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鄭莊公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春秋戰國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鄭莊公,名寤生,今鄭州市新鄭人。春秋時期鄭國歷史上最有作為的一位國君,同時也是春秋早年中原地區最具影響力的諸侯之一,后代史家稱之為“鄭莊小霸”。

鄭莊公之父為鄭武公(即掘突),其母為申候之女武姜。鄭武公十四年(前757年),武姜生太子寤生,鄭武公十七年(前754年),又生少子叔段。因寤生出生時難產,驚嚇了姜氏,所以姜氏不喜歡他,而寵愛他的弟弟叔段。公元前744年,武公病重,武姜多次在武公面前說叔段賢,“欲立段為太子,公弗許”。(《史記》•鄭世家•第十二)是年,武公病逝,寤生繼承君位,這就是鄭莊公。

莊公元年(前743年),武姜請求制地(今鄭州市滎陽汜水鎮)作為叔段封邑。莊公說:“那里不行,因為制邑地勢險要,是關系國家安危的軍事要地!蔽浣亩魄f公把京(今鄭州市滎陽東南)封給叔段。京乃鄭國大邑,城垣高大,人口眾多,且物產豐富,莊公心里不肯,但礙于母親請求,也只好答應。大夫祭仲進諫道:“京邑比都城還要大,不可作為庶弟的封邑。”莊公說:“這是母親姜氏的要求,我不能不聽。 

叔段到京邑后,號稱京城太叔。仗著母親姜氏的支持,從不把尊君治民放在心上,而是招募勇士,加固城垣,囤積糧草,訓練甲兵,加緊擴展自己的勢力,與母親武姜合謀,準備里應外合,襲鄭篡權。

鄭武公深知自己繼位母親大為不悅,對姜氏與叔段企圖奪權的陰謀也清清楚楚,但他卻不動聲色。叔段在京城的反常舉動引起了人們議論,大夫祭仲又對莊公說:“凡屬都邑,城垣的周圍超過三百丈,就是國家的禍害。所以先王之制規定,封邑大的不超過國都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過五分之一,小的不超過九分之一,現在京城不合法度,您怎么能容忍呢?”莊公很無奈的說:“姜氏欲之,焉辟害?”意思是姜氏要這樣,我哪里能避開這個災禍呢?祭仲說:“姜氏哪有滿足的時候?不如及早給叔段安置個地方,不要讓他再發展蔓延。一經蔓延就難于對付了。蔓延的野草尚且難除,何況是您受寵的兄弟呢?”莊公說:“多行不義必自斃,先等等看吧。”

莊公一次次退讓,促使叔段篡國稱君的野心日益增長。不久叔段竟命令西部和北部邊境同時聽命于自己。接著又把京邑附近兩座小城也收入他的管轄范圍。大夫公子呂對莊公說:“一個國家不能聽命于兩個國君,大王究竟打算怎么辦?您如果要把君位讓給太叔,下臣就去侍奉他;如果不讓,那就請除掉他,不要讓老百姓生二心!鼻f公則不溫不火地說:“用不著除他,沒有正義就不能得民心,遲早他會自取其禍。”


叔段一再挑戰莊公的權威,而鄭莊公卻一次次忍讓,難道他真相信不用自己動手上天就會懲罰叔段嗎?不是的。這是因為鄭莊公作為一國之君,他不能把喜怒掛在臉上。更重要的是莊公知道過早動手,必遭外人議論,說他不孝不義,所以故意讓叔段的陰謀繼續暴露。

莊公二十二年(前722年)在母親武姜慫恿下,叔段親率甲兵萬人準備襲擊鄭都,武姜準備開城門接應。莊公得到叔段起兵日期的密報,說:“該是動手的時候了!”即命令公子呂率200輛戰車討伐叔段。京邑百姓聞訊,紛紛叛段。叔段大敗潰逃,倉皇出奔鄢邑(今河南鄢陵縣西北)。莊公又攻打鄢邑,叔段外逃共國(今河南輝縣)避難。所以歷史上又稱叔段為共叔段。

