的這次“弭兵”盟會,獲得了成功。

  “弭兵”盟會召開后,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大為減少,此后的十幾年未有戰事發生,而晉、楚兩大國之間,在其后的40年內沒有發生過直接的軍事沖突。介于兩大國間的中原各國,有了一個暫時和平的環境。國際間的斗爭,就轉入各國內部斗爭。各國內部貴族之間為斗爭需要,在政治、經濟上都采取一些適應歷史潮流的新措施,這樣,就使舊的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逐漸被新的制度所取代。所以說,“弭兵”盟會是春秋時期由諸侯國間的爭霸轉向國內大夫間兼并的一年,也是春秋時代由前期轉入后期的一年。

  爭霸斗爭的戰場,則由中原轉向東南地區的楚、吳、越間進行了。 歷史

  (二)“弭兵”盟會后的中原各國

  “弭兵”盟會后,雖晉楚兩集團間戰爭暫時緩和,但各國內部矛盾就上升了。貴族崛起,從“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轉為“自大夫出”,甚而“陪臣執國命”的時代①。權柄的下移標志著各國政權逐漸向封建社會轉化。

 。保畷x國在政治經濟上的改制

  晉頃公十二年(公元前514年),晉國大夫祁盈家發生內亂。祁盈的家臣祁勝與鄔臧交換妻子,祁盈將二人囚禁起來。祁勝就行賂荀躒,替他在晉頃公面前說情。晉頃公不問曲直,就把祁盈逮捕起來。祁盈手下人見國君處事不公,就把祁勝、鄔臧殺死。晉國于是就把祁盈和他的同黨楊食我殺掉,并滅掉祁氏和楊氏兩家貴族。

  執政的魏舒在處理祁氏和羊舌氏(楊食我族)的財產時,把他們的采邑地收歸國有,設縣由中央派人直接治理。在祁氏的采邑地上設7個縣,在羊舌氏采邑地上設3個縣。這一措施,為戰國時的郡縣制開了頭。

  就在魏舒改采邑為縣的次年,晉國人在法制上也學著鄭國子產,進行改制,把成文法鑄在鼎上。晉頃公十二年,趙鞅(趙武的孫子)和荀寅帶著軍隊在汝水邊筑城,同時征收“一鼓鐵”(200斤),鑄造一件鼎,把范?當政時制定的刑書鑄在鼎上,公諸于眾。這一行動,遭到孔子和當時名人蔡墨的反對。孔子指責說“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貴?貴何業之守?”孔子認為,百姓看鼎上的條文就知道應定罪的輕重,當權貴族就不能從中上下其手,以恐嚇百姓。 歷史

  法律的公布,把晉國法制推到一個新階段。人們知道法律所禁,就可以避免誤觸刑律,有利于社會秩序的維護。貴族也因法律條文公布,不便任意為非,對他們卻是一種限制。以前的法律不公布,由執政者掌握,他們說了算,法律條文公布后,這一神迷被打破,是歷史的一個進步。

  趙鞅在鑄刑鼎后的第二十一年,即晉定公十九年(公元前493年),他在與范氏、中行氏的斗爭中,在鐵地與支持范氏、中行氏的鄭國軍隊交戰。臨戰前他宣布了一項更大膽的改革措施:“克敵者,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士田十萬,庶人工商遂,人臣隸圉免。”①其中“人臣隸圉”是奴隸!懊狻奔词窃趹馉幹辛⒐φ,可以免除奴隸身份。這是一條為奴隸解放開辟道路的新法令。

  為了爭取人心,晉國貴族們還在各自的采地內進行了土地畝制和稅收變革。據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竹簡中的《孫子?吳問篇》,晉六卿都擴大了田的畝制:范、中行氏以一百六十步為一畝;知氏以一百八十步為一畝;韓、魏氏以二百步為一畝;趙氏以二百四十步為一畝。正規的畝是一百步,可見各家都擴大了畝積。在征收地稅上,趙氏是“公無稅焉”外,其余五家都是“伍稅之”,即采用征收百分之二十的實物地租。這已經是一種封建地主性質的剝削方式了。

 。玻R國內政的變遷

  “弭兵”盟會前,齊國的景公即位為君,齊景公在位共58年(公元前547—前490)。景公在位時間雖長,卻是一位平庸的國君,只顧享樂,一味加重剝削。齊景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22年),景公有疾,歸罪于祝、史沒有給他在神前好好祈禱,要殺他們。晏嬰說這是不解決問題的,因為你把川澤山林自然資源都控制起來,不準百姓利用;官吏胡作非為;國家政令沒有準則;對百姓“征斂無度”;國君“宮室日更,淫樂不違!泵癖娡纯嗖豢,“夫婦皆詛”①?梢婟R國政治的敗壞。

  齊國的大權,在景公上臺時,就被崔杼、慶封兩人把持著。魯襄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48年)崔杼殺齊莊公,立景公,自任為相。齊國史官把崔杼殺君的事實記載在簡冊上,竟被他殺死。后一來慶氏乘崔氏家族內亂,吞并了崔氏,慶封又自任為相“當國”②。慶封專權,但他好打

  獵、嗜酒,數日不上朝理政,有事到他家去請示,出現“國遷朝”局面,他家成了國家的朝堂。慶封“當國”僅一年左右,就被他的下屬盧蒲癸、王何趕下臺,逃到吳國。齊景公十六年,齊國正卿欒施、高強專權,殺大臣,將國君子弟驅逐出國,遭到國人的反對。陳氏聯合鮑氏把欒氏、高氏滅掉,這樣陳氏就掌握政權。姜姓齊國的政權危機,也就日益臨近。

  3.子產在鄭國的改革

  鄭國在春秋時是戰禍最劇的國家,而內部大族多,斗爭激烈,所謂“國小而逼,族大多寵!雹傧褡赢a初當政時,派貴族伯石去為國家辦一件事,竟要求先許愿給他土地作報償才去,子產同意,說這是要先安定大族的辦法。

  子產是鄭穆公的孫子,公子發之子,名公孫僑。在鄭簡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43年),執政的子皮見他能干,就讓子產代替自己,并從旁大力支持子產。子產執政21年,在他執政期間對內政進行改革。子產改革的內容主要有以下三項:

  其一是作封洫!胺狻本褪翘锝纾颁本褪撬疁。作封洫的目的,是清查田畝。鄭國的一夫百畝的井田制度,已遭破壞。在子駟當政時,就“為田洫”作過一次整頓,使司氏、堵氏、侯氏、子師氏等四家貴族“喪田”②,即他們多侵占的土地被迫交出來,子產“作封洫”是這一措施的繼續!白鞣怃本褪乔宀槿珖恋,劃定田界,多占者沒收,不足者補足一夫百畝的基本數字。子產在使耕者有其田的同時,實行“廬井有伍”的制度,即將居民用什伍的制度編制起來,以便于管理調動。

  其二是作丘賦。鄭簡公二十八年,子產“作丘賦”!白髑鹳x”的性質與晉國“作州兵”,魯國“作丘甲”的性質相同,是對野鄙中的奴隸征收軍賦。野鄙中的人繳軍賦,說明他們已有當兵權。鄭國的這一變革,也使舊時的國野制度泯除,有利于奴隸的解放。

  其三是鑄刑書。鄭簡公三十年鄭子產鑄刑書,將法律鑄在鼎上,公布于眾。子產鑄刑書比晉國趙鞅鑄刑鼎要早23年。他是我國第一位將刑律公布于眾的人。當時晉國的大臣叔向聽到這一消息后,立即給子產去了一封信,對他的這一行動給以嚴厲的指責,說:原先我把你看作學習的榜樣,現在令我失望了。過去的君主按照習慣審理案子,沒有什么刑法條文,怕民眾據條文爭論不休。若是民眾知道了法律條文,就對在高位的人無所顧忌,而只以法律條文作根據,敢于同在上位的人爭論,那就不可能治理好國家。子產回信說:像你所說的那樣長久之計,我沒有能力做到。我是要解決當前的社會問題。反映了子產適應社會歷史發展的需要,進行社會改革的決心。

  子產的改革,得到鄭國百姓的擁護,百姓編著歌唱道:“我有子弟,子產誨之;我有田疇,子產殖之。子產而死,誰其嗣之?”①鄭國在子產執政時期,在內政外交上都取得成功,他多次頂住了晉、楚的強權外交,保衛了鄭國利益和獨立的尊嚴。

  4.積弱不振的宋國

  宋國在諸侯國中是一個不小的國家,宋襄公還一度企圖爭霸。但宋國一直積弱不振,其原因是強宗大族擅權,政治因循守舊。宋國當政的大貴族都是國君的子孫:戴公之后有4家,莊公后1家,桓公后4家,文公之后1家,武公、穆公之后各1家。其中最強的是戴公、桓公后的8家。宋國的卿官多出自這兩公之后。這些貴族依恃政治上的特權,互相內訌爭奪,甚至同國君對抗。宋平公二十年(公元前556年),右師華閱死,他的弟弟司徒華臣要吞并他家家財,殺死華閱的家臣華吳。宋平公要加以問罪,被向戌和了稀泥,就不了了之?梢娝螄f話沒人聽從。

  宋元公(公元前531—前517年在位)即位后,打算去掉專權的華亥、華定和向寧。這3人卻先下手,將公族的幾位子孫殺死,劫持元公。結果元公只得用3個兒子與他們的兒子相交換作人質,宋元公才被獲釋。后元公殺了華、向的人質,華、向二氏逃奔陳國。接著大司馬華費遂的兒子華?又作難,召回逃往陳國的華、向二氏,占領宋南里進行反抗。華費遂的另一子華登聯絡吳國,帶領吳軍支援華?。宋元公在晉、齊、曹、衛等國的支持下,才打敗華氏,收回南里,華氏余黨逃出國。這場亂子前后經歷數年才被平定①。

  宋景公繼宋元公即位。景公特別寵幸大臣桓?,致使景公的兩親弟公子弟和公子辰被迫逃到陳國。后來這批人同原先被逐出國的右師樂大心一起,占領宋國的蕭地(今安徽蕭縣北),大為宋患。其后宋景公卻與桓?發生矛盾,起因是衛國大叔疾投奔宋時,向桓?獻一顆美珠,宋景公想要這顆珠,桓?不給。景公于是想設計除掉他,不料桓?卻先下手,也想用計劫持景公。宋景公于是派兵攻擊桓?,桓?逃到曹地反抗,遭到曹地人的反對,再逃到衛國,后又逃到齊國。桓?的亂子,在宋國也鬧了20年的時間②。

  宋景公晚年,怠于政事,不上朝聽政,各官署向他報告政事由近臣大尹轉達。景公的指示也由大尹傳達,于是大尹從中上下其手,專斷國政,國人對他很痛恨。魯哀公二十六年(公元前469年),當了48年國君的宋景公到空澤(今河南虞城縣南)時死去。大尹調動1000名甲士將景公尸體運回國都,他秘而不宣國君死訊,卻召集六卿以商議國事為名,用甲士脅迫他們參加盟誓,詭稱景公有病,先立景公子啟為太子。3天后國人得知景公已死的消息,司城樂?揭露大尹的陰謀,調動武裝攻擊大尹。大尹欲發動國人相對抗,但國人不響應,他就帶著公子啟投奔了楚國。六卿立公子得為國君,是為昭公。六卿相盟說:“三族共政,無相害也。”①三族指戴公之后的皇氏、樂氏,文公之后的靈氏。提出“三族共政”的原則,國君顯然是沒有權可言了! 。担攪业膹姍M