莊公對母后武姜十分惱恨,一氣之下,把她逐出國都,軟禁在城穎(今河南臨穎西北)。發誓說:“不及黃泉,無相見也!”(《左傳》隱元)但武姜畢竟是自己的母親,鄭莊公不久又后悔起來。他既思念母親,又不愿違背誓言,就叫人修筑了一座高大的土臺,思念母親時,就登臺向城穎方向眺望。后來人們就把這夯土臺叫“望母臺”。(今鄭州市新鄭洧水南岸)

當時在穎谷管理邊境事務的穎考叔看破了莊公的心思,就乘給莊公獻禮的機會給他出了個主意。說:“你雖然發過誓,但真想見老夫人也不難!实丶叭,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左傳》隱元)莊公聽了很高興,就讓穎考叔辦理這事。隧道挖好后,莊公在地下見到了母親,十分感慨地唱道:“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蹦缸忧橐饣謴腿绯酢

鄭莊公“克段于鄢”,成功的處理了內政方面的問題,實現了國力的統一,從而為爭霸中原奠定了基礎。當時鄭莊公還是周平王的卿士,權利非常大,這也為他借周王名義討伐不聽話的諸侯創造了條件。前721年,即平息叔段叛亂的第二年,鄭莊公就發兵攻打近鄰衛國,從此走上了擴張的道路。

周王室東遷,主要依靠鄭國和晉國的力量,故周鄭關系甚密。但隨著鄭國日益強盛,周平王擔心朝政大權被莊公操縱,遂刻意削弱莊公的權力,準備將一些事權交虢公掌管。莊公怨恨平王,平王畏懼莊公,只好否認此事。但莊公不信,于是“周鄭交質”,也就是各自把自己的兒子作為人質交于對方。

莊公二十四年(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周桓王繼位。莊公先后兩次派兵強割周王室溫地(今河南溫縣)、成周(今河南洛陽東)的莊稼以示威。周桓王對莊公的做法十分惱火,對鄭亦采取強硬態度。前717年,鄭莊公朝周,周桓王故意對他無禮,以為報復。隨后又任命虢公為周室右卿士,以分莊公之權。多心計、善謀略的鄭莊公意識到此時與王室交惡對自己并不有利,便改而采取忍讓態度。同時,勵精圖治,開疆擴土,不斷壯大自己的勢力。

前714年,北戎部落乘中原諸侯國連年混戰之機,南侵鄭國,鄭莊公親自率軍抵御。當時北戎兵驍勇善戰,而地形又不利于鄭國兵車作戰,莊公甚為憂慮。公子突詳細分析了戎軍“輕而不整,貪而無親,勝而不讓,敗不相救”的弱點,認為應采取伏設誘敵的辦法,分而殲之。鄭莊公覺得此計甚善,于是分三處埋伏,命大夫祝聃率一支勇敢而不剛強的部隊先出陣求戰,和敵人一接觸就佯敗退走。戎兵不知是計,被誘入鄭軍埋伏圈。鄭國三處伏兵把戎軍分為幾段而攻之,使其首尾不得相顧,祝聃又率部反戈回擊,造成前后夾攻之勢。北戎后續部隊無法相救,遭鄭軍伏擊的北戎前軍被全部殲滅。

前712年,周桓王試圖大張王權。他行使兩周時期天子予奪封邑的權力,用本不屬于王室所有的蘇氏十二邑換取鄭之十邑,使鄭國實際損失了四邑。后又索性免除了鄭莊公的左卿士職位,鄭莊公于是不朝。