  魯國國君政權弱,三家專權,是魯國政治史上的特點。

  魯國的三家,即“三桓”,是指魯桓公3個兒子的后裔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魯國君的失權從魯宣公開始。魯文公死后,東門遂殺死魯文公正夫人哀姜所生的兒子公子惡及公子視,而立敬嬴所生的公子?,是為魯宣公。魯國“由此公室卑,三桓強”②,“政在季氏”③。國政主要把持在季孫氏家族手中。魯宣公剛上臺,季孫氏就給他一次教訓。莒國紀公的太子仆,殺死他的父親,帶著傳國的寶玉投奔魯國,將寶玉獻給魯宣公。魯宣公高興,下令賞給莒太子田邑,并說“今日必授”!季孫氏的季文子為執政大臣,他卻下令司寇立即將莒太子仆驅逐出境,并說:“今日必達!”今天一定要到達國境外④。結果季孫氏的命令執行了,宣公的命令卻作了廢。

  魯國的三家,通過作三軍、作四軍的方式,把國君的軍權和財權瓜分掉。魯襄公十一年,季孫氏的季武子執政而“作三軍”,即將魯國的原兩軍,改成三軍。作三軍的目的是“三分公室”,把魯國國君的土地、人民分成三份,三家“各有其一”。季氏貪婪,全歸己。孟孫氏取四分之一,四分之三仍歸公室。叔孫氏以一半歸己,一半仍歸國君①。魯昭公五年(公元前537年)舍中軍,四分公室。季氏獨得兩份,孟氏、叔氏各得一份。這次瓜分公室徹底,三家都把國君的土地、人民歸于自己,而“貢于公”②,國君只是享受從三家分給他的一杯羹,吃三家的貢物。

歷史

  季氏的專權,引起一些貴族的不滿,魯昭公在他們的支持下,發動對季孫氏的討伐。季孫氏在叔孫氏和孟孫氏的支援下,把魯昭公的軍隊打敗,昭公被迫逃出國,在外流落8年之久,最后死在外地。季孫氏的行為,百姓沒有怨言,諸侯贊同。魯國的“民不知君”③,而只知有季氏。魯國國君失權,三家專權,國力貧弱。

 。叮畡邮幉话驳男l國

歷史

  衛國本是一個強國,但進入春秋后,國君多荒淫,內部矛盾重重,致使被狄人滅國。在齊桓公的幫助下,多次遷都,最后遷到帝丘(今河南濮陽)。衛國統治階級內部和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間的矛盾斗爭都異常激烈,致使它的政局動蕩不定。

  衛國的強族主要有寧氏、孫氏、孔氏等,他們都是國君的后世子孫。衛獻公(公元前576—前559年、前546—前544年在位)上臺時,就表露出要除去大臣并對其父定公的夫人姜氏有野心的征兆,在為父舉喪時不悲哀,不素食。姜氏嘆道:“是夫也,將不唯衛國之敗,其必始于未亡人。嗚乎,天禍衛國也夫!”大臣們聽后,無不恐懼,孫林父于是把寶器搬到他的封邑戚地(今河南濮陽北)①。衛獻公多行不義,將其父的夫人定姜作了自己的后房,又想除掉孫林父。孫林父逃到封邑戚,不上朝聽政,讓兒子孫蒯相代。獻公宴請孫蒯,故意讓樂師領班演唱《詩經?巧言》的末一章助興。這一章詞是“彼何人斯,居河之麋,無拳無勇,職為亂階!”暗指孫林父跋扈不臣又無能耐。樂師領班知道獻公點這首歌的用意,就不愿演唱,有位名叫曹的樂師因被獻公罰打過300鞭,記恨在心,想借機挑撥他與孫氏的關系,就主動要求演唱。樂師曹不但演唱一遍,還擔心孫蒯未聽懂,唱完又把這首詩朗誦一遍。孫蒯聽后,就回戚地告訴了父親孫林父,孫林父于是準備先發難。衛獻公這時也自知失策,就派他的兒子去向孫氏講和,孫林父將他們都殺死,獻公自知難于抵敵孫氏,于是就帶著定姜逃往齊國。孫林父率族眾追擊,在河澤(今山東陽?縣東北)把獻公的親兵打敗。衛國人立衛穆公孫剽為君,是為殤公,由孫林父和寧殖為相,二人實專國政。

  在衛獻公被逐出國的事件中,寧殖也是參與的,但他覺得這事是他的惡跡,在臨死前要求他的兒子寧喜把衛獻公接回,以洗刷他的惡名。衛獻公也在國外積極活動復辟,寧喜遵循父志,決計迎接獻公回國。衛殤公十二年(公元前547年),衛獻公派母弟子鮮與寧喜談判,子鮮轉達獻公的話說:“茍反,政由寧氏,祭則寡人!雹谡䴔嘤蓪幦苏莆眨I公只要求主持祭祀之權。寧喜于是殺死衛殤公,迎回衛獻公,并派兵攻擊在戚的孫林父。孫林父投靠晉國,晉國率領諸侯在澶淵(今河南濮陽西)相會,支持孫氏,并拘捕了衛獻公和寧喜。由于齊國等向晉說情,衛獻公并把女兒嫁給晉平公,君臣才被放歸。 歷史

  獻公復位后,寧喜執政,獻公終究容不得“政由寧氏”這一條款,于是在他復位后的第二年就把寧喜殺死,并追查寧氏的余黨。衛靈公十二年(公元前522年),衛靈公的長兄公孟縶專權,把司寇齊豹的官職罷免,又奪去他的封地,還打算奪去大夫北宮喜和褚師圃的封地。公子朝因與衛襄公的夫人私通,畏忌公孟縶,這批人于是糾合起來反對他。當公孟縶到郭門外祭祀時,齊豹先埋好伏兵,把公孟縶殺死。齊豹接著進攻國君靈公,靈公帶著國家寶器逃到死鳥。原同齊豹糾合攻擊公孟縶的北宮喜與齊豹分道,并反過來攻殺了齊豹,使靈公得以返回國都。齊豹發動的內亂才算平息。

  衛靈公的夫人南子是一位風流女人,淫蕩之事在列國出了名,在未嫁時就與娘家的宋國公子朝私通。衛靈公的太子蒯聵到宋國時,因此事受到嘲諷,回國后就要殺南子。事未成,蒯聵逃走,先到宋,后又到了晉國。衛靈公死后,衛國人立了蒯聵的兒子輒為君,就是出公。于是在衛國又演出一幕父子爭位的鬧劇。

  蒯聵逃到晉國,晉人把他安置在戚邑住下,以示與衛出公對峙。因為當時衛國出公與齊悼公、鄭聲公都是支持晉國的范氏、中行氏而反對趙氏。而趙氏是執掌晉國政權的,所以趙鞅利用蒯聵以牽制衛國。魯哀公十五年蒯聵通過他的姐姐孔伯姬的情人渾良夫,潛入衛國,住在孔文子家。當時衛國是孔伯姬之子孔悝當政,孔伯姬和蒯聵就在夜里脅迫孔悝立蒯聵?足χ坏觅澩,于是立蒯聵為君,是為莊公。蒯聵的兒子出公逃到魯國避難。

  蒯聵為人心地狹窄,上臺后對在國內的大臣打算全部清除。他對司徒瞞成說:我在外流落受苦很久了,現在請你也嘗嘗流落的味道吧。瞞成和褚師比被迫逃往宋國。扶他上臺的孔伯姬和受壓即改變主意的孔悝,也沒有吃到好果子,蒯聵上臺的第二年六月,在平陽(今河南滑縣東)設宴請孔悝,并重加賞賜。待孔悝酒醉后,蒯聵派人將孔悝母子遣送出國。孔悝于是逃到宋國避難。

  蒯聵倒行逆施,衛國人民很恨他。魯哀公十七年,晉人攻衛,到達城外,衛國人起來趕走蒯聵,立蒯聵的從兄般師為君。蒯聵不久又打回來,般師逃走。衛國都城外有一個異族入聚居的戎州,蒯聵發現后,就派人將它摧毀。蒯聵為增加財富,無限期使用工匠,使他們長期不得休息,工匠十分不滿。蒯聵還要撤掉石圃的卿官。這些人就密謀起來反抗,在石圃的鼓動下,進攻蒯聵。蒯聵把宮門關起來請求饒恕,不準。他跑到北門,打算跳墻逃走,當他跳下時,摔斷了腿。恰巧戎州人趕到,殺死跟隨他的太子疾、公子青。蒯聵逃到戎州己氏家中,這家人的妻子有一頭美發,被蒯聵發現后,剪去作了他夫人的假發,己氏很痛恨他。蒯聵逃到他家,正是報仇的時機。蒯聵想活命,拿出隨身帶的玉璧說:“不要殺我,我給你玉璧!奔菏蠀s說:“殺了你,玉璧能跑到哪里去?”就將他殺死①。

  蒯聵被殺后,出公輒又回國復了位。他也同其父蒯聵一樣,清除舊臣,役使工匠,魯哀公二十五年,衛國工匠起義進攻出公,出公逃到宋國,最后逃到越國,終死于越。 歷史

  衛國不斷發生父子爭位,內親相欺,骨肉相殘,君臣上下爾虞我詐,反目成仇。兩次工匠起義,一君被殺,一君逃亡在外,舊貴族走向崩潰,國人、工商業者起而反抗,這一切都表明社會在發生著質的變化。

 。ㄈ﹨浅跂|南的爭霸 歷史

  “弭兵”盟會后,晉、楚的對抗暫時緩和,楚國于是主要對吳開展斗爭和處理內部出現的矛盾。

 。保呵锖笃诘某䥽

  春秋后期,中原各國政權下移,“禮樂征伐”從春秋前期“自諸侯出”轉到“自大夫出”,甚而至于“陪臣執國命”的局面。楚國卻仍是王權較強的一個國家。但楚國的王權,時時受來自令尹和縣公的威脅,因而引發一系列的內部紛爭,致使國力削弱,而不能抵敵吳國的進攻。

  楚國的令尹,多是王族成員擔任,往往對王權構成威脅。如楚康王令尹子南的手下人觀起,車馬過制,康王認為將對王權構成威脅,于是將子南殺死,將觀起車裂①。接替子南任令尹的■子馮,有親信8人,沒有官爵卻擁有眾多的馬匹。楚康王心中不安,■子馮將這8人辭退后,康王才放心。

歷史

  楚康王的弟弟王子圍后為郟敖的令尹,十分專權,殺死曾在楚進行“書土田”和“量入修賦”改革的大司馬■掩。他的乘車、用器都仿照王的規格。楚郟敖四年(公元前541年)冬,與伍舉前往鄭國聘問,走到半道,聽說楚王郟敖生病,于是讓伍舉到鄭,自己趕回國都,借問病為名,將郟敖勒死,自立為王,是為楚靈王。

  楚靈王即位后,滅掉陳、蔡兩國,殺蔡靈侯,用隱太子作人祭的犧牲,殺大夫成虎,凌辱越國大夫常壽過,奪取其他貴族的封地,引起國內的普遍痛恨。楚靈王十二年(公元前529年),到州來打獵時,國內痛恨他的人聯合起來反對他。因觀從的父親被靈王殺死,在反對靈王的活動中,他首先發難。他召回被靈王逼到晉國的弟弟子干、子皙,聯合靈王的小弟、擔任蔡公的棄疾,打進國都,殺死靈王的兩個兒子,擁立子干為王、子皙為令尹,公子棄疾為司馬。正在乾?(今安徽亳縣南)的靈王,聞兩子被殺后,從車上摔下來。跟隨他的軍隊聽到國內有新主,也潰散了。靈王自知走頭無路,在申無宇家自縊而死。