前707年,周桓王統周軍及陳、蔡、虢、衛四國部隊討伐鄭國。鄭莊公率大夫祭仲、商渠彌等在?葛(今河南長葛縣北)列陣御敵。當時周軍分為三個軍陣,周桓王率領左軍和陳國軍隊力圖征服鄭莊公。鄭莊公擺開了名為“魚麗”的陣勢,戰車前沖,步卒后隨,先打實力最弱的陳國軍隊,使蔡國和衛國軍隊畏懼而倉皇退出戰場,然后集中兵力從兩邊合擊周軍,周師大敗。周桓王被鄭將一箭射中肩膀,忍痛勉強指揮軍隊逃出重圍。祝聃要追逐活捉周桓王,鄭莊公制止說:“君子不希望逼人太甚,何況欺凌天子呢?我們是自衛,國家能免于危亡就足夠了。”戰后,鄭莊公為了表示尊王,還特派大夫祭仲去慰問受傷的周桓王及其左右隨從。

葛?之戰,使周天子威信掃地,鄭莊公聲威大振。宋、衛、陳等宿敵都來求和,鄭國成為當時中原最強盛的諸侯國。前701年,鄭莊公與齊、衛、宋等大國諸侯結盟,儼然已是諸侯霸主。

鄭莊公一生功業輝煌。他在位期間,分別擊敗過周、虢、衛、蔡、陳聯軍及宋、陳、蔡、衛、魯等國聯軍。御燕、侵陳,大勝之;伐許、克息、御北戎,攻必克,戰必勝,可謂戰績顯赫。同時,鄭莊公又是一個有戰略眼光,精權謀、善外交的政治家。其過人的政治才能,也是他在春秋列國紛爭中能小霸中原的重要原因所在。

鄭、宋之爭是鄭莊公一生遇到的重要大事之一。鄭國東鄰宋國,北鄰衛國。鄭與宋、衛兩國都有矛盾,隨時有遭宋、衛夾攻的危險。公元前719年,宋國糾集了包括衛、陳、蔡、燕、魯在內的多國聯軍,先后兩次圍攻鄭國,大有鏟平鄭國之勢。在這種情況下,鄭莊公冷靜沉著、毫不屈服。他一方面在軍事上加強防御,頑強抗敵;另一方面在外交上處理好與列國的關系,不計前嫌,化敵為友,盡可能聯合一切可以利用的政治力量。比如,陳國雖曾與宋國一起侵鄭,但鄭莊公在擊敗陳師之后主動與陳和好。魯國曾在伐鄭之役中出兵援宋,但鄭莊公并未因此忌恨于魯,而是主動向魯示好求和,直至結為同盟。齊國當時是諸侯中強國,鄭莊公很注意密切與齊的關系,以利用齊國勢力來牽制宋人。此外,與周交惡,也很注意策略。雖大敗王師,而又夜使祭仲勞王;既恨周王棄己,又用周王之權威以打擊宿敵。前713年,借聲討宋殤公不朝周天子之罪,鄭莊公聯合齊、魯之師,以天子之命伐宋。齊、魯軍隊敗宋軍于菅(今山東武城縣東南),鄭軍先攻占宋國郜(今山東武城縣東)、防(今山東金鄉縣西),后又打敗宋、蔡、衛三國聯軍,最終使宋國屈服。

鄭莊公英雄一世,但也有兩個重要的政治失誤。一個重要失誤是生前沒有對太子忽(即鄭昭公)之位作出妥善安排,以致自己一死,鄭國立即陷入昭公和歷公(公子突)之爭,使鄭國形成兩君并立的混亂局面,為害甚久。另一重要失誤是重用高渠彌,這為鄭國留下了嚴重后患。前695年,莊公想立高渠彌為卿,時為太子的昭公反對,莊公不聽,執意用高渠彌任大臣。及昭公為君,高渠彌害怕昭公借機殺己,便乘跟昭公出城打獵之機,射殺昭公,并與權臣祭仲合謀改立昭公弟子?為君。

鄭莊公在位四十五年,于公元前701年病逝。鄭國亦由盛轉衰。(劉河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799276.html

相關閱讀:鐵農具和牛耕導致春秋戰國土地制度變革說質疑
魯國的傳奇寡婦
春秋時期的名人之芊叔為什么罷官?
戰國四大名將簡介:戰國時期實戰的最高水準
臧文仲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