  新當上楚王的子干,不聽觀從殺死公子棄疾的主張,棄疾就利用國都人心不安,靈王死訊未知的形勢,在城內宣言“靈王打回來了”的消息,恐嚇膽小的子干、子皙。他們真以為靈王即將回都,就雙雙自殺。棄疾以王子的身份即位為王,是為楚平王。

  楚平王寵信兩面三刀的小人費無極,致使將楚國政治搞得一團糟。費無極首先排擠掉擁立平王的功臣蔡太子朝吳,接著讓平王將太子建的未婚妻子占為己有,挑撥父子關系。又設計把太子建調出王都安置在城父(今河南平頂山北)。過了一年,他又捏造太子建與老師伍奢要謀反。平王因奪了太子的妻,本對他有戒心,于是拘捕了伍奢,并派奮揚去殺太子建。奮揚卻放走了太子建,太子建先奔宋國,后到了鄭國①。

  伍奢被捕后,費無極要平王將伍奢連同他的兩個兒子一起除掉。伍奢的長子伍尚應召回到國都,次子伍員逃往吳國,尋機報仇②。

  楚左尹?宛是伯州犁的兒子,很有才能,為人正直,深受國人愛戴。費無極卻十分妒忌他,勾結鄢將師對?宛進行陷害。這時的令尹囊瓦也是一個愛財而信讒言的人,費無極設計使令尹相信了?宛要謀害他的假象,囊瓦于是帶兵?氏,?宛自殺,囊瓦焚燒了?氏的住宅。?宛的兒子伯?逃到吳國,后為吳太宰,也尋機報仇。?宛無辜被殺,國人不服。囊瓦聽從沈尹戌的建議,殺死費無極、鄢將師,才將民憤平息。 歷史

  楚國國王如靈王、平王皆專橫殘暴,令尹如囊瓦愛財貪婪,聽信讒言,妒忌賢能。國內有能力的人不是被殺,就是被排擠出國;對外卻欺凌、侮辱鄰國,致使不能與吳相抗衡。

 。玻畢菄呐d起

  在春秋前期,吳國勢力微弱,是一個不被人注意的小國。楚莊王十三年(公元前601年),楚滅舒、蓼,才和吳國有交往。吳國的強大和同楚敵對情緒的增加,主要是從楚國逃出去的人才所為。

  首先教吳國軍事技術和叛楚的是巫臣。他原是楚國申縣的長官,稱為申公巫臣。受令尹子重、司馬子反迫害,決心報仇。以晉國使者的身份到吳國,“與其射御,教吳乘車,教之戰陣,教之叛楚。”吳國始伐楚及楚的與國巢、徐等國,攻入州來!靶U夷屬于楚者,吳盡取之,是以始大,通吳于上國!雹賲峭鯄蹓羰吣辏ü埃担叮鼓,魯襄公四年),壽夢以巫臣子狐庸為相,任以國政②。吳王壽夢二十四年,號稱中原霸主的晉悼公率領十二諸侯在?地(今江蘇邳縣西北)同壽夢相會結盟,會議期間滅了小國陽(地在今江蘇邳縣西北),以打通與彭城平行的通吳第二條道路。 歷史

  吳初本在今江蘇無錫,壽夢子諸樊即位(公元前560年)后,把都城遷到姑蘇(今江蘇蘇州市)。即位當年趁楚共王卒,伐楚,無功而還。次年秋再次伐楚,大敗楚師。

  楚國遭受更大的失敗,是由從楚國逃往吳國的伍員和伯?策劃的柏舉之戰,楚幾乎亡國。楚于是不能與吳相爭,吳國就北上與晉在黃池爭奪霸主地位去了。

 。常畢浅跂|南的爭霸戰爭

  楚國在楚平王即位后,費無極和令尹子囊弄權,楚國內部矛盾重重。吳國加緊了對楚國的進攻,多次打敗楚國。吳王僚八年(公元前519年),吳進攻楚國的州來,楚國令尹陽?率軍相救,而死于軍中,由司馬■越會同頓、胡、沈、蔡、陳、許等7國軍隊,同吳軍戰于雞父(今河南固始縣南),但“七國同役而不同心”,故楚軍大敗,司馬■越自殺。囊瓦新任令尹,增修郢城,以防備吳人來攻。

  在雞父之戰后,吳國內部發生了一起王位爭奪的斗爭。吳王僚是馀昧子,馀昧是壽夢第三子。壽夢有4個兒子:長諸樊、次馀祭、次馀昧、少子季札。壽夢見季札有才有德,想傳國于季札,季札不受,于是使長子諸樊即位,行兄終弟及制,以圖依次傳到季札。待馀昧死后,傳國季札,季札仍不受。馀昧子州于繼父位為王,即是吳王僚①。公子光是壽夢長子諸樊的兒子,他認為季札不愿做國王,國王就應由他繼承,于是準備奪取王位。

  這時伍員從楚國逃到吳國,披發赤足吹簫于吳市上,被吳王僚召進宮中,問明情況,準備起用他。吳王僚與伍子胥(伍員)論時政,伍子胥勸他伐楚。當時公子光正欲篡奪王位,怕王僚伐楚有功而不易除掉他,就對王僚說:“伍胥之謀伐楚也,非為吳也,但欲自復私仇耳,王無用之!蔽樽玉阒拦庸獾挠靡猓谑且矂裢趿挪灰コ,一面退耕于野,一面暗中為公子光物色刺客,以待時機幫助公子光行事,作為自己進身的階梯。

  吳王僚十二年時,他乘楚平王死,派公子掩余、燭庸率師圍楚潛地,又派季札往魯,以觀察中原諸侯動向。楚派大軍在潛地夾攻吳軍,使吳軍進退不得,國內軍力空虛。這時公子光認為是好時機,假意宴請王僚,由伍子胥物色好的武士專諸,將匕首藏在燒好的魚腹中,進獻到宴席上。這時公子光借故離席,專諸從魚腹中抽出匕首,刺入王僚的心臟,王僚當場斃命,專諸也被衛士殺死。公子光預先埋伏的武士把王僚的衛士殺死,于是自立為王,是為吳王闔廬。闔廬任命專諸子為卿,重賞伍子胥,命他為“行人”(外交官),并參與“謀國政”①。

  闔廬雖有篡逆之惡名,卻也是一位能干的國君,他即位的當年,即“任賢使能,施恩行惠,以仁義聞于諸侯”②。闔廬即位這年,伯?也從楚逃到吳,闔廬聽從伍子胥的意見,任為大夫,與謀國事。伍子胥又推薦軍事家孫武,闔廬任以為將,統率吳國軍隊。

  吳和楚相比,吳國力量不及楚。伍子胥于是建議將吳軍隊分作三部分,輪番攻楚。楚人見吳軍至,必全力出動相救,這樣使楚軍疲勞不堪,然后以三軍一齊伐楚。闔廬采納這一策略,“楚于是乎始病”①。

  闔廬八年(公元前507年),因楚國令尹子常曾向蔡侯索取佩玉與裘不成,將蔡侯扣留在楚3年。向唐侯索取良馬不成,也將唐侯扣留達3年。他們深恨楚國,蔡昭侯先與晉結盟伐楚,晉人向蔡侯求賄不得,借口不能與楚爭而作罷②。蔡國接著與吳結盟伐楚,這正合吳國要同楚決戰的方針,于是在闔廬九年的冬季,吳、蔡、唐三國聯軍伐楚。 歷史

  在蔡、唐兩國的帶領下,吳國軍隊乘船沿淮水而上,過蔡國,在淮河彎曲處舍船登岸,與楚軍夾著漢水對峙。楚國左司馬沈尹戌見吳軍遠道深入楚國來攻,就向令尹子常提議:令尹所率軍隊原地不動,迎住吳軍;他自己率軍控制方城之外,摧毀吳軍的船只,封鎖吳軍背后的關口,然后令尹子常軍渡漢進擊吳軍,他再從背后夾擊,必大敗吳軍。而令尹子常想獨占功勞,武城大夫黑想速戰,楚大夫史皇挑撥子常說:楚國人恨你而喜歡沈尹戌,若沈尹戌的計策成功,就是他一人獨得勝吳之功。這樣,你的地位就保不住了。子常于是不顧沈尹戌的建議,率軍先渡過漢水出擊,從小別打到大別(均在今湖北漢陽縣北),和吳軍打了三仗都失敗。子常自知不敵吳軍,想逃跑,被史皇阻止。這時兩軍陳于柏舉(今湖北麻城)進行決戰。闔廬的弟夫概王了解到楚軍沒有士氣,向闔廬建議先用輕卒攻子常的軍隊,楚國士兵將會逃跑,接著用主力猛攻,就一定能得勝。闔廬不同意,夫概王不顧王命,以所屬5000兵士出擊,果然大敗楚軍,子常逃到鄭國。吳軍跟蹤追擊楚軍,在清發(今湖北安陸縣南)追上,待楚軍半渡河時發動突襲,又打敗楚軍。在雍?(今湖北京山縣西南)又突襲正在做飯的楚軍,吳軍吃了楚軍做好的飯后,繼續追趕,一連打了五個勝仗,就到達了楚國都郢城下。

  楚昭王見吳大軍突然到達國都城下,只帶了一個妹妹倉皇出逃。中途遇見箴尹固一同乘船,昭王讓他用“火象”沖擊吳軍,以掩護脫險。昭王逃進云夢澤中,遭到被迫為“盜”的人民襲擊,又逃到鄖邑(今湖北安飩),然后轉入隨國。吳軍追到隨國,和昭王只隔著一座宮室,吳人要求隨國交出昭王。但隨人同楚一直友好,不愿交出,吳軍不得已退回。

  在吳軍追擊楚軍時,沈尹戌從息地(今河南息縣)回來,在雍?與吳軍交戰,獲得勝利。但他身受重傷,因他曾在闔廬手下做過事,恥于被吳擒,叫手下人將他的頭割下。

  吳王闔廬得不到昭王,回師郢城,按等級住進楚國宮中,相傳他們曾強以楚國君臣妻妾為己妻妾,以侮辱楚國。伍子胥因為得不到昭王,就把楚平王的墓挖開,鞭尸三百,用腳踏著平王尸的腹部,將平王的眼珠挖出,以報殺父之仇。

  伍子胥逃往吳國決心復仇,但他的朋友申包胥卻決心要衛楚。當吳軍攻下楚都后,申包胥到秦國請求救兵。秦人不想出兵救楚,申包胥就靠在秦宮墻上啼哭,七日七夜不斷。終于感動秦哀公,于是決定救楚。秦哀公三十二年(公元前505年),秦派500輛兵車救楚,秦楚聯軍在沂地(今河南正陽縣境)打敗夫概王,接著在軍祥(今湖北隨縣)再敗吳軍。秦楚聯軍又滅了唐國,這年秋天在公?之?和麇地(今湖北京山縣西南),再次打敗吳軍。九月,因夫概王回國奪取王位,闔廬只得回軍。這年越國也抄后路攻吳。吳軍在楚不能堅持,于是全部撤回。

  闔廬回師后,打敗夫概王,穩定了國內政局。夫概王逃到楚國,楚封為堂?氏。 歷史

  闔廬十一年,即吳從楚回師的次年,吳太子終曼又打敗楚國的舟師,俘虜了兩個水軍將領和七個大夫。接著又在繁揚(今河南新蔡縣北)打敗楚國的陸軍!俺䥽筇瑁瑧滞。”楚國元氣大傷,國內人心惶惶,于是把國都遷到?(今湖北宜城縣東南)①。

  吳王闔廬攻破楚國,占領國都郢城,楚不能與之對抗。其后闔廬子夫差破越,北上爭盟,把吳國的霸業推向頂峰。有一種說法,即春秋五霸中,闔廬是其一,不是沒有道理的。

 。ㄋ模﹨窃綘幮酆驮綔鐓

  吳越的爭雄,是春秋晚期繼吳楚之后的又一次較大的政治軍事斗爭。越國在吳國的南邊,當吳楚爭霸斗爭激烈進行時,越國逐漸發展、強大起來,取代楚國成了同吳國爭雄的勁敵。

 。保絿陌l展和勾踐臣吳

  越國地在今浙江紹興地區,初本一小酋邦國家,到允常為首領時,強大起來,于是同吳國相攻伐。

  越國的世系,允常以上不可考知。允常始見于春秋記載,允常之后就是春秋晚期的吳越爭雄及滅吳稱霸的時期。越滅吳在魯哀公二十二年,即公元前473年,按本書時代的劃分已進入戰國時期了。

  越國社會的發展,是與南方的印紋陶器為代表的文化相關的。1982年春在浙江紹興坡塘發掘一座帶階梯墓道的貴族墓,墓中出土兩件拍印有方格紋的泥質灰黑陶小口罐。這類“米”字紋、方格紋的印紋硬陶片,在同時期的遺址中有大量發現。這座墓中出有一座銅質的房子,屋內有伎樂場面,伴出有銅鼎、?、?、?、?、?、?頂式方座及小豆、小壺等青銅器。這批銅器的特征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顯然是本地鑄造的①。越國的劍很精良,解放以后在長沙、江陵、淮陽等地都出有越王劍。如在湖北江陵望山一號墓中所出越王勾踐劍,制作相當精良,上有“越王勾踐自作用劍”八字銘文,反映出越國發達的金屬冶鑄業。

  1960年在紹興北的西施山,發現越國時期的大批銅、鐵制的刀、削、斧、鑿、帶齒鐮和三角形犁鏵器②,是越國手工業和農業發達的物證。相傳越國一歲償還所借吳國的萬石糧食被用作種子,說明越國糧食品種優良。

  從出土陶器和青銅器形制、特點上看,多具地方特色,說明越國是土生土長的一支當地民族發展起來的。但越國的文化和中原有統一性的成分也不少。從出土青銅器上的銘文,為一種被稱為“鳥蟲書”的字體,這是從中原甲骨文、金文發展形成的,它們是一個系統,只是更加藝術化了。越地出有一種敲擊樂器鉦,是軍中的用器,即鉦鉞,它可能是繼承商周青銅鐃傳統。類似的鐃,在商代晚期的安陽殷墟中已有發現。

  越國的生產發展,實力增強,于是與吳國發生對抗。

  越國見于春秋歷史上,是在魯宣公八年(公元前601年),此年楚滅群舒,與吳、越結盟。以后數十年,越國消聲斂跡,至魯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年),吳人進攻越國。此時吳國是壽夢次子馀祭為王。吳人將越俘用來守舟,馀祭視察舟船時,被越俘殺死。楚靈王四年(公元前537年),楚王會合諸侯進攻吳國,越大夫常壽過率領越與楚靈王在瑣地(今安徽霍丘縣東)相會,以支持楚攻吳。楚人輕吳而不設備,在鵲岸(今安徽無為縣南)被吳軍打敗。越人又消沉了20年,到楚平王十一年(公元前518年)楚出動水軍攻吳,越國又派大夫胥犴在豫章犒勞楚師。楚國這次又遭到失敗,越國也就縮了回去。吳王闔廬四年(公元前511年)夏,吳國正式興兵伐越,方把越國當作一個敵手對待。闔廬十年,越國趁吳軍在楚時,向吳正式發起進攻,深入吳地。越軍攻入吳地,是迫使闔廬從楚退兵的因素之一。

  闔廬十九年,越王允常死,勾踐繼位。闔廬趁越新君初登位,起兵攻越,以報越人趁他在楚襲擊吳后方的仇。越與吳軍戰于?李(今浙江嘉興),勾踐用計大敗吳軍,吳王闔廬被越將用戈擊傷,一個腳趾被砍掉。由于傷勢重,在回軍的途中就死了。

  闔廬死后,由其子夫差繼位。夫差發誓要報殺父之仇,讓一個臣子站在宮門前,每當他出入時,那人就喊道:“夫差,你忘了越王殺死你父親嗎?”夫差則回答說:“!不敢忘記,三年一定報仇!”

  吳王夫差二年(公元前494年),?李之戰后剛剛3個年頭,夫差就興兵伐越。吳軍在夫椒(今浙江紹興縣北)大敗越軍,乘勝攻入越境內地。勾踐只剩下5000甲兵,退保會稽山。勾踐見已無力同吳較量,為免于亡國,于是派大夫文種通過吳國的太宰伯?講和。伯?受了越的禮物,故堅決主張同意越國的請和。伍子胥知道這是越人的緩兵計,力勸夫差乘勢滅越,以除后患。夫差不聽伍子胥的忠告,同意與越講和,條件是越王勾踐夫婦到吳國為人質。于是勾踐向吳稱臣,夫婦到吳國替夫差養馬,并將越國的寶器送給吳國。

  2.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發奮圖強

  越王勾踐夫婦在吳國,對夫差恭恭敬敬,相傳他在吳3年,為吳王夫差駕車養馬,夫人打掃宮室,住在潮濕的囚室,極盡屈辱。伍子胥多次建議吳王夫差將勾踐殺掉,靠著伯?的保護,才免于被殺,終于得到赦免歸國。

  勾踐歸國后,決心報仇,于是“目臥則攻之以蓼,足寒則漬之以水,冬常抱冰,夏還握火”,又“懸膽于戶,出入嘗之,不絕于口!雹龠@就是歷史上相傳著名的“臥薪嘗膽”的故事。勾踐身自儉樸,“出不敢奢,入不敢侈”,“食不重味,衣不重彩”,日勤于政,“未嘗一日登玩”。他自己耕田而食,夫人織布而衣,節省開支,以增強國力。

  勾踐返越后,大力發展生產,繁息人口。他下令10年不收租稅,讓百姓“居有三年之食”。獎勵生育,以繁衍人口。禁止壯男娶老婦為妻,老男娶壯女為妻。女子17歲不嫁,男子20歲不娶,父母有罪。婦女將分娩時,報告官府,官府派醫生守護接生。生男孩,送給兩壺酒、一只犬;生女孩,送給兩壺酒,一只小豬。若一胎生兩個,官府供給衣食,若一胎生3個,官府給請?姆喂養。對鰥寡孤獨都有相應的照顧②。緩刑薄罰,以安定民心。

  整飭內政,招賢納士。重用文種、范蠡、計然等人。選國內“達士”,給以上等住宅,供給上等的衣食,使他們為國效忠出力。招募賢才,有從諸侯國來越的游士,勾踐一定在宗廟中舉行隆重的接待禮,并根據各自的特長任用。如勾踐以文種治內政,范蠡治軍事、外交,計然管理財政等。

歷史

  加強軍事訓練。按里閭的行政組織征集、編制兵員。制造利劍強弓,訓練“習流”水軍。用重賞嚴刑教育士卒勇于聽命,樂于立功,“進則思賞,退則避刑”①,建筑城郭,加固邊防。

  這就是勾踐實行的“十年生聚,十年教養”的策略。

  與此同時,勾踐聽從大夫扶同“親于齊,深結于晉,陰固于楚,而厚事于吳”的外交策略②。在“厚事于吳”的方針里,主要實行文種的“九術”中有關的計策,即“重財幣以遺其君,多貨賄以喜其臣”,經常送些玉帛珍玩給吳國君臣,使他們高興;“貴糴粟?以虛其國”,勾踐回國后假報國中受災,向吳國借糧1萬石。次年越國選上好的糧食,經過蒸熟后還給吳國。吳國見越糧種優,于是用來作種子,致使吳國無收;“遺美女以惑其心,而亂其謀”,越國向吳獻上西施、鄭旦二美女,夫差由是荒于政事;“遺之巧工良材,使之起宮室,以盡其財”。勾踐派3000木工到山中伐大樹,并將所伐木材雕刻上花紋,然后獻給吳國。夫差用這些木材,大興工程,修造宮殿,耗費民力;“遺之諛臣,使之易伐”,“強其諫臣,使之自殺”,加深夫差、伯?與伍子胥之間的矛盾,使夫差逼伍子胥自殺,除掉了阻撓同越親善的憂患③。

  越國一方面積極支持夫差北上同齊、晉爭霸的方針,一面暗中同齊、晉、楚等國聯絡通好。為了麻痹吳人,越國還對楚佯攻一次,楚國也派兵追擊越軍。吳、楚是世仇,吳人見越攻楚,對越更加放心。

  越國經過多年的準備,兵強馬壯,只等有利時機,向吳發起攻擊,以雪國恥。

  勾踐不僅是想滅吳報仇,他也想作中原霸主。魯哀公二十一年,滅吳的前一年,越派使者到魯國通好。次年邾國君隱公從齊國投奔到越國,越人將他護送返國。邾隱公在國外時,由邾太子執政。隱公返國后,邾太子又投奔越,越國又接納了他,以便控制邾國君,以作為北上的橋頭堡。

  勾踐滅吳后,率越軍北渡江、淮,同齊國、晉國等諸侯在徐州(又作舒州邑,在今山東滕縣東南)相會,致貢于周元王。周元王派人賜勾踐祭肉,命為侯伯。勾踐率軍返回江南,將淮上地給楚國,歸還吳國從宋國侵奪的土地給宋,給魯國泗水上的土地“方百里”。越國的軍隊橫行于長江、淮河之間,諸侯都來朝賀,儼然又是一位霸主①。

歷史

  越國由于占有整個吳國土地,經過長時期的開發,吳越地區的經濟已有相當的發展,因此越國在滅吳后,實力大為增加,直到勾踐的六世孫王無疆時,還興師“北伐齊,西伐楚,與中國爭強!雹诔跗鸨磽粼降倪M攻,才將越打敗。楚國全部奪去被越國占領的吳國土地,越君王無疆被殺。越國自此諸子爭立,內部互相斗爭,都向楚國臣服。這已是進入戰國時期的歷史了。

  勾踐不僅是想滅吳報仇,他也想作中原霸主。魯哀公二十一年,滅吳的前一年,越派使者到魯國通好。次年邾國君隱公從齊國投奔到越國,越人將他護送返國。邾隱公在國外時,由邾太子執政。隱公返國后,邾太子又投奔越,越國又接納了他,以便控制邾國君,以作為北上的橋頭堡。

  勾踐滅吳后,率越軍北渡江、淮,同齊國、晉國等諸侯在徐州(又作舒州邑,在今山東滕縣東南)相會,致貢于周元王。周元王派人賜勾踐祭肉,命為侯伯。勾踐率軍返回江南,將淮上地給楚國,歸還吳國從宋國侵奪的土地給宋,給魯國泗水上的土地“方百里”。越國的軍隊橫行于長江、淮河之間,諸侯都來朝賀,儼然又是一位霸主①。

  越國由于占有整個吳國土地,經過長時期的開發,吳越地區的經濟已有相當的發展,因此越國在滅吳后,實力大為增加,直到勾踐的六世孫王無疆時,還興師“北伐齊,西伐楚,與中國爭強!雹诔跗鸨磽粼降倪M攻,才將越打敗。楚國全部奪去被越國占領的吳國土地,越君王無疆被殺。越國自此諸子爭立,內部互相斗爭,都向楚國臣服。這已是進入戰國時期的歷史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76840.html

相關閱讀:春秋時期的名人之芊叔為什么罷官?
魯國的傳奇寡婦
戰國四大名將簡介:戰國時期實戰的最高水準
鐵農具和牛耕導致春秋戰國土地制度變革說質疑
臧文仲